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青松
8月中旬,浙江市場被檢出萬盞血燕亞硝酸鹽嚴重超標,頓時輿情嘩然。
近日,《中國企業報》記者對北京、廣州等地的燕窩生產廠家、專賣店、超市進行了走訪調查。除了產品下架、消費者退貨外,“行業標準滯后”這一關鍵詞再度被推上前臺。
骨湯粉、豆漿粉、勾兌醋……2011年以來,有關食品安全的新聞事件不斷。但每一次媒體曝光后,相應領域國家標準缺失問題均日益凸顯。正如行業專家所言,燕窩國家標準的缺失,是我國食品安全法制不健全的又一個縮影。
名不副實的血燕
燕窩,是我國一種傳統的名貴食材,按顏色分為血燕、黃燕和白燕。血燕因為顏色鮮紅、營養豐富、產量稀少被視為燕窩中的珍品。
8月15日,浙江省工商局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根據工商機關集中開展燕窩市場血燕產品專項清查行動,得到血燕抽檢報告為:全省各零售店問題血燕達20萬克,約3萬多盞,平均亞硝酸鹽含量達4400毫克/千克,最高亞硝酸鹽含量超過11000毫克/千克,超過標準350倍之多,產品不合格率高達100%。
公開資料顯示,亞硝酸鹽為一類無機化合物的總稱,主要指亞硝酸鈉,是一種白色不透明結晶的化工產品。亞硝酸鹽具有毒性,在一定條件下會轉化為致癌物質,長期食用含有過量亞硝酸鹽的食品將會增加患癌風險。
《中國企業報》記者從浙江省工商局了解到,這次抽查的血燕主要來自國外一些地區。浙江省工商局經檢處副處長陸立權認為,整個浙江市場的血燕主要是從廣東、福建等地購入,而廣東、福建的燕窩,它的原產地主要以馬來西亞為主。
執法人員通過對國內一些血燕經銷商進行調查,發現這種亞硝酸鹽超標的血燕根本不是天然形成的。
一些經銷商承認,在杭州市場上銷售的血燕其實是在作坊里對白燕窩進行熏制或染色后形成的,在此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亞硝酸鹽。
記者從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獲悉,2008年從馬來西亞進口的燕窩是0.379噸,2009年是6.218噸,2010年是8.689噸,2011年1至6月是5.068噸。
一名馬來西亞華人介紹,中國市場上血燕的年消耗量目前達到了兩三百噸,即便有天然血燕,產量也是少之又少,怎么可能實現年過二三百噸?其中的玄機不言自明。
企業不認同抽檢結論
在此次浙江省工商局對血燕的抽檢中,知名的“燕之屋”等4家公司11批次的血燕產品“榜上有名”。
8月19日,《中國企業報》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致電北京多家“燕之屋”專賣店,負責人均告訴記者,目前專賣店只有白燕窩在賣,產品價格在1000多元至20000元不等,但沒有血燕銷售,原因是“該產品正在配合國家工商部門的檢測”。
記者又走訪了北京多家超市的保健品貨架和大藥房,都沒有發現血燕窩。“血燕窩”仿佛一夜之間在京城銷聲匿跡。
廣州同康藥業公司銷售部門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公司所有燕窩都不銷售了,但并不知曉具體情況。
北京慶和堂參茸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公司已將所有燕窩產品下架退市,并接受消費者退貨要求。
同樣被曝光的還有廣東鷹皇參茸制品有限公司,在其官方網站上,記者看到新品展示區除了白燕禮盒外,還有血燕禮盒以及燕窩的簡介、產地、用法用量、血燕的闡述。但記者多次致電該公司,總機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中國企業報》記者登錄藥房網查詢燕窩的相關信息,在“商品搜索”一欄輸入“血燕”后商品顯示為零。而輸入“白燕”,則顯示極品白燕在售。
記者又登錄淘寶網搜索,沒有找到有關血燕產品的任何信息。但搜索“白燕”信息時,卻顯示“找到相關寶貝9518件”。據淘寶賣家透露,由于血燕假的多,查得嚴,無人敢賣。
而針對浙江省工商局對血燕的調查結果,多家涉事燕窩企業辯稱,由于燕窩產品目前并無國家標準,因此不認同浙江省工商局的抽檢結論。
面對浙江省工商局公布的調查結果,全國最大的知名燕窩連鎖機構“燕之屋”回應稱無法認可。
