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明善:弄潮從來不嫌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05日 17:22 大連電視臺 | |||||||||
買殼入中超,不畏豪門燒錢運動。 尹:奉陪到底。 汽車年內下線,只為打造百億力帆
尹:從兩個輪子到四個輪子,世界上有先例。 億萬富翁如何兼任省部級高官? 尹:我現在大概是拿三分之二的時間來參政議政,三分之一的時間經商。 本期第一訪談,摩托幫主,重慶力帆集團董事長尹明善細說他的足球、汽車情結與從政一年心得。 訪談背景: 2004年,中超元年,也是重慶力帆的轎車元年。買殼,造車,力帆掌門人尹明善誓將足球產業與汽車業進行到底。然而,中超豪門燒錢運動愈演愈烈,玩了三年多足球,花費超過兩億的力帆能否承受?目前中國的汽車整車制造企業已達123家,轎車產能已達250萬輛以上,競爭環境日趨激烈,力帆投身造車運動有幾成勝算?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后第一位走上省級領導崗位的民營企業家,尹明善從政一年業績如何? 2004年5月26日,重慶力帆隊客場0:2負于大連實德隊,至此,重慶力帆一平兩負,積分墊底,買殼入中超的它踏上的又是一條坎坷之路。5月12日,力帆集團董事長尹明善在壯行會上曾說,為了這個中超聯賽,力帆花費的代價是全國各個俱樂部中最大的。但是,“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力帆集團都不會讓重慶足球這桿大旗倒下。”
寧:去年你們是花了3800萬元收購了紅塔,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收購,那搭上了中超的末班車,也有媒體說你們是借殼還魂。 尹:這些評論我認為都是比較中懇,這也反映出來力帆在足球上不甘退出的決心。當我們覺得我們可能被推出中超的時候,那我心里是特別特別的難過,所以我們在很早就在閉門策劃,用什么樣的方式能夠保住我們的中超的位置,所以我們就想到買殼進中超。 尹明善,世界最大的摩托車發動機生產商——重慶力帆集團董事長,從2000年起,連續三年躋身《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不過真正讓他聲名遠播的卻是2000年。這一年8月,尹明善以5580萬的價格收購了前衛寰島俱樂部,當年力帆隊便加冕全國足協杯賽冠軍,尹明善也由此踏上了燒錢之旅。發獎金,買外援,并撥款8000萬元,買地修建足球訓練基地和專用足球場。可惜由于種種原因,力帆隊此后一直掙扎在甲A中下游,并在去年跌下甲A,無緣中超。2003年12月底,絕不言退的尹明善斥資3800萬收購了云南紅塔足球俱樂部的中超參賽資格及22名球員,盡管人們對這招借殼還魂毀譽參半,尹明善畢竟將重慶足球帶回了中超。 尹:全世界熱愛足球的人數以十億計,中國據說也有三億人,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稱為世界第一運動,它如此地令那么多我們的同胞弟兄、我的父老鄉親醉心,所以當聽說重慶的寰島足球俱樂部要退出重慶的時候,我們的重慶的球迷都黯然神傷。我就想,重慶哺育了力帆,我一個普通的知識分子在重慶這塊熱土上讓我成長富翁,我又再仔細權衡一下,我也有實力把這個事情擔起來。 寧:您能透露一下,這四年里您對足球一共投入了多少錢嗎? 尹:三年多,大概兩億零幾百萬,接近兩億一千萬吧。 寧:這么大的一筆投入,您覺得值嗎? 尹:所以有的人笑我說是傻瓜,兩億多錢扔在足球里面去,這個怎么看呢?