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不久前,在北京舉行了一次轉基因大米自愿品嘗活動,而自今年5月以來,已經有近千名志愿者參與了轉基因大米的試吃活動。在中國科協日前舉辦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轉基因技術的未來發展”活動中,多位院士、專家深入探討了轉基因技術的過去、現狀和未來,特別是在農業轉基因育種問題上,澄清了存在于公眾中的很多誤解和疑團。
全球超八成大豆和棉花是轉基因
所謂轉基因育種,最直觀地說,就是通過人工方法把一些有用的基因加到動植物中去,使它的品種產生優良性狀。
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原所長、博士生導師黃大昉說,轉基因育種自上世紀80年代興起,到90年代中期就實現了產業化,成為農業科技革命的先鋒。據統計,從1996年至2012年的17年間,全球種植以抗病蟲、抗除草劑性狀為主的轉基因作物面積增長了近100倍,增產總值達982億美元,相當于節約了16.3億畝耕地;改善了1500萬農戶、近5000萬貧困農民的生計;減少了4.73億公斤化學農藥的使用。可以說,一個多世紀以來,沒有其他任何一種農業科學技術有這種發展勢頭,轉基因技術已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大勢所趨,不可逆轉。
目前,全球四大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比例,大豆和棉花是81%,也就是說,世界上81%的大豆和棉花全部是轉基因的,而轉基因玉米已經超過1/3,轉基因油菜接近1/3。
數十億人食用十幾年沒有發生安全問題
關于所謂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社會上一直就存在各種各樣的爭議。黃大昉用一個直觀的說法介紹了與此有關的基本情況,那就是國內外大規模應用轉基因作物已經超過17年,如果從第一個轉基因的植物誕生來說,那就是30年了。每年億萬公頃土地種植轉基因作物,數億噸轉基因產品進入國際市場,數十億人群食用含有轉基因成分的食品,到目前為止,確實沒有發現任何有真正科學證據的安全問題。
實踐證明,經過科學評估、依法審批的轉基因作物是安全的,風險可以預防和控制。由于各國實施了有效的科學評價和法律保障,應當肯定,經過科學評估、依法審批的轉基因作物是安全的。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聯合國[微博]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以及科學權威機構近年都分別做出了“轉基因育種與傳統育種同樣安全”、“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已經批準上市的轉基因作物相比于常規作物會給人類健康和環境帶來更多潛在和現實風險”等科學結論。
轉基因抗蟲水稻研發有重大國際影響
黃大昉表示,在轉基因生物育種上,我國初步建成了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獨立完整的生物育種研發體系,而世界上有這個研發體系的國家是不多的。其中一些標志性成果可舉例說明如下:
一是轉基因的抗蟲棉,這是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研究出的成果,現在國內棉花種植已經基本轉基因化了。不僅對我國棉花產業起到巨大推動作用,而且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帶動了其他轉基因生物育種的發展。國產抗蟲棉技術現已走出國門,向印度、澳大利亞等國轉讓。此外,在轉基因優質棉研發上,我們已經走到了國外的前面,就是纖維的細度、韌性、產量都有非常明顯的提高。
二是轉基因抗蟲水稻的研究,抗蟲水稻的研究開發是我國生物育種領域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重大科技成果,如果將來在我國能夠推廣應用的話,它帶來的生產、生態等等效益是不可低估的。
三是轉植酸酶基因玉米的研究,這種玉米主要是能使磷的吸收率大大提高,能使環境中的磷污染降低40%,提高飼料的營養利用率30%以上,對減少環境污染特別是對動物飼養糞便引起的水域污染有重大意義。而我們自主研發的轉基因抗蟲玉米可以說是蓄勢待發,完全可以和跨國公司抗蟲玉米相媲美。
我國轉基因育種不應再猶豫觀望
與會的中科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張啟發,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陳曉亞及黃大昉等人都表示,最近這些年,我們國家轉基因技術推廣應用放慢、速度減緩,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制于所謂的安全性問題。我國是世界上率先研究農業生物育種的國家之一,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居國際前列,轉基因抗蟲棉作為生物育種創新的成功事例,曾在國內外產生廣泛影響。如果我們現在猶豫觀望、停滯不前,不僅會導致我們的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重新拉大,而且發展速度也會落到巴西、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之后。
我們應該加快實施轉基因生物基因組的重大專項,積極推動轉基因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如果陷入安全之爭而止步不前,不僅會讓生物育種發展與市場受制于人,一旦出現國家糧食安全不測事件,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將受到嚴重影響。
延伸閱讀
市面上有哪些轉基因食品
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原所長黃大昉介紹說,現在市面上大家能夠見到的轉基因產品并不多,大豆油是我們人人都吃的,在超市里的大豆油、油菜籽油也進口了相當的數量,其中大部分是轉基因作物。
還有一個轉基因食品就是轉基因的番木瓜,它是一種抗病毒的番木瓜,現在在海南、廣東有種植,目前也越來越多地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和餐桌。
而很多社會上傳聞的東西其實并不是轉基因的,比如說櫻桃西紅柿,現在以訛傳訛,傳得特別廣,但其實并不是轉基因的。
我們國家曾經在1998年批準過轉基因的西紅柿,是耐儲存的西紅柿和抗病毒的西紅柿,還批準過一種轉基因青椒,但是它們后來都沒有進一步轉化應用,在市場上沒有出現。現在從批準的時間來講,也已經過了有效期。
規章解讀
貼不貼“轉基因標示”
各國規定不一樣
黃大昉介紹說,根據2010年國務院發布的《轉基因安全管理條例》,我國建立了轉基因產品的標示制度,主要目的就是給老百姓一個知情權和選擇權。
我們國家對轉基因產品標示實施的是零閾值,就是說,凡是含有轉基因成分,只要檢測出來就需要有標示,當然這里有一個標示目錄。而世界各國對轉基因標示的做法也不完全一樣,有的國家標示閾值都是最低限度很高,比如日本是5%,轉基因成分不夠5%就不用標示,韓國是3%,歐盟是0.9%。
這里有一個問題,就是非轉基因的標示怎么辦?比如美國對轉基因是自由標示,就是說你可以標示也可以不標示,但是美國有一條法律規定,不允許商家為了商業利益標示轉基因或非轉基因。而目前我國有一些商家為了商業利益的需要,鉆了法律的漏洞,大肆宣揚自己的產品是非轉基因,似乎只有非轉基因才是安全的、高品質的,結果誤導了消費者,造成了一些認識上的混亂。這樣的混亂局面,其實是應該引起我們重視和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