8月16日,燕之屋品牌部經理沈曉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公司所銷售的血燕產品中亞硝酸鹽系天然形成,并非人為添加或染色,且亞硝酸鹽具有可溶性,血燕一般經過36至48小時的清洗、浸泡,然后燉煮,即可將該成分的含量降至標準范圍內。
沈曉聰還表示,燕窩產品目前并沒有國家標準,加之干燕窩是原材料,沒有任何添加劑,浙江省工商局參照食品添加劑的標準,明顯不匹配。
對沈曉聰的這一解釋,一位業內人士明確表達了不同的觀點:燕窩是一種特殊的食品,大部分消費者實際上并不懂得該如何清洗、燉煮才能將燕窩的亞硝酸鹽含量降到最低。如果換位思考,站在消費者的立場,這種解釋顯然太過牽強。因為任何消費者不可能百科全書式地了解各類產品的真偽優劣和辨別方法,企業從源頭上對產品把關才是關鍵。事實上工商部門經過實驗表明,亞硝酸鹽達到1000毫克/千克的血燕,即使經過13小時浸泡,含量仍然高達330毫克/千克,超過國家對亞硝酸鹽限制標準的10倍。
再擊國家標準軟肋
血燕事件中,一些企業可能有宣傳不實的嫌疑,但擔任市場裁判角色、肩負維護市場秩序使命的國家標準,也應該跟上產業發展步伐。“標準滯后”不能成為食品質量安全的萬能托詞。
據中國保健協會副秘書長張大超介紹,血燕等燕窩產品不是國家公布的保健食品,也不在國家藥典的藥品目錄,目前它就屬于普通食品范疇,是傳統滋補食品。為此,《中國企業報》記者登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在國產保健食品燕窩序列中,只有“洋參燕窩口服液、鷹皇牌洋參燕窩、通三益燕窩秋梨膏”等8種產品。而進口保健食品燕窩序列中,只有“百源堂牌燕窩川貝枇杷膏”一種產品。
張大超還介紹說,燕窩產品在我國并沒有相關標準,缺乏質量控制體系。由于沒有標準,對什么是燕窩以及什么是血燕當然就沒有相關定義,無法通過標準來鑒別真假。
根據我國《標準化法》第7條規定,保障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標準是強制性標準。《食品安全法》第18條規定,制定食品安全標準“應當以保障公眾身體健康為宗旨”。
中國食品學會一位食品專家向《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此次血燕事件如同以往的食品安全事件,再一次暴露出我國食品安全標準方面法律制度的諸多問題。對國家食品安全而言,“食品安全標準”是極其重要的監管工具,它“身兼多能”,既是監管部門進行市場監管的法律依據,也是生產廠家依法制造產品的守則,同時對于市場終端的消費者而言,還是他們消費和維權的法律保障。
食品行業由于標準缺失引發的矛盾不是孤例。
6月15日,在福建舉辦的“南方巴氏鮮奶發展論壇”上,素有“乳業大炮”之稱的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稱中國乳業行業標準被“個別大企業綁架,是全球最差標準”,此言一出,立即拉開了南方和北方乳業間有關乳業國家標準高低的論戰序幕。
8月,鬧得沸沸揚揚的山西“勾兌醋”風波,最終的矛頭也指向了國家標準。而事情的緣起是時任山西省醋產業協會副會長的王建忠一句“市面上的山西老陳醋95%都是勾兌醋”,這一言論激起軒然大波,支持、質疑、聲討的聲音亂作一片。“老陳醋”標準一下子陷入輿論旋渦。
上述專家還向記者介紹,目前我國食品安全領域經常出現標準缺失甚至空白的現象,這意味著我國食品安全法律體系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亟待改善,比如食品安全標準工作研究力量薄弱,還欠缺比較完善的食品安全風險檢測和評估體系。另外,還要盡快引入公眾參與機制。
近日,《中國企業報》記者從有關渠道獲悉,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與福建農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已經共同啟動了燕窩行業相關國家標準的研究,燕窩國家標準最快將于2012年出臺。該標準主要涉及的指標內容有外觀、性狀等感觀指標、營養成分等理化指標以及涉及食品安全的亞硝酸鹽限量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