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冠中 歌頌藝術形式的獨立性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1日 05:33 財經時報
趙音 所謂大師,都是在時代巨變中,呈現出超凡的睿智,積累了足夠為后世敬仰的藝術成就。真正的大師不是自封、炒作或吹出來的,而是要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德藝雙馨者。吳冠中,正是這樣一位為世界打通東方古老文化大道的大師。 他全情吶喊:“東西方藝術之間造橋的人愈來愈多,橋的結構日益堅固,樣式也日益新穎,我歌頌造橋派!” 吳冠中不同于趙無極和朱德群這兩位杭州國立藝專的同學,后者雖在異國他鄉,但仍在一個和平和自由的環境下創作。但吳冠中在1950年毅然告別法國回到百廢待興的新中國后,他曾受到深刻影響的藝術大道,被打入了冷宮,甚至他的恩師林風眠、吳大羽的藝術思想都被無情地否定。溝通藝術之橋斷了。 在這樣的困苦環境下,人只考慮生存,隨波逐流,都是情有可原的,然而這樣的環境更可顯出大師本質的珍貴。汪洋閎肆,適己為用,在吳冠中洋洋灑灑的鴻篇巨作中有,在零零落落的寫生小稿中有,在吳冠中神采飛揚的述說中一覽無遺。 有人說他大膽妄為,有人說他欺世盜名。但吳冠中依然,近90歲的老叟,還是創作力量無窮。 前幾個月拜訪百雅軒的李大鈞先生。在他的版畫工作室中,有幸欣賞到吳老最新的力作《耕牛圖》。6尺整張巨幅空間中,幾乎占滿了整整一頭水牛,烏黑濃郁的墨汁滲透宣紙,扭頭晃著的兩只粗壯牛角,欲呼而出,我拜倒在吳老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雄壯中。 古來南人北相為良相,出生在江南清秀的水鄉,滿目楊柳青橋,吳老的藝術中天生具有形式美的底蘊,然而常年北國浸淫,大漠風沙的蕭瑟,更增添了吳老作品中的寬宏視點。融會貫通的能力在吳老來說,猶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不斷探索,在否定中肯定,在肯定中否定,吳冠中一直給自己設定曲折的道路。追求完美,不僅在形式中,更在生命的深層!霸趶V闊無垠的視覺世界中,物象是錯綜復雜的,美好的形象、形式比礦藏更豐富,等待美術工作者去采選、利用。‘隨方就圓’是指做人處世之道吧,我對此不加褒貶,但對造型藝術講,這卻是極有價值的金玉良言!1975年前吳冠中一直在嘗試水墨與油畫形式相融,但還是在傳統和后印象派的審美觀念中徘徊。 “奇跡終于在1980年出現。《高昌遺跡》——幾乎充滿整個畫面的淡棕、淡墨色調的由繚繞線條勾勒出來的層層峭壁;頂部銀白,灰藍天空下的山巒由橙綠色線條構成。創意獨到,勇氣懾人!61歲變法,和齊白石的衰年變法,近同一意。吳冠中敢于自由解放自我,以超凡的駕馭能力,揮灑構筑點、線、面獨特的形式美。 此一時期,吳冠中的藝術觀點更顯現出來,自從巴黎回國后,吳冠中一直在藝術的形式內容關系中掙扎,以一貫之醉心于藝術形式的獨立性,沒有隨著歲月的積累而流失,反而越加彰明昭著,可謂越戰越勇。 敢于表明觀點,對于藝術家來說非常重要,就如魯迅說的: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吳冠中竭盡全力架構起古今中外的藝術橋梁,終于成為一條公認的藝術大道。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