我想第一,我是回報社會,足球確實可以回報社會;第二,足球確實能夠提升我們的品牌,因為在沒干足球之前,全中國知道力帆的最多只有兩千萬人,在座的朋友沒一個人知道力帆,但是我們搞了足球之后,一下子有幾億人,至少有三億人知道了力帆,這種知名度的擴大,你用其它方式可能花兩個億你買不來。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好像是堤內損失堤外補,某種程度上合算,因為我是個商人我要計算。 寧:您覺得當初在足球上所投入的這么多的精力和夢想,今天實現了多少? 尹:實現了一半吧,所謂實現了一半,就是讓重慶的父老弟兄覺得力帆對我們有所回報,是真心誠意地在搞足球。還有一半沒有實現,就是還老虧損不賺錢,畢竟我是一個商人。 寧:那您是把足球當成一個產業來經營? 尹:是,我認為足球也是一個長線的投資,世界上搞足球的有虧損的,也有賺錢的。如果我仔細精打細算,用各種各樣的辦法,說不定哪天我也賺錢了。就像世界上奧林匹克運動會每一年都虧損,但是到了洛杉機的奧運會,世界上出來一個尤伯羅斯,他第一次把奧運會賺錢了,按照他的模式,從此以后每一屆的奧運會都賺錢。我們中國呼喚足球的尤伯羅斯,我希望我自己是,我做不到,其他人做成了,大連的徐明做成了我也高興。他給我創造這個模式,我跟著他學,他也不虧本了,我也不虧本了,好事情。所以跟著這幾點考慮,所以足球這個事情我還得要堅定不移地把它搞下去。 2004年1月,經中國足協同意,力帆足球俱樂部與原云南紅塔足球俱樂部完成資源重組,正式成立重慶奇?足球俱樂部。3月2日,力帆集團又出資2850萬元,正式冠名“力帆足球隊”,并買下了球隊球衣廣告,力帆的大旗從而能夠繼續飄揚在首屆中超的賽場上。 寧:那從今年開始重慶力帆俱樂部將正式更名為奇?俱樂部。 尹:那是因為一個規定,就是它不允許用大股東的名稱來冠名,老的俱樂部沒有這個規定,我覺得還有點不公平,為什么對我們新的足球俱樂部有這一條苛刻的要求?但是我們首先守紀律吧,既然中國足協是我的上級,它有這個規定我先服從。所以我名字就不叫力帆,但是我寧可用力帆集團花巨資來冠名,所以我的足球隊還是得叫力帆足球隊。 寧:就是更名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但是我看重慶的報紙還是習慣稱你們是力帆。 尹:我們請求他們一定要叫力帆,我也拜托大連電視臺也叫力帆,因為那是一個不得已的名稱。我只希望我叫力帆而不希望叫別的,所以這兩個字我念都不愿意念它。 寧:是啊,這兩個字看起來也很怪,那個?還是單立人加一個車字。 尹:這個含義如果查詞典的話,一個車加一個人是掌握機器的人。比方說輪船上的駕駛員叫大副、二副、三副,而機械師叫大車、二車、三車,所以奇?也是一種有奇異的功能的掌握車輛或者機械的人,是這樣一個意思。當然始終忘不了我們這種汽車的情結,當前我是一個汽車的情結,一個是足球的情結,把它們兩個裹在一塊,大概也能看得出老尹是個什么樣的人,他一天在想些什么。 事實上,尹明善對汽車的熱情和足球一樣,幾乎是同步升溫的。2002年4月,重慶力帆收購重慶客車廠55%的股份;2003年10月,重慶特種汽車公司納入力帆麾下;2003年年底,在重慶北部新區圈地500畝建設乘用車生產基地;今年3月5日,佩帶力帆品牌標識和試車牌照的微型新車在重慶亮相,另一款裝備寶馬發動機的十萬元級家用車也即將上路試車。一系列舉動都在表明,摩托幫主力帆從“兩輪產業”進軍“四輪產業”的步伐已經悄悄提速,而力帆鎖定中低檔轎車與國外市場的戰略也日漸清晰。 寧:尹總,今年的3月5號,力帆的微型新車在重慶面市了,那現在這款車有沒有推向市場? 尹:還沒有,因為我們中國又不管理這種嚴格講叫超微型汽車,因此它還沒有國家標準,所以我們正在跟有關政府申報,希望能夠出現一種超微型汽車的標準。 寧:還沒有這個標準,那您有沒有想過,如果我們在一段時間內拿不到這個牌照,會不會影響這款車的問市? 尹:它現在好在賣到國外去不需要這個標準,所以我們先打國外市場。 