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市場的設計者王波明、高西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16日 15:44 《環球企業家》雜志 | |||||||||
他們利用在海外獲得的專業知識積極地推動了中國證券市場的誕生
1988年回國之前,王波明就自發組織過“推動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研究會”進行相關活動。他回國時,各方面對在中國發展證券市場的事情已經議論得越來越多。
1988年9月8日,“金融體制改革和北京證券交易所籌備研討會”以國家體改委和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體改辦的名義,在北京萬壽賓館召開,主要探討如何建立中國的資本市場。回國才兩三個月、正想參與中國證券市場建立工作的王,參加了這個會。 “時至今日,我覺得,可以說創建中國證券市場的序幕就是從萬壽賓館會議正式拉開的。”王波明說。 會后,由王波明與高西慶牽頭,前后花了一個月,編寫了《關于中國證券市場創辦與管理的設想》(也就是后來被簡稱的“白皮書”)。主要內容包括了關于籌建北京證券交易所的設想以及可行性報告、關于證券管理法的基本設想和關于建立國家證券管理委員會的建議,等于設計了一個關于中國證券業結構的整體框架。 “今天回過頭來看,‘白皮書’的很多原則借鑒了國外的經驗,而關于資本市場結構的設想,現在基本上都實現了。” 當時國務院副總理姚依林采納了王波明的建議:先由基層自發研究,然后變自發為國家有組織地研究和籌劃。“我們得到了尚方寶劍。” 王波明說。 1989年1月15日,王波明與高西慶等在北京飯店召集了一些大信托投資公司、產業公司的“老板”開會,討論中國證券市場的早期籌備工作。最后,與會者確定,每家公司各出50萬元人民幣,作為組建機構的經費,并成立一個民間的機構來推動證券市場的建立。這就是“北京證券交易所研究設計聯合辦公室”,簡稱“聯辦”(后來又正式更名為“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這在當年被業界稱作“北京華爾街會議”。 1989年的上海,正在策劃浦東開發,但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政府有意把上海建成金融中心。當年,“聯辦”向上海市長朱基闡述了建立證券市場的設想。到1989年底,“聯辦”開始投入到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籌辦中。 王波明與高西慶等在幫助上海、深圳籌建交易所的空余時間里,以美國NASDAQ計算機聯網交易為藍本設計建立了 “STAQ”(中國證券自動報價系統)。該系統于1990年4月25日向國家體改委提交報告,當年11月就實現了國內6個城市18家公司通信聯網。 當時中國的所謂證券交易主要是債券的交易,由于希望“以債券市場帶動股票市場”,所以相關的建設工作就顯得尤其迫切。該系統的建立被海外輿論評價為“具有革命性的變革”。但是因為國債回購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該系統后被政府部門關閉。 證券界人士在評價高西慶和王波明時說,“他們都屬于在推動中國證券市場發展中的積極嘗試者。” 中國證券市場正式問世后,王波明逐漸轉到金融和實業投資。而被外界評價為“書生意氣未改、喜歡與人較真、有時顯得傲氣”的高西慶,則幾進幾出中國證監會,試圖更一步推進中國的證券市場。 (文/《環球企業家》□ 許鳴|文 出自:2004年7月 總第10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