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nternet 張朝陽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19日 09:04 《環球企業家》雜志 | |||||||||
他的個人秀讓東西方都認識了中國的互聯網 1998年,美國《時代》周刊記者打電話給張朝陽,說有一個關于亞洲數字精英的評選,他被列為候選之一。幾個月后,10月15日的《時代》上,他入選“全球計算機數字化領域50名風云人物”。
當期《時代》一出版,張朝陽立刻成為明星,那些駐扎中國的外國記者也開始視他為中國互聯網的代言人。 從此,張朝陽從默默無聞的角落里走了出來,作為借鑒國際風格的中國互聯網的創始人,他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 搜狐是復制雅虎的產物。1990年代中期,雅虎在美國取得了成功,張朝陽想在中國復制這種成功。甚至搜狐最初的名稱Sohoo都是模仿Yahoo的產物。從他在麻省理工大學讀書時認識的朋友包括《數字化生存》一書作者尼藹洛龐帝那里拿到最初的22.5萬美元投資后,他回到北京創辦了名為愛特信的公司,1998年2月正式改名為搜狐。 與新浪或網易這種由本土技術天才靠賣技術起家的公司不同,搜狐更像美國門戶網站的忠實學生:它完全建立在網絡理念和風險投資上;并大打網絡品牌攻勢——這兩點也都為隨后出現的一系列網站所模仿。張朝陽甚至提出了“注意力經濟”這個概念,以詮釋互聯網經濟的特點。 在很大程度上,是張朝陽和他的搜狐讓國人知道了什么是天使資金、明白了向投資家說一個“故事”就有可能圈來錢辦公司。 他還多次邀請在美國有數字化時代傳教士之稱的尼藹洛龐帝來中國,使公眾對“數字化生存”時代的情景有了更加切近的理解。 長期以來搜狐的經營模式遭到人們的懷疑,它的贏利將從何來——這也是門戶網站普遍面臨的懷疑。張朝陽被譏笑為華而不實、“只會做秀的花花公子”——在晚上化妝成老太太、在天安門前玩滑板……這些“秀”使張朝陽一次次保持住公眾關注率。對于門戶網站而言,“眼球”就是生命。他成為為數不多的網絡經濟幸存者。 經過了公司命運的幾度沉浮之后,張朝陽一直牢牢地掌控著搜狐,這與新浪網創始人王志東被迫出局的命運不同。很大程度上這得益于張朝陽與股東溝通的能力。張認為自己遇事并不意氣用事,能溫和地與對方交流,很多問題都在溝通中消化掉了。 張朝陽的生存還得益于他時時保持的憂患意識,“我現在想的最多的是隱患,所以要求公司培養一種paranoid的文化。”——一種誠惶誠恐的文化。 (文/《環球企業家》□ 馬瑯|文 出自:2004年7月 總第10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