寧:那這款車的價位是什么樣的? 尹:人民幣大概15000塊錢,美金兩千美金以下。 寧:那如果將來在中國市場上,如果它出來的話,您覺得它的市場會好嗎? 尹:它的市場應該是大集鎮小縣城,因為我們國家的消費是一個多層次的消費。當然可能北京、上海、大連人倒不一定喜歡這種廉價的便宜的汽車,可是我們那些小縣城的老百姓,他也需要有享受型的消費。說得具體一點,我不知道大連怎么樣,至少是咱們重慶農民趕場——北方叫趕集——都不走路了,能搭公共汽車搭公共汽車,實在不行打個摩的吧,就是摩托車的士,大家都可以享受,人都需要生活好一點,輕松一點。 寧:我覺得您的這個思路是蠻新鮮的,因為第一次聽說一個汽車企業將它的產品定位為農民。 尹:是因為我們現在摩托車的客戶群是農民,所以我們跟農民弟兄打交道打得很多。 寧:但是不論是國內的企業還是國外的企業,它看重的都是中國龐大的汽車市場,可是您的思路好像恰恰相反,您提出要做中國汽車出口的前十名,為什么會有這樣截然不同的思路? 尹:開個玩笑,既然他們可以來,為什么我們不可以到敵人的后方去?說不定他們大舉進攻我們的時候,他們后面能留下來空虛的市場。事實上,根據我們摩托車的出口的經驗,在全世界是一個更大層次的消費,有的國家比我們富裕,還有些國家比我們貧窮。所以我已經反復地調查,我得出結論:中國的汽車,包括轎車在國外一定有很大的市場。去年10月份我們控股了重慶專用汽車廠,更名為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以前它沒有什么出口,我們從10月份短短的七八個月,我們平均每個月大概能出口50輛客車——它以前是造客車的,4月份的訂單是120輛。我們已經打開了哈薩克斯坦和尼日利亞的市場,我估計到了年底,我們的汽車至少會打開5個甚至6個國家的市場。所以我相信,我的汽車起步比較晚,在中國的汽車排名上可能是很長的時間才能進入前十名,但是我想出口進入前十名那就是三五年的事情。 說到汽車,尹明善談笑間充滿了自信,他的自信源自他在摩托車行業傳奇般的崛起。1992年,55歲的尹明善懷揣20萬人民幣殺入強者如云的重慶摩托幫,創辦生產摩托車發動機的力帆。憑借創新、開拓與膽識,今天的力帆集團出口量雄居全國同行業老大,并且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摩托車發動機生產商。今年年初,尹明善宣布力帆汽車項目新廠區一期工程已經啟動,預計投資5億元人民幣,年產轎車5萬輛。前有春蘭、美的、紅塔、波導,后有五糧液、奧克斯,中國汽車產業高利潤的誘惑使得眾多知名品牌相繼踏上造車之路,汽車產業也由此開始了又一輪“造車運動”,而人們也開始擔心,這股熱潮給新入者帶來的究竟是福還是禍? 寧:那說到力帆,其實大家都知道你們做摩托車是做得最棒的,但是做汽車,有人會擔心,力帆行嗎? 尹:對,我們自己也會問自己。首先是因為摩托車是一個小行業,它每年大概全國只有600個億,還不如一個一汽,所以在這個行業無論你做多么大,就那么一點,而每一個企業都想做大。力帆去年銷售收入45.8個億,折合美金僅僅5個多億。世界標準的話,上了100個億算大企業,1000個億才算特大型企業。我們用世界標準看是小企業,這不是我們的目標。所以我們提出來要百億力帆。怎么才能上100個億?做摩托車是永遠上不了100個億的,是小行業,所以必須要延伸、要擴大。而對摩托車到汽車最好的辦法,就是自然地延伸,從兩個輪子到四個輪子,世界上有先例:日本的本田公司,它們當初都是做摩托車的,到現在本田公司的摩托車仍然世界第一,但是摩托車只占本田的銷售收入的9%,汽車占了它91%。這是我們力帆的一個好榜樣,我們要向它學。至于說到力帆能不能做成,應該說首先一個企業家應該有自信。為什么這么說?