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召回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國政府態度漸趨強硬。這種耐人尋味的介入姿態使召回事件平添復雜政治因素。日本媒體開始出現“陰謀論”聲音。
無獨有偶,美國一些媒體和博客寫手建議政府借機打壓日本汽車業,扶持蹣跚而行的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公司。
美多管施壓
美國政府在豐田召回事件中來回“變臉”。日本媒體報道,豐田2月1日宣布具體召回方案后,美國監管部門表示“滿意”。但隨著美國輿論開始質疑政府監管缺失,當局態度驟變。
美國運輸部長雷蒙德·拉胡德3日出席國會眾議院預算委員會聽證,呼吁被召車車主立即停止駕駛。前一天,拉胡德接受美聯社專訪時說,豐田在問題調查過程中對安全意識淡漠,美方有必要派人前往日本,讓豐田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美國國會也聞風而動,兩個下屬委員會開始對豐田汽車安全問題展開調查,并定于2月10日和15日舉行聽證會。
《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運輸部下屬國家公路交通安全局正考慮是否以召回不及時為由,對豐田處以巨額罰金。
美國民間也開始發起訴訟和索賠。加利福尼亞州一名已故豐田車主的家屬4日向法院起訴豐田公司,稱造成車主死亡的車禍與所駕豐田“凱美瑞”油門電路系統缺陷有關。
“陰謀論”浮出
日本媒體從中嗅出一些異乎尋常的“氣味”。《產經新聞》3日發表社論,在呼吁豐田加強危機管理同時,擔心召回事件發展為日美貿易爭端。
“奧巴馬政權苦于支持率下跌,看重國內事務,本國產業優先的保護主義動向正在加強,”社論以“陰謀論”的口吻指出。
這家報紙還援引加拿大《金融郵報》一篇專欄文章說,美國在經濟低迷的大背景下打擊豐田有利于美國利益,從而使“豐田成為犧牲品”。
日本《東洋經濟新聞》則聯想起上世紀80年代的日美汽車貿易爭端,稱“敲打豐田”恍如當年美國“敲打日本”。
那次貿易摩擦中,美國汽車業以及工會大肆煽動民族主義情緒,美國國內出現砸爛日本汽車等過激行為。后來,美國政府和國會利用這種情緒,強迫日本開放部分農產品市場。
美國方面也意識到豐田召回事件開始籠罩政治色彩,試圖加以淡化。拉胡德4日在運輸部網站發表聲明,強調豐田在汽車安全方面長期擁有良好記錄,“是一名好的企業公民”。
純屬巧合?
不過,日本媒體猜測的“陰謀論”確非空穴來風。美國國內出現不少借機打壓豐田、扶持本國汽車業的聲音。
《今日美國報》網站一篇博客指出,奧巴馬政府和代言汽車業界利益的國會議員可能試圖“政治利用”豐田召回事件,扶持底特律汽車業。
文章說,一年前,底特律汽車業在懸崖邊求生,豐田占據絕對優勢。這起召回事件給了通用、克萊斯勒公司回生機會,連一直試圖把豐田美國分廠工人納入麾下的美國聯合汽車工人工會也看到潛在好處,“一個削弱的豐田將使各方受益”。
博客寫手愛德華·莫斯比2日在知名博客網站RedState上發文說,人們可能愿意相信奧巴馬政府追究豐田是為保護美國消費者,但考慮到汽車工會給奧巴馬競選提供大筆捐款、美國政府是通用汽車主要股東、運輸部長威脅跟豐田“沒完兒”等種種因素,“我們真得相信這一切純屬巧合?”(馮武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