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營之神”仍看好大陸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0日 10:25 上海僑報 | ||||||||||
-本報記者 憲軍/報道 事實上,王永慶數(shù)次投資大陸失敗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大陸方面,而在于臺灣當局的阻撓。 臺海旋渦中的臺塑投資
例如,媒體炒得沸沸揚揚的“長庚醫(yī)院突然叫停”事件并非像媒體所說不符合大陸政策這么簡單。事實上,此事和臺灣當局的阻撓有很大的關系。 8月13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長庚醫(yī)院祖國大陸投資高級顧問周大為先生一再糾正外界的傳聞,說這把他的頭都弄大了,“真是三人成虎”。周大為說,長庚醫(yī)院在大陸選擇的是非營利性醫(yī)院,順應了中央政府減輕公立醫(yī)院比例過重的政策,所以雖然目前還沒有境外個人投資的法律,但中央政府部門已經(jīng)有了一套符合法律的辦法來操作長庚的“特例”。 因此,真正的關鍵問題還是資金如何到位,而這些又主要與臺灣推行的系列政策有關。據(jù)來自臺灣的知情人士稱,“叫停事件”最主要的原因是“臺獨勢力在作怪”,四處阻撓王永慶到祖國大陸投資。 這不是王永慶第一次受阻臺灣當局。 1990年元月,王永慶第一次造訪北京后,認為廈門海滄地處福建沿海,到臺灣距離近,可以興筑大型船舶停靠的港口。加上大陸石油資源豐富,在這里建立石化工業(yè)區(qū)最為適宜,便決定在廈門市海滄興建碼頭與港口,建立石化工業(yè)城。這個計劃被大陸命名為“901工程”。(因王永慶于1990年1月赴大陸考察、并決定在此投資而得名)。福建省政府與廈門市政府為能得到王氏的大手筆投資,在與王永慶談判時,非常慷慨地答應,可提供約1萬公頃的土地供其開發(fā)使用,土地價格也十分優(yōu)惠。然而,這一計劃因臺灣當局的阻撓而功敗垂成。 1996年,王永慶再嘗苦果。他于1996年正式?jīng)Q定在福建漳州興建發(fā)電廠。計劃總投資金額為30億美元,興建6座發(fā)電裝置容量60萬千瓦的機組設備,工程完成后,裝置容量為360萬千瓦,首座機組預計1999年底完成。另外計劃進行第二座裝置容量為240萬千瓦的機組設備,再建一個運輸燃料所需的深水港。就在該計劃在臺待審批之際,李登輝于1996年8月14日發(fā)表重新檢討以大陸為腹地的亞太營運中心計劃與從嚴審查臺商大陸投資講話,這一投資案又告暫停。 王永慶的大陸情結 雖然屢屢受阻,但王永慶的下屬企業(yè)在大陸還是投資不少。 端坐在臺塑總部,呈現(xiàn)在王永慶這位“經(jīng)營之神”面前的,是一幅嶄新的臺塑集團下屬企業(yè)分布圖,而新添上的重點無一例外地位于祖國大陸。 根據(jù)公開財報顯示,目前臺塑旗下包括南亞、臺化3家公司投資大陸子公司持股達100%的資本額已逾220億元人民幣,投資范圍包括塑料、塑料建材、塑料管材、電氣、熱電、電子材料、織布染整、化學纖維、加工絲、塑料膠膜、聚丙烯、丙烯酸酯、聚苯乙烯、熱電等,投資地區(qū)則分布在南通、廈門、惠州、昆山、廣州、鄭州、寧波等地。 2001年2月,王永慶正式宣布:“臺塑集團總管理處設立上海辦事處,以適應該集團未來以長江三角洲為發(fā)展重心的需要。”這位擁有30多個企業(yè)集團和海外子公司的老人發(fā)下了宏愿——有生之年要在大陸建立第二個臺塑王國。 事實上,王永慶一直有著很深的大陸情結。 王永慶一直都是反對“臺獨”的,他一直說“臺灣和大陸是家內(nèi)人。” “臺灣人就是中國人。”王永慶說,北京人、南京人都是中國人,“我們住在臺灣的也是中國人。這是很清楚的事情”。 