首先我像個農民企業家算個帳給你聽,當前的中國摩托車15元一斤,我們還能賺錢,中國的面包車大概是24元一斤,什么捷達、桑塔那這樣的轎車是50元一斤,高級轎車是100元一斤,力帆人做15元一斤的產品都能賺錢,做50元一斤的幾乎是同樣的產品還不賺錢,那力帆人實在是太不能干了。 寧:這蠻新鮮的,多少錢一公斤來算。 尹:是這樣,因為摩托車和汽車都是材料加技術,而且這個技術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我們可能會經歷很多坎坷、挫折、失敗,但是我認為我們最后能夠挺下來。就像我們當初做摩托車的時候,1992年,我們的資本金只有當時摩托車老大的萬分之一,我們20萬,人家20個億,我們這萬分之一通過十年的拼打,我們和它平起平坐。現階段中國的汽車行業是比我們大很多,還沒有我們一萬倍吧?我們萬分之一的時候都能夠打拼上來,現在我們只有人家幾分之一、幾十分之一,所以我覺得還是蠻有信心的。 寧:我記得3月份的時候,媒體就報道說力帆準備購買英國的羅孚汽車二手的生產線,那現在這個事情怎么樣了? 尹:力帆在定位自己汽車的時候,當時的決定是兩條腿走路,一個是引進,一個是自主研發。自主研發我們堅定不移地做,因為這個主動權掌握在我自己;而引進相當于談戀愛一樣,第一要門當戶對,第二要情投意合,這是比較難,但是我們在不懈地追求。有些東西涉及到商機不便于批露,反正我們是敞開我們的大門歡迎。我們像娶個媳婦進來一樣,媳婦也罷,怎么樣也罷,但是我就講了,一定要門當戶對、情投意合。 從去年開始,尹明善這個名字,就不僅僅意味著摩托幫主、億萬富豪,還成為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參政的一個符號。 “力帆人的平均月收入不過200美元,什么時候,力帆人也能像發達國家一樣月收入能到2000、3000美金,這一天才能談成功。”
今年4月30日,尹明善赴京參加全國總工會和全國工商聯組織的“關愛員工、實現雙贏”表彰大會,并在大會上發言。兩年前,尹明善成為重慶市工商聯會長,這是中國省級工商聯自成立以來,第一次由改革開放后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家擔當“帶頭人”。而2003年1月12日,剛剛過完65歲生日的他又當選為重慶市政協副主席,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后第一位進入省級領導崗位的民營企業家。 寧:那您記不記得當時您聽到您當選的那一刻,您的第一反應是什么? 尹:我的第一反應是,我連科長都沒當過。 寧:怎么會? 尹:是,我能勝任嗎?我會不會辜負了我的委員對我的選舉,會不會辜負黨對我的培養?真的是有些害怕。我自己評價,可能選舉之后的兩三個月中可能頭腦都很亂。因為這種事情確實是中國的改革開放的一種壯舉,這是黨和政府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肯定、關懷和信任,而不是對我一個人,我只不過是個代表人士,選不出來一個尹明善,也會選出張明善、李明善出來。所以后來我想,第一我絕對不能讓這個試點失敗,自己一定要在這里邊鞠躬盡瘁。所以盡管我有那么大的企業,我現在大概是拿三分之二的時間來參政議政,三分之一的時間經商,一般地講,星期一到五的白天基本上是參政議政,晚上和星期天、星期六還可以處理一點商務。 寧:這好像跟我們想像當中不太一樣,我們想像當中可能是恰恰相反,那為什么您會用這么大量的時間來從政呢? 尹:因為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們國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政協的作用越來越大,政協的工作是越來越多,實際上別說是三分之二,把我全部精力放進去也很難完成任務。那么會不會就把企業做小了?