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對“日航事件”的怒火在燃燒了5個月之后終于散去。雙方在人民大會堂進行了高規格的懇談會。日航方面負責人鞠躬、致歉,遞上數額“神秘”的和解金,并開列出“整改措施”。這一系列舉動,使一度被中國乘客冠以“民族歧視”的日航事件,以中方乘客大獲全勝而告終。
然而我在為中國人作為日本航空公司乘客終于吐了一口惡氣而暢快之時,又為中國人作為中國航空公司乘客所遭遇的種種煩惱、不快乃至糾紛,心理上生出幾分不平衡。
幾天前在青島被大雨圍困時的所遇所見所感,就使我如鯁在喉、心緒難平。
8月1日,青島機場因暴雨而導致當天所有進出航班延誤。我們乘坐的從青島到北京的CA1576次航班本應下午2時10分起飛。我們在飛機上為避雷雨坐等了近3個小時,雨小后又因清理機場跑道積水坐等近4個小時,到了晚10時,終于被告知今天的航班取消。因為機場附近賓館滿員,國航工作人員把我們拉到離機場三四十公里遠的市內賓館住下時,已是凌晨時分。
早上7時半我們被拉到機場。但因跑道積水仍未清干,機場一直關閉到10時多。
機場候機廳里,滯留人員加上當天乘機旅客越聚越多,乘客臉上的表情愈發透出不滿、焦急、煩躁。一些乘客不禁爭相訴說自己的遭遇:沒人安排吃住、自己找賓館又臟又貴、不少人在候機廳又涼又硬的地面上將就了一夜、機場一桶方便面賣到四五十元、退票得去買票的地方。
其間,更有一些乘客圍住咨詢臺質問機場工作人員:大晴天的,機場為什么仍不能開放?跑道積水怎么一夜清理不凈?青島作為旅游城市,其機場設備的應急能力體現在哪里?
不再贅述其詳。其實,如我等這番經歷無任何新奇之處,本無必要大事聲張。國內因航班延誤而備受煎熬的旅客哪一個沒有一番深刻體驗。除天氣原因,發生在咱們民航身上的離奇事兒還多著呢:航班取消只在小黑板上寫上一兩筆、乘客不滿繞道接上另一地方的旅客再飛、要么擅自調換機型或將兩個航班的乘客合并同飛……由此引發的糾紛還少嗎,旅客集體拒絕登機的事件也不是一起兩起了。
沒吃沒喝,忍饑挨餓,在機場席地而臥,日航事件中的中國乘客受到的待遇也不過如此。但因中國乘客所受之待遇與同機的西方乘客相比有著很大差別,才頓感尊嚴受辱,斷定日航必懷有“民族歧視”之心。這一事件因提升到“民族歧視”地位,以致受到國內媒體前所未有的高度關注。
此次日航事件得以和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日航公司態度誠懇,日航一面發表聲明承認其應對緊急情況措施不利,一面忙不迭地表示以實際行動痛改前非,比如供足開水熱飯、增加毛毯數量、備足電話卡等等。
日航公司社長在懇談會上誠懇表示:我們十分重視中國航線,努力爭取中國乘客的高度評價是我們的目標。該社長鄭重聲稱,“感謝乘客”和“挑戰時代”是日航的企業精神,我們將以此精神為出發點,以此次教訓為寶貴財富,努力把日航辦成廣大乘客喜愛的航空公司。
然而在國內乘客與國內航空公司的諸多糾紛中,除了冷漠、應付、對客觀原因的推托外,我們幾時聽到過這樣的聲音?
中國乘客在國門內的種種待遇,因熟視無睹抑或大家所受禮遇“一視同仁”而受到習慣性漠視,偶有幾聲譴責或零星糾紛,也大多無果而終,徒抱一腔怨氣的乘客又奈之何?
近日,一著名經濟學家投書媒體質問首都機場一杯咖啡緣何竟賣到88元,機場、物價部門、經營者都振振有詞作答由市場定價。但試問在一個壟斷的市場中,談何自由競爭?
經歷“日航事件”的中國乘客一再表示,解決這次糾紛最重要的目的是改善中國乘客今后走出國門的待遇。但我想問,如果中國乘客在國門內的待遇都不能很好地解決,是不是一種“自我歧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