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鈦媒體
12月2日,百花醫藥(600721.SH)宣布了控股股東變更事項,控股百花醫藥5年多的新疆華凌工貿(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凌工貿”)正式退出股東行列,曾通過華凌工貿控制上市公司的米氏家族,將直接持有百花醫藥股份,此次變更不涉及實控人變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權益變動后,新疆第二大富商米恩華之子米在齊將直接持有百花醫藥9%的股份,在三位實際控制人中持股份額最多。事實上,從這幾年百花醫藥以及華凌工貿的股權變化來看,米恩華正在逐步將家族的資產交接到米在齊手中。
今年2月份,米在齊100%控股的公司華凌集團投資控股(新疆)有限公司(簡稱“華凌控股”)通過增資華凌工貿,獲得家族企業的控制權,也因此一躍成為百花醫藥最大的權益持有人,間接獲得上市公司20.83%的權益。
但此時,進一步走向臺前的米在齊,在外界看來頗有點“臨危受命”的意思。目前,不論是上市公司百花醫藥的轉型難題,還是深陷債務危機的華凌工貿,都需要米在齊能夠協調好家族資源,并進行一一破解。
家族企業債務問題顯化
本次權益變動之前,華凌工貿為百花醫藥控股股東,而華凌工貿由新疆商界“二號位”、身價上百億的米恩華一手創辦并控制。華凌工貿商業版圖龐大,自1988年創辦至今,已經延伸覆蓋至房地產開發、大型物流、對外貿易、畜牧產業、境外投資、園林綠化、熱力、金融、教育等多個領域。
其中,華凌工貿在2019年從第六師國資公司手中接盤百花醫藥(曾用名:百花村),首次跨界進入了醫藥研發行業,開啟長達5年多的控股經營,隨著本次權益變動,華凌工貿退出股東行列,華凌工貿的“二代”掌權者走到臺前。
根據百花醫藥本次權益變動公告,華凌工貿計劃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向公司三位實際控制人米在齊、米恩華和楊小玲轉讓其所持有的無限售條件流通股股份79,525,087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0.71%,變動完成后,三位實控人將分別直接持有百花醫藥9%、6.71%、5%的股份。其中,米在齊系米恩華、楊小玲夫婦之子。
三位實控人均未在上市公司擔任職務。另外,重新簽署協議后,一致行動人李建城仍直接持有公司3.91%的股份。
從間接控制到直接持股,又不涉及實控人變化,其中細節不得而知。但有一點需要關注,即華凌工貿的債務問題。
今年以來,華凌工貿已經兩度將所持百花醫藥股份全數質押融資,用于償還債務。6月份首次質押,8月份解除質押后又全數質押。這也是華凌工貿自2019年7月掌權百花醫藥以來,對其所持股份僅有的兩次股權質押。
根據最近一次的質押公告,華凌工貿將所持百花醫藥股份全數質押給阿克蘇塔里木農商行拜城支行進行融資,用于償還債務。彼時披露的數據顯示,華凌工貿未來一年內需償付債券金額為7.4億元,資產負債率達61.54%。
百花醫藥原控股股東的債務問題似乎還在加劇,天眼查數據顯示,華凌工貿在10月末新增兩起被執行事項,執行標的達8610.15萬元。
通過本次權益變動,華凌工貿可以收取一筆不菲的轉讓金額。本次股份轉讓價格為6.8元/股,轉讓總價為5.41億元。協議書簽訂后,受讓方需在20個工作日內完成股份轉讓價款支付義務,資金來源為受讓方自籌。
而此次股權轉讓已取得質權人同意函,華凌工貿擬于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辦理股份轉讓過戶手續前辦理解除證券質押手續。
由此可見,“米二代”米在齊雖然于年內掌權了華凌工貿這個商業帝國,但眼前的待解難題屬實不少。而米在齊此次直接持股之前,其個人已經與上市公司有過深切關聯,一定程度上,還對百花醫藥的定增及轉型計劃造成阻礙。
今年6月,百花醫藥歷時三年的定增告吹、公司收到新疆證監局警示函、三位實控人還被通報批評,而這一系列密集利空的發生都指向,米在齊“接班”家族產業。
低調“接棒”,公開通報人盡知
1996年,頂著“兵團第一股”的名號,百花村登陸上交所,之后多次轉型,主營業務幾經切換,百貨零售、煤炭化工等行業均有其身影,直到2016年并購醫藥研發企業華威醫藥后,主業逐漸聚焦,2021年,華凌工貿治下的百花村正式更名為百花醫藥。
在“米氏家族”的打理下,百花醫藥的業績并不突出,在其接手的第一個完整財年(2020年),公司就創近10年營收最低記錄,并錄得3.2億元大額虧損,并在2022年繼續虧損。
對經營不善的百花醫藥來說,融資是“續命良藥”。2021年5月,百花醫藥公告了最近一輪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資事項。定增預案顯示,百花醫藥計劃向新疆華凌國際醫療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簡稱“華凌國際醫療”),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約3.39億元,而華凌國際醫療為華凌工貿的全資子公司,這構成關聯交易。
