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日前爆出,麥當勞出售的麥樂雞含有兩種化學成分:一種是含有玩具泥膠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另一種則是從石油中提取的“特丁基對苯二酚”。日前,麥當勞中國公司對此發函回應稱,這兩種物質含量均符合現行中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
三聚氰胺奶粉的陰云散去未遠,更加拗口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特丁基對苯二酚”又裹脅在麥樂雞中悄然“進口”,不能不讓驚魂甫定的中國人談之色變。消息傳出以后,所有人最關心的是:這兩種化學物質進入人體后是否有害?有多大的危害?在美國有線新聞網絡的報道中,答案是這樣的:化驗顯示,每件麥樂雞塊的“特丁基對苯二酚”含量為0.02%,人體攝取1克會出現反胃、耳鳴、作嘔等副作用,甚至會感到窒息和虛脫。可是這個問題到了麥當勞中國公司這里,就產生了另外一個答案:兩種物質含量均符合現行國家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對人體的健康無害。
既然麥樂雞有害與否出現了不同的說法,那就要靠權威部門來辨析和定性了。北京市衛生監督所表示:橡膠類化學物質“不屬于食品添加劑的日常檢測項目”,而北京市食品辦認為這兩種物質確實是屬于國家允許使用的合法食品添加劑,至于麥樂雞的具體使用中是否超量,有待相關職能部門檢查。這兩個答案耐人尋味:一個說不屬于“日常檢測項目”,并不意味著這兩種化學成分是安全的,頂多說明如果出現了有害成分,負責“日常檢測項目”的機構沒有責任。另一個說可以適當加入這兩種成分,但是否超量則待查,這是就標準說標準,而那些已經和即將吃到肚子里的麥樂雞究竟有沒有毒素,則沒有明確的說法。
相關企業斬釘截鐵地否定了帶毒的可能性,可他們的話沒人敢輕易相信。相關職能部門的表態留有余地,只有標準沒有結論,聽明白了也沒多少參鑒價值。麥樂雞究竟安全與否,麥當勞的其他食品是否安全,到目前為止全成了懸在空中的問號。麥當勞是一家食客眾多的連鎖企業,食品安全事關公眾的生命健康,這個問號停留得越久,對社會造成的危害就越大。事實上,這件事在境外7月4日之前就有了報道,監管部門應該有充分的時間來應對和調查此事,此事至今處在混沌狀態,令人感到蹊蹺和失望。
回頭看,麥當勞在食品安全問題上是有過前科的:2006年,迫于壓力,麥當勞公開承認其每份炸薯條中不利于身體健康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比以前增加了1/3;2007年,麥當勞、肯德基在壓力下承認他們使用濾油粉清理炸油,專家認為這會造成炸油劣化及產生致癌物……有這些記憶猶新的事實在,也就難怪人們對這次的“麥樂雞”問題寧可信其有了。每次面臨危機,麥當勞總是冰冷而強硬地抬出“國家標準”作為擋箭牌。而對公眾來說,在翔實的檢驗數據和模糊的標準之間,他們寧愿相信前者。在這種情況下,監管部門再也不能含糊其辭了,這樣下去只會加重公眾的不安,于麥當勞的正常經營也沒有好處。
為今之計,監管者應該迅速組織技術力量,對中國市場上的麥當勞食品來一次科學而徹底的檢測,給公眾以明確的提示。如果沒有問題,麥當勞也算擦亮了招牌,公眾可以繼續放心地享用美食。如果某些食品確有問題,則應以最快的速度昭告天下,防止有毒物質繼續為害人間,并且要對企業依法查處。如果暫時弄不清有沒有問題,那也應該坦白地說出來,并以“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為原則,責令企業修正產品。只有這樣,監管部門才算履行了職責,不負公眾的重托。(來源:北京青年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