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6月13日消息(記者劉祎辰)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5月底國家發改委發出通告,對尼康等框架鏡片生產企業和博士倫等知名隱形眼鏡片生產企業開出反壟斷罰單,并要求其主動降低旗下主流產品的出廠價。如今時隔近半月,這些眼鏡在實體店的價格明顯下調了嗎?
今年4月開始,法國依視路、德國蔡司、美國博士倫等多家外資眼鏡品牌相繼在官網上通知,對旗下部分產品的零售價進行了下調。依視路方面表示,調低原鉆晶UV產品的零售價,降幅高達15%-30%。蔡司、尼康、博士倫等也紛紛表示,將對部分產品進行10%-20%的降價,個別產品的降幅甚至超過了50%。然而罰單公布已半月,有記者卻發現,這些外資眼鏡品牌的“降價風”,迄今并未完全吹進實體店。
在位于上海西藏中路的一家眼鏡店內,店員告訴記者,強生和博士倫的隱形眼鏡近期都沒有降價。雖然不少眼鏡店都有隱形眼鏡的買送促銷,或框架鏡片的打折,但店員表示,這只是店方自己進行的促銷。
針對這七家大牌眼鏡沒有特殊的折扣,北京市大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魏士廩表示,生產商只能公布降價的措施,卻不能夠強行要求經銷商跟隨立馬跟隨降價。因此終端降價會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經銷商沒有受罰,只會去看其他渠道是否降價,如果大家都降價自己才會降價。一位眼鏡業業內人士表示,房租和人工成本不斷上漲,連鎖眼鏡店其實生存也比較艱難,只能依靠人流量較大的店面和利潤率高的產品去彌補其他產品的虧損。因此,即使進貨價下降,零售企業也并不一定會將這部分利潤立馬讓給消費者。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