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巴基斯坦商人中國創業見聞 假貨泛濫難置信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27日 07:30 和訊網-財經時報 | ||||||||||||
本報記者 劉騰 阿扎姆在北京的辦公室燈光有些昏暗,墻壁四周放滿了來自巴基斯坦的各種工藝品:花瓶、燈罩、巴基斯坦的衣飾、玻璃大象、孔雀、山羊、插著彎刀的盾牌、各種鞋子以及許多不知道是什么的玩意。他說,這些東西一半用來送給對巴基斯坦感興趣的中國朋友,一半賣給裝飾公司。
留著長長的連鬢花白胡子的阿扎姆,看起來就像一個穆斯林長老,盡管還不到50歲,但路上的孩子見到他都管他叫爺爺。《古蘭經》鼓勵蓄胡、留長發,阿扎姆也喜歡這樣。他一口流利的漢語不能不讓你吃驚,但更讓你吃驚的是他對中國的了解。他有許多中文名字,比如“馬克思”、“達爾文”、“阿凡提”甚至“拉登”。“以前我最喜歡被叫做‘馬克思’。”他說。 阿扎姆是巴基斯坦馥洋有限公司(Aroma Oceanic Ltd.)駐中國辦事處的首席代表。由于他在中國的經驗和關系,這家小型貿易公司被巴國大使選中,在北京的賽特購物中心和百盛購物中心嘗試將巴國芒果當做贈品贈給消費者。巴基斯坦盛產芒果,它希望能像泰國一樣向中國大量出口芒果。 為巴基斯坦農業部推廣芒果阿扎姆沒賺一分錢,甚至反而墊上了一些費用。他說:“為祖國出力我愿意,因為我是巴基斯坦人。” 1978年,阿扎姆21歲時被公派到中國留學,到現在,其間除了6年時間在卡拉奇和北京之間頻繁穿梭以外,其他20年基本上都待在中國和北京。“我這半輩子,在北京渡過的時間比在巴基斯坦任何一個城市都要長。”阿扎姆說道。帶著外國人特有的視角,他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 雖然中巴之間一直保持著友好合作的關系,但20多年前巴國派往中國的留學生并不多。許多巴基斯坦青年更愿意去西方發達國家,與阿扎姆同時被派來的只有5-7名學生。 阿扎姆是自愿選擇留學中國的,雖然親戚、朋友都曾勸他去歐洲或者日本。他不愿隨大流。他說:“在我們國家有一句成語,意思是一只羊在前面走,其他的羊就跟著走了,也不想想為什么。我不想當這樣的羊。” 他進了當時的北京鋼鐵學院,主修冶金采礦技術,學制5年。他還記得那時北京滿大街都是中山裝,幾乎像一片藍色的人海。在學習期間,他取了個中文名字“周勇偉”,“勇偉”是他名字的原意——勇敢、偉大,而姓周是因為那是中國總理周恩來的姓。 語言和習俗方面的巨大差異使與阿扎姆同來中國的巴基斯坦人都待不下去了,最后只有他一個人留了下來。他想努力學好技術報效國家,但畢業時,巴基斯坦沒有給他安排合適的工作,而中國的改革開放進行得熱氣騰騰。在巴國前任大使的介紹下,他進了巴基斯坦人控股、注冊在瑞士的海灣國際集團(Gulf International)中國辦事處,做中巴之間的進出口貿易,一干就是6年。 1983年的中國經濟剛剛開始走上正軌,當時,能做外貿生意的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家國營公司。阿扎姆的公司主要從事礦石、化肥和紡織品貿易,可打交道的中國公司也不多,它們分別位于北京的二里溝、東華門和北京飯店附近。這3個地方阿扎姆每天幾乎都要跑一遍。 在接下來的20年里,中國的外貿進出口體制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有外貿經營權的內資企業已近12萬家。這期間,中國的外貿政策幾經調整,申請進出口經營權的門檻也一降再降,從最初的固定資產1億元以上降到注冊資金50萬元。然而這種開放卻讓阿扎姆有些頭疼。他說,從前,盡管壟斷造成衙門大、架子大,但作為國營大公司,信用不成問題,而現在,許多中字頭的進出口企業是個人承包的,利益受損時它們往往會撕毀合同。 依靠在海灣國際集團的工作,阿扎姆在中國生活得挺好,甚至在香港開了一家自己的公司。海灣國際集團號稱是當時最大的私人海運公司,其資金周轉主要依靠具伊斯蘭文化背景的國際信貸銀行(BCCI,Bank of Credit Commerce International)。但國際信貸銀行在1991年發生了金融危機,旋即倒閉。這令阿扎姆多年的積蓄蕩然無存,信用卡也變成了廢品,以致他最窘迫的時候口袋里只有一張100美元的鈔票。 在中國近10年的第一次創業就這樣以失敗告終,無奈之下,阿扎姆回到了祖國。 在2000年進入馥洋公司以前,阿扎姆和朋友一起開辦過從事中巴貿易的小型海運公司及做過一家中巴合資的摩托車廠駐中國辦事處的首席代表。他的海運公司每兩個月到中國做一次生意,并且在他的努力下成了當時惟一一家加入中國船東互保協會的外籍公司。他一直在同中國的商業環境打交道,在他眼里,中國負責管理商業的政府機構態度好多了,效率也有很大提高。他舉例說,比如建立馥洋公司駐中國辦事處,過去至少需要一個半月的時間,而現在只用兩個星期就行了。 不過在中國做生意也讓阿扎姆碰到了一些奇怪的事情,這包括: ——在中國成立公司仍然很困難,資金門檻過高。 按照中國政府以前的規定,注冊一家外資貿易公司需要20萬美元注冊資金,但幾個月前降低到了15萬美元。阿扎姆覺得還是難以理解,因為在香港注冊一個外資貿易公司只需要1元港幣,而在巴基斯坦大概也差不多。 ——許多中小企業還不懂得國際貿易的規矩,所準備的資料往往沒有配上英文,“在巴基斯坦沒有人看得懂。”他說。 ——中國企業有時沒有耐心,顯得急于求成。 巴基斯坦對中國的摩托車、卡車都有需求,只是和中國一樣,巴國政府對整車進口課以80%的重稅。“如果改用零部件進口再組裝的辦法就可以解決問題,稅率可以降為30%。”阿扎姆說,“但是中國企業往往嫌麻煩,只愿做整車貿易。” ——10多年前中國就假冒偽劣商品泛濫,現在情況仍然沒有多少改善。 最讓阿扎姆難以置信的一件事發生在中國義烏的小商品市場。他在不久前去了那里并買了一件商品,結果發現是假的,可攤主當時竟回答說,義烏的商品能用3天就行了,別指望用4天。 “真奇怪。”阿扎姆打了個無可奈何的手勢,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