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零碳
01
多晶硅期貨在廣州期貨交易所上市,多合約觸及漲停
經中國證監會同意注冊,多晶硅期貨今天(26日)上午9點在廣州期貨交易所上市。多晶硅期權將于27日上市。
多晶硅期貨各合約掛牌基準價均為38600元/噸。上市首日,多晶硅期貨合約交易保證金水平為合約價值的9%,漲跌停板幅度為掛牌基準價的14%。
多晶硅期貨主力合約(PS2506)在今日上市開盤就觸及漲停,隨后震蕩回落,截至收盤時,價格上漲 7.7%,收于每噸 41570 元。多晶硅期貨成交量33.13萬手,持倉量3.97萬手,成交額416.35億元。
市場認為,通威股份和大全能源等光伏硅料龍頭官宣減產,對市場情緒形成提振作用。
廣州期貨交易所商品事業部總監陳銳剛介紹道,上市多晶硅期貨,可以為企業提供公開、透明、連續的價格信號,幫助企業合理規劃產能布局、制定生產經營計劃,引導產業優化資源配置。數據顯示,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產國、消費國和進口國。2023年,我國多晶硅產量近150萬噸,占全球約92%。
多晶硅期貨和期權是廣州期貨交易所繼工業硅、碳酸鋰品種后上市的第三個新能源金屬期貨品種。
(來源:環球時報、財聯社)
02
工信部批復!全國首個國家新型儲能創新中心落戶廣州
近日,經工業和信息化部批復,全國新型儲能領域唯一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新型儲能創新中心正式獲批在廣州組建。
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是國家重要戰略力量,是制造業重要戰略布局,每個領域全國僅布局1家。
2023年11月,由廣東省政府和南方電網公司牽頭組建的國家地方共建新型儲能制造業創新中心在廣州落戶。一年來,該創新中心承接推進重大科技項目研發41項,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其自主研發的儲能核心裝備——構網型儲能變流器已實現工程應用。目前,國家地方共建新型儲能創新中心正式獲批升級為國家新型儲能創新中心。
(來源:南方電網報)
03
寧德時代旗下公司注冊資本突然從1000萬增至30億
天眼查顯示,近日,寧德潤康科技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公司名稱變更為寧德福寧時代新能源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由1000萬人民幣增至30億人民幣,經營范圍由日用口罩(非醫用)生產、日用口罩(非醫用)銷售變更為電池制造、電池銷售、新興能源技術研發等,法定代表人由何余生變更為張樂,同時多位高管發生變更。該公司成立于2020年6月,由寧德時代全資持股。
從企業名稱和注冊資本大增來看,,寧德時代是在賭新能源的未來。
(來源:華爾街見聞)
04
又一光伏項目延期
12月26日,鹿山新材發布公告稱,公司于12月23日召開董事會和監事會,分別審議通過《關于部分募投項目延期的議案》,同意將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募投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完成時間由2024年12月延期至2026 年6月,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募投項目“太陽能電池封裝膠膜擴產項目” 完成時間由2025年3月延期至2026年6月。
對于電池封裝膠膜擴產項目延期原因,公告指出,2024 年上半年光伏行業呈現“價減量增”的態勢,行業競爭加劇。“太陽能電池封裝膠膜擴產項目”已建成9條太陽能電池封裝膠膜生產線, 同時,公司為加快推動全球化布局,滿足太陽能電池封裝膠膜在海外市場發展的需要,于本年度在馬來西亞工廠新建了3條太陽能電池封裝膠膜生產線,上述產能逐步釋放,能夠滿足國內外現有業務需求。
(來源:世紀能源網)
05
國內首只應對氣候變化高等級債券指數基金成立
12月25日,國內首只應對氣候變化的高等級債券指數基金——路博邁CFETS 0-5年期氣候變化高等級債券綜合指數證券投資基金正式成立。這是國內首只應對氣候變化的債券基金產品,意味著國內綠色金融實踐應用的重大突破。
該基金跟蹤的是國內首只應對氣候變化主題的債券指數——CFETS 0-5年期氣候變化高等級債券綜合指數。該指數綜合考慮發行人應對氣候變化的意愿、能力和長期戰略等關鍵因素;在發行主體篩選方面還參考《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中關于投資級公司的相關標準,同時要求外部主體評級AAA及以上、交易中心隱含評級AAA-及以上。
(來源:上海證券報)
06
江蘇印發27.3GW海上光伏建設方案,配儲10%·2h
12月24日,江蘇省發改委印發《江蘇省海上光伏開發建設實施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對此前2023—2027的相關規劃進行優化調整,移除不符合政策的海上光伏場址,重點利用海上風電場區、圍海養殖區以及電廠確權溫排水區開展海上光伏建設。
根據海上光伏四類選址區域的要求,擬開展60個海上光伏項目場址建設工作,規模27.25GW,用海面積346.25平方公里。文件規劃,到2027年全省累計并網海上光伏規模要達到10GW以上;2030年要達到15GW以上,力爭20GW級,全力打造千萬千瓦級海上光伏基地。
文件要求,要充分利用周邊已布局的海上風電、清潔火電等資源,實現“風光火”打捆送出,配置或購買不低于10%、2小時的新型儲能設施或服務。
(來源:北極星光伏網)
07
2023年末從事新能源產業的規上企業法人單位1.17萬個
