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型投資銀行在風光數年后,如今困坐愁城:業務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沖擊,一些高層管理人員遭到解職,就連以往視為理所當然的“行規”也成了執法機構調查的對象。
苦日子來臨最明顯的證據就是業界一些大型機構相繼發布獲利警訊。美林公司公布第二季度獲利銳減41%,且第三季度營運惡化。高盛公司、摩根士丹利公司第二季度獲利也很難看。
美國經濟景氣降溫、股市大跌和科技股泡沫破滅,是投資銀行獲利衰退的主要原因,加上歐洲經濟疲軟不振,進一步對投資銀行造成嚴重的沖擊。
為公司并購提供咨詢服務和證券承銷是投資銀行業者的兩大獲利來源,但據市場研究機構調查,今年上半年全球上市公司募集的資金僅234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32%,發行股票件數從去年上半年的1874件萎縮到1094件。股市劇烈震蕩使投資銀行業者難以評估上市公司的真正價值,企業本身也因為經濟展望能見度過低而不愿貿然擴張,導致一度極為活絡的企業并購行為消聲匿跡。
著名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公司日前宣布,把摩根士丹利、高盛、美林等華爾街投資銀行界三大巨擘的債信評級展望從“穩定”降為“負面”,原因是這些公司的傭金營業收入驟減和來自大型商業銀行的競爭。標準普爾表示,三大券商為了與摩根大通銀行、美洲銀行、花旗集團等商業銀行競爭,貸款風險因而可能增高。
瑞士第二大金融機構瑞士信貸集團日前正式改組旗下的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公司(CSFB)高層人事,由美國摩根士丹利公司前總裁約翰·麥克接任首席執行官,原首席執行官艾倫·惠特曼則被免職。在美國司法部正調查該公司交易內情之際,瑞士信貸集團的舉動顯得相當不尋常。
這項突如其來的變故震驚了華爾街,也反映出整個投資銀行界面臨業務蕭條的困境。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在1997年指派惠特出任首席執行官后,爭取到許多高科技公司的上市委托,迅速成為投資銀行業的一顆耀眼的新星,不過這一切隨著經濟景氣反轉,包括瑞士信貸第一波頓在內的大型投資銀行業者開始陷入尷尬境遇。
其實,投資銀行不單提供籌資、股票承銷和并購咨詢服務,多數還身兼券商、基金經理人和投資分析師角色,美國證券主管機構早就知道這期間一定有利益沖突。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在安排企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時是否涉及不法,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近日,包括美林和高盛的下屬公司在內的10家華爾街證券交易商因為違反新股上市交易規則,受到美國全國證券交易商協會管理機構的處罰,包括罰款和暫停首次發行股票的交易資格。
分析人士指出,鑒于全球經濟仍在放緩,投資銀行要戰勝目前的嚴峻挑戰尚需時日。(劉麗娜)(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