也曾經有這樣的憂慮,當時我是處于這種心情,就是說小就小吧,反正這件事我首先要把參政議政的事情做好。但是一年多的時間證明,我的企業并沒有縮小,去年在增長,今年也在增長。客觀上是這種有我在,我的職業經理對我依賴性強;我不在的時候,他們獨立性強,那就叫做有山靠山,無山自擔。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的職業經理反而成長了,這是客觀我沒想到帶來的好處。所以這反而讓我感到,我的百年力帆真有希望。原來我最害怕的就是富不過三代,就是怕沒有接班人,那現在還行,真的還行。 在商界與政界之間奔走,尹明善自感時光彌足珍貴。他年輕時被打成右派、年過不惑才落實政策,曾當過大學老師、出版社編輯,做過書商,年過半百開始創業,花甲之年躋身億萬富豪,在干部應該退休的年齡又當選省部級高官,人生境遇充滿傳奇。尹明善常說,對于個人而言,今天的一切讓他誠惶誠恐。 寧:那您覺得這一年多的時間,您的從政業績怎么樣? 尹:應該說比較好吧,如果我給自己打個分,可能70分還是有。因為黨和政府是希望我成為聯系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橋梁紐帶,是一個協助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經濟的助手。我覺得我的確起到了很多橋梁和紐帶的作用,把黨和政府的很多關懷傳達給我們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把我們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一些苦惱、苦衷也反映給我們黨和政府,很多都得到了及時的解決。另外起到助手的作用,就是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過程當中,肯定也需要規范、需要管理,在這一點上我覺得還是下了一些功夫,讓我們一些政府的管理的法規條例能夠用軟著陸的方式、平和的方式讓我們廣大的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接受。 寧:但是坦率地說,有很多人對于經商的人從政也有著非常偏執的意見,他們認為,或者說他們會懷疑你們會利用頭頂的烏紗帽來為自己的企業謀私利。 尹:非常正常,因為我以前也是個窮人,我以前也是個普通人,我也是這么看那些當官的人或者有錢的人。所以我覺得這種情況下,最需要的是對我本人和這種試點的監督機制,如果說沒有監督的話,我經常講,官員不監督就會腐敗,商人不監督就會墮落,我又是官員又是商人,如果不監督是又腐敗又墮落,那可能是人間最悲慘的事情,對于我這樣一個人是最不希望出現的事情。 寧:您是在五十幾歲才走上經商這條道,然后在六十幾歲又走上政壇,其實這兩個年齡都是大家可能在心理上都難以接受,或者是難以看得清的這樣一個年齡段,您怎么看? 尹:我從來不認為我年紀大了。我不是講嘛,人經常有生理年齡、心理年齡怎么怎么樣,我自己還發明一個詞叫做工作年齡,因為我是1979年,我已經41歲的時候才落實政策,才可以像一個普通人這樣去從事工作,也就是說,我認為我那天我才開始走向人生,那天我41歲,才是18歲,因此應該減去23歲。我雖然66歲,減去23歲我才43歲,按照中國現在的說法,45歲以下算青年。 寧:對呀,也是正好發展事業最好的年齡。 尹:所以不要認為自己老,我從來沒認為自己老過。時代的潮流把我卷到了一個商人的地位,現在又把我送到了一個從政這樣的地位,但是我想我們先賢孫中山說過,人要應乎社會之潮流,要順乎人群之需要。其實我能夠被這個潮流卷來卷去成為一個弄潮兒,是我人生的幸運,也是我人生的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