12月26日,統計局發布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公報,2023年末,全國從事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產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9.60萬個,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19.5%。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1.50萬個,占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法人單位的15.6%;高端裝備制造業1.45萬個,占15.1%;新材料產業2.04萬個,占21.3%;生物產業1.49萬個,占15.5%;新能源汽車產業0.32萬個,占3.3%;新能源產業1.17萬個,占12.2%;綠色環保產業1.63萬個,占17.0%;航空航天產業0.12萬個,占1.3%;海洋裝備產業0.02萬個,占0.2%。
(來源:華夏能源網)
08
國家能源局華北監管局局長接受調查
12月26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通報,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國家發展改革委紀檢監察組、內蒙古自治區紀委監委消息:國家能源局華北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童光毅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國家發展改革委紀檢監察組紀律審查和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監察委員會監察調查。
(來源:中紀委)
09
新研究:氣候變化可能導致一些地區地震更頻繁
美國《地質學》雜志近日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認為,氣候變化可能會導致地質構造不穩定地區地震發生得更頻繁。這項研究結果加深了人們對地震驅動因素的理解,有助于加強對地震災害的預警和評估。
在這項研究中,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研究人員對橫跨科羅拉多州和新墨西哥州的桑格雷-德克里斯托山脈地質情況進行了分析。這一山脈西部邊緣有一條活斷層。此前研究認為,在上個冰河時期,該山脈被冰川覆蓋。
研究人員表示,在一些地質構造不穩定的冰川覆蓋地區,隨著氣候變化導致冰川融化加速,地殼承受負荷以及應力狀態會發生變化,因此可能更頻繁地出現斷層運動和地震活動。這項研究加深了人們對地震驅動因素的理解,在冰川快速消融或大量水體蒸發的地區,可能需要對斷層進行監測,以防地震活動增加。
(來源:新華社)
10
積水化學將從2027年開始量產鈣鈦礦電池
積水化學工業12月26日發布消息稱,將于2027年開始量產可彎曲的薄型鈣鈦礦光伏電池。該公司將與日本政策投資銀行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2027年實現10萬千瓦產能,到2030年前達到每年100萬千瓦。截至2030年所需的總經費預計達到3145億日元,其中一半將由日本政府補貼來支付。
該公司將收購夏普的大阪府堺市工廠的一部分,轉用該工廠的建筑和電源設備、冷卻設備等。
與目前主流的硅型光伏電池相比,鈣鈦礦型光伏電池的重量不到十分之一。由于呈薄膜狀、還可以彎曲。因此,還可以安裝在之前難以設置的墻面和體育館屋頂等地方。輕便且安裝簡便也有助于降低施工成本。
(來源:日本經濟新聞)
11
日本下決心利用核能:核能占能源供應至少20%
日本政府委托的專家小組12月25日大力支持日本未來幾年的新能源政策。該政策呼吁到2040年將可再生能源增加到電力需求的一半,同時最大限度地利用核電,因為該國尋求適應人工智能時代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同時實現脫碳目標。
此前,日本工業部將該計劃草案提交給了由16名來自商界、學術界和民間團體的核能支持者組成的專家組進行最終審查。該計劃呼吁最大限度地利用核能,扭轉2011 年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熔毀危機后采取的逐步淘汰核能政策。
該計劃將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磋商后,于明年3月獲得內閣批準,然后取代2021年開始實施的現行能源政策。新提案稱,到2040年,核能應占日本能源供應的20%,高于去年的8.5%,同時將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從22.9%擴大到40% -50%,將燃煤發電的占比從去年的近70%減少到30% -40%。
不過,要實現20%核能的目標,日本所有33座可運行的反應堆都必須恢復運行。
(來源:財聯社)
12
印度評估300億美元燃煤電廠減硫計劃
據路透社12月25日報道,記者查閱的一份文件顯示,印度正在重新評估一項已有十年歷史、價值 300 億美元的計劃,該計劃要求燃煤電廠安裝削減硫排放的設備。此前政府支持的多項研究表明,這些設備在控制污染方面收效甚微。
按照要求,到 2026 年,近 540 個電廠機組需安裝煙氣脫硫(FGD)系統,以去除電廠廢氣中的硫,但目前只有約 8% 的機組完成了安裝。
印度政府此前表示,昂貴的外國技術和人力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部分阻礙。但鑒于新德里和坎普爾等城市位列全球污染最嚴重的城市行列,印度政府正面臨減少該行業排放影響的壓力。
該文件顯示,多位與會者一致認為,印度的發電廠把重點放在削減可深入肺部的微小顆粒物排放上,而非減少硫排放,會更有成效。
(來源:路透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或立場,不代表新浪財經頭條的觀點或立場。如因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需要與新浪財經頭條聯系的,請于上述內容發布后的30天內進行。
400-690-0000 歡迎批評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