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品牌之亂:合作品牌達百種 難避假酒泛濫
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21日訊(記者 梁夢晚)去年11月,汾酒集團發布數據稱已實現銷售收入百億元,提前3年完成了百億目標。就在這驕人業績的背后,近日卻有媒體曝出,在汾酒這個大品牌之下,存活著幾百個令人眼花繚亂的“開發酒”,而百億收入中竟有四成來自這里。同時復雜的產品線也讓消費者真假難辨。記者試圖聯系汾酒集團董事長李秋喜,但截至發稿記者并未得到相關回復。
合作品牌多達百種 難避假酒泛濫
近日有媒體稱,圍繞著汾酒集團,多家實力強大的“開發商”得到授權,為整個汾酒集團貢獻了近40%的銷售額。
所謂的合作開發是由汾酒集團方面授權一部分有資金、有資源的個人或公司,自行設計酒瓶和外包裝,由汾酒公司灌裝之后,再由被授權方進行專有銷售。這種模式下的個人或公司,被授權方稱為“開發商”,被授權的產品稱為“開發產品”或“合作產品”。消息稱目前汾酒自有品牌有120多個,合作開發的品牌有160多個。
這一模式曾幫助10年前因假酒案陷入困境的汾酒集團重新占領市場。然而品牌開發商大量開發的合作產品也造成了汾酒品牌的管理混亂,甚至在合作的過程中,一些品牌開發商為了謀利,開始出售假汾酒,走向汾酒與開發商合作初衷的反面。
《山西青年報》2008年發表的一篇公開報道稱,假酒案中,有三分之一和汾酒本身有關。
白酒業內人士曾向媒體透露,據摸底調查的情況,目前山西境內市面上三成左右的汾酒是假的。
目前汾酒的銷售體系共分三層。第一層是汾酒廠派遣在全國各地的片區經理,目前在北方市場和廣東等地,基本上實現了以地級市為單位的覆蓋;第二層是以地級市為單位,有銷售總代理;第三層是品牌開發商,也稱為定制商,設計并買斷某一個款式規格的汾酒并進行銷售。
但媒體分析稱,即使分層和各自的職能明確,然而,消費者要想分清楚哪些酒是山西汾酒的自有品牌,哪些是汾酒集團的自有品牌,哪些是開發商的開發酒,非常困難。
擠壓汾酒自有品牌市場 竄貨現象嚴重
據公開報道,由開發商生產的“汾酒”也在擠壓汾酒自有品牌的市場。有經銷商透露,品牌開發商對汾酒自身品牌的沖擊導致的產品價格倒掛和竄貨現象已經非常嚴重。太多的假酒擾亂了市場價格,據經銷商透露,某種老白汾酒的出廠價是408元,開發商自己卻只賣368~378元。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曾接受采訪時表示,如果子品牌與企業主品牌之間保持較為高度的統一性,則不會擾亂企業品牌在人們心中的定位。然而為追求規模和利益,不少白酒企業無節制、無計劃地推出子品牌,造成子品牌雜亂無章,市場上同質化現象嚴重,子品牌間自相殘殺,利潤空間壓縮甚至接近為零。
2008年,汾酒集團開始清理開發商和合作開發品牌,將汾酒的品牌從原來的1000多個減少到300多個。后來,但凡開發商要與汾酒公司的合作,都要求開發商根據本地實際提出開發方案,經汾酒廠認可后繳納押金,從汾酒廠灌取酒漿,再進入市場銷售。
據業內人士介紹,近年白酒企業均在大刀闊斧地砍掉子品牌,僅保留為數不多的優質資源,用以支持發展其母品牌的高端產品。但是子品牌原本存在的問題現如今仍然存在,企業多半都會陷入“砍”、“加”交替的循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