按王永慶的計劃,他的下屬企業(yè)將相繼在大陸投資石化業(yè)、電力工業(yè)、汽車零組件及兩岸航運等諸多領域,大陸將成為他的另一個重要投資場所,以圓他未能實現(xiàn)的大陸夢。 有心人可以發(fā)現(xiàn),近10年來,王永慶家族已在祖國大陸東南地區(qū)建立起塑化、電腦周邊、半導體等事業(yè),包括女兒王雪齡及其夫婿簡明仁的大眾電腦,兒子宏仁集團董事長王文洋的塑膠、量販與半導體事業(yè),都在大陸得到迅猛發(fā)展。女兒王雪紅的威盛電子也在大陸迅速發(fā)展。 目前投資大陸非常活躍的宏仁集團董事長王文洋,正是上世紀90年代率領“南亞”進入中國大陸的先鋒。這位王永慶的大公子自1995年和父親王永慶鬧翻離開臺塑集團后,便選擇廣州作為第一站,開始建立自己的實業(yè)王國——宏仁集團。 王文洋于宏仁始建之初,即為其未來的發(fā)展勾勒了“立足大陸、放眼全球”的藍圖,并定下國際化、本土化、技術最先進化的方針,立下在中國本土永續(xù)經(jīng)營之志。宏仁集團先后在廣州和上海建立8家公司,幾年下來,收獲頗豐。 未來10年,王永慶推行“中國計劃”,能否讓臺塑集團掙脫臺灣的束縛,成為全球石化巨人,還要看臺灣當局的“臉色”。 風向標王永慶 因為在臺灣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加之自從大陸推行改革開放以來,一直與中央領導人有著良好的關系,王永慶一直都是臺商投資大陸的風向標。 1990年1月11日,王永慶在家人的陪同下,乘坐專機由美國經(jīng)香港飛抵北京。鄧小平接見王永慶并進行了會談,當時的國家領導人也紛紛接見了這位臺灣的企業(yè)巨子。王永慶大陸之行在臺灣媒體曝光后,臺灣輿論大嘩,隨即在島內(nèi)以及香港、海外引起令世人注目的“王永慶震撼”與“王永慶效應”。王永慶的大陸之行,掀起了臺商在大陸投資衰退中新熱潮。 1995年,王永慶再赴大陸考察,江澤民等國家領導人接見了王永慶。這一次大陸之行直接促成了王永慶福建漳州發(fā)電廠1996年的正式上馬。 據(jù)鳳凰衛(wèi)視報道,臺灣臺塑大樓門口,經(jīng)常可以看到各家電視臺的轉(zhuǎn)播車(SNG),一群電視臺記者對著攝影機,說著“臺灣經(jīng)營之神臺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今天對×××發(fā)表談話……”如果跑臺塑的記者沒有在第一時間將王永慶的說話利用衛(wèi)星傳回電視臺,這位記者就要背上“漏新聞”的罪名。由此可見王永慶說話的份量。 在商言商,就臺塑集團而言,王永慶所思考的是臺塑在全球市場競爭力的問題,他不斷要求臺灣當局開放“三通”并接受“一中”,因為他心里很清楚,兩岸沒有一中共識,三通問題就談不成;三通只要一日不通,臺塑集團的兩岸布局就會遭到障礙。王永慶大聲疾呼,不但是為自己的企業(yè)請命,也是希望臺灣當局能夠了解企業(yè)的心聲,進而做出大格局的規(guī)劃。 因此,臺商關注8月11日王永慶再次拜會北京的另外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綠色臺商”事件。由于大陸早些時候曾點名批判許文龍等“綠色臺商”的事件,因此,有關人士指出,王永慶這次的北京之行,除了特別前來疏通有關臺塑集團在大陸的布局以及兩岸交流等話題,還將對臺商大陸投資具有指針性意義。 王永慶在前一段時間走訪大陸各地后表示,未感受到大陸對臺商有任何特殊的管制或打壓,“只要規(guī)規(guī)矩矩在大陸投資,就不會有什么問題”。他對大陸經(jīng)濟前景相當樂觀,并表示臺塑會繼續(xù)加碼投資。 臺灣媒體報道稱,從大陸返臺后的王永慶看來心情不錯,“臺塑的未來動向,他心中早有想法。” 《上海僑報》系列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