劉揚
中國入世已成定局。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中國企業如何應對?
應當說,許多企業和企業家已經有了急迫感,從眼下各類WTO講座炙手可熱的情形可見一斑。
不可否認,學習理論、掌握規則是必要的,但從身邊事學起,學習那些成功企業,尤其是跨國公司的做法和經驗則更重要。拜耳公司停銷拜斯亭、可口可樂“動感互聯”的促銷術,這些個案看上去是“小事情”,然而,仔細體味卻能學到“大本事”。
拜斯亭是拜耳公司的招牌產品之一,當發現自家產品存在某種“缺陷”時,拜耳不顧一年10億美元的損失,主動提出停銷拜斯亭,拜耳公司的做法讓人刮目相看。
比起拜耳“刮骨療毒”,可口可樂的動感促銷要輕松一些。
擁有110年歷史的可口可樂公司,稱得上是“老字號”了,但是這家“老字號”卻給人常見常新的感覺。跳出了國內企業慣用的抽獎、打折的促銷俗套子,接近消費者,把準消費者的脈門搞營銷。7000臺電腦,要賣多少罐可樂才能賺回來?然而,可口可樂公司算的不是這個賬。
把眼光放長遠,莫計較一時之損失——拜耳公司教我們如何對待“問題”產品:企業首先要對消費者負責,其次才是賺錢。
把眼光放長遠,莫爭戰一時之小利——可口可樂告訴我們怎樣把知名品牌做大:企業要接近消費者,永遠與消費者動感互聯。
“小事情”中有大學問,大本事要小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