或是涉及關聯交易,該定增事項進展緩慢,上交所在審核問詢函中屢屢要求說明關聯方相關情形。在長達3年時間的推進后,該定增事項在通過上交所審核、只需中國證監會批準便可實施之際,今年6月29日,百花醫藥突發公告終止該定增事項。
這背后的關鍵事件正是米氏家族的權力交接。
天眼查數據顯示,今年1月,成立于2018年的華凌環保有限公司變更名稱為華凌控股,并迎來了新法人、新實控人、新執行董事兼總經理——米在齊。今年2月,由米在齊100%控股的華凌控股對華凌工貿增資6億元,持股54.5454%,成為華凌工貿間接控股股東,基本接管了米氏家族的家業。進一步地,米在齊一躍成為百花醫藥新增實控人。
但這一權益變動事項發生在百花醫藥定增期間,公司披露存在諸多違規情形。6月7日,上交所下發紀律處分決定,通報批評百花醫藥控股股東及實控人,緊接著,百花醫藥收到新疆證監局的警示函,三位實控人米在齊、米恩華、楊小玲也收到警示函,并記入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從通報批評到宣告定增終止,僅相隔三周。
關于這位米氏家族的新舵手,可查資料寥寥,也鮮少公開露面,但經上述一系列變動,米在齊在資本市場的重要進階后被通報批評和警示,略顯狼狽。而這次定增的落空,對于如今將由米在齊直接持股的百花醫藥來說,是在艱難處境之外的雪上加霜。
上市公司轉型路難
自從2019年7月完成工商變更至今,改名換姓的百花醫藥并沒有重獲新生,反倒是在虧損與微微盈利間反復橫跳,還曾披星戴帽,多次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百花醫藥目前定位于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的綜合性CRO公司,旗下業務覆蓋小分子化學藥品研發和注冊申報、多肽藥物開發,以及組織實施Ⅰ~Ⅳ期臨床試驗、生物等效試驗、醫學科學服務、研發立項咨詢服務、數據管理及統計服務、第三方檢測(生物樣本分析、包材相容性、基毒雜質分析)等藥品研發一站式、全流程服務。
在CXO(醫藥外包)領域,主要分為CRO、CMO/CDMO、CSO三個環節,分別服務于醫藥行業的研發、生產、銷售三大環節,無論是卡位還是體量,百花醫藥都更像是產業“長尾”中的一員。
以2023年收入規模來看,覆蓋CXO多個環節的藥明康德年收入超400億元,CRO龍頭泰格醫藥年收入超70億元,反觀百花醫藥,去年僅創收3.69億元,存在感屬實不強。百花醫藥體量不大,還并非小而美企業。
一年虧損一年盈利是百花醫藥的經營常態。2020年是百花醫藥營收僅0.85億元,還錄得3.2億元虧損;2021年,公司業績稍有起色,營收增至2.81億元,實現扭虧盈利0.6億元;2022年業績變臉,公司再度虧損0.35億元;2023年,其收入同比增長5.54%至3.69億元,盈利0.11億元。
從業務層面來剖析原因,百花醫藥的研發標的以仿制藥為主、創新藥為輔,公司在仿制藥開發和一致性評價方面已經形成完善的服務鏈條,在創新藥方面,公司的服務鏈條尚不完善。
集采之前,仿制藥是賣方市場,專做仿制藥開發就能賺得盆滿缽滿,跨界逐利者不在少數,這也是百花醫藥早年轉型進入CRO行業的契機。集采之后,形勢大變,仿制藥利潤空間一斬再斬,門檻更高的創新藥成為CRO行業的兵家必爭之地,對此,靠開發仿制藥的CRO企業只能靠邊站。
對于經歷過多次主營業務大替換的百花醫藥來說,每次變動都會帶來一段業績陣痛,公司經營并未積累多少財富,長期依賴融資,Wind數據顯示,百花醫藥上市以來已累計募資金額約27.59億元。在需要大量高學歷人才且勞動密集的CRO行業,從仿制藥到創新藥的轉型,沒錢,寸步難行。
前述無疾而終的定增募資也正是公司意圖轉型的一項舉措,在定增募集說明書中,百花醫藥就聲稱定增目的是增強資金實力,實施“仿創結合”戰略,突出化學藥藥學和臨床研發差異化優勢,并補齊短板,延伸產業鏈,布局生物大分子等創新研發及MAH(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下的商業化落地實施。
曾一度釋放出重獲新生希望的百花醫藥,在那次定增告吹后,創新藥轉型之路也蒙上陰影。定增事項的走向仿佛一記回旋鏢,募資落空或因米在齊而起,帶來的問題也需要這位新任掌門人直面。(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 作者丨楊亞茹 編輯丨曹晟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或立場,不代表新浪財經頭條的觀點或立場。如因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需要與新浪財經頭條聯系的,請于上述內容發布后的30天內進行。
400-690-0000 歡迎批評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