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1.5萬億流動性馳援 實體經濟能得幾多活水
本報記者 錢秋君 北京報道
在一季度宏觀經濟觸底、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長不足、社會融資總量萎縮后,降準如期而至,力度空前。
4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微博]決定,自4月20日起下調各類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對農信社、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再額外降準1個百分點,并統一下調農村合作銀行存款準備金率至農信社水平。這是央行[微博]在2015年里的第二次降準,第一次在2月5日降準0.5個百分點。
民生證券測算,目前一般性存款余額110萬億元,下調1個百分點的準備金率釋放流動性至少在1萬億元以上,加之額外多降的部分,釋放流動性規模約1.5萬億元。招商證券則預計釋放流動性規模為1.3萬億元。問題是,能有多少規模的流動性真正進入實體經濟?究竟能有多少獲得定向寬松的資金真的如央行希望,流向小微、三農等實體經濟領域以降低實際融資成本?
保駕實體經濟
全面降低存款準備金率1%,目的之一自然是確保流動性穩定。央行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3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長11.6%,比去年同期低0.5個百分點。“M2的回頭主要原因是外匯占款同比明顯少增。”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認為。今年一季度,外匯占款余額26.82萬億元,一季度減少2521億元,同比少增1.04萬億元,其中3月份當月減少2307億元,同比少增4048億元。
在央行看來,為穩定基礎貨幣投放,保持M2平穩適度增長,在4月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是合適的。“由于國際收支狀況的變化,外匯占款已經不再是基礎貨幣投放的主要來源,在基礎貨幣增速有限的情況下,有必要通過降準來提高貨幣乘數,以保證廣義貨幣和貸款的穩定增長,發揮貨幣政策穩增長的作用。”央行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
但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保駕實體經濟,確保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能力保持穩定。4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時指出,保持定力,靈活施策,在區間調控的基礎上加大定向調控力度,針對新情況、新問題,用好多種政策工具,守住穩增長、保就業、增效益的基本盤。而4月15日亮相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7.0%,創出6年新低。出口、投資、消費“三駕馬車”均不樂觀,特別是投資增速持續下降。盡管一季度貸款增加較多,但社會融資總量同比少增,融資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不足。
“經濟目前處在新舊動力轉接的關鍵階段,存在下行壓力,一季度經濟增速回落在預期之中。”此前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在答記者問時表示。但中國經濟保持穩定的潛力和條件是存在的,增長動力的基本面并沒有根本改變。
此時央行面臨的是,一方面要保持平穩貨幣供應量,另一方面要為實體經濟保駕護航。
在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看來,存準金普降1%的目的是為市場提供流動性,從而使整體經濟的貨幣量保持在一個適度的比較平穩的水平;而定向降準1%的意圖則是為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提供時間和空間。
此前李克強在考察工行、國開行時強調,金融和實體經濟相互依托、相輔相成,實體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液,光有血液沒有肌體,經濟活不了;光有肌體沒有血液,經濟也活不了。
針對當前經濟運行中的“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時,李克強說:“宏觀政策下一步會想辦法,銀行本身也要想辦法。你們處在關鍵崗位,任務艱巨,責無旁貸。”
不過,降準真的能降低實體利率、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嗎?馬駿認為,降準至少可以通過兩個渠道降低融資成本, 一是通過增加商業銀行長期低成本資金,激勵銀行降低貸款利率。二是通過改善市場的流動性狀況來降低市場利率,并部分通過預期渠道降低債券融資成本。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稱,降準和降息均旨在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從央行統計數據來看,3月底,銀行貸款利率的平均水平只有6.83%,比去年底下降了12個基點,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0個基點。“但企業的感受并非如此。”宗良坦言,雖然銀行貸款利率下降但社會上其他渠道資金成本仍然較高,綜合起來企業感覺融資成本并無明顯降低。
進入實體效果滯后
“本次降準釋放萬億流動性,但因銀行風險偏好下降,并沒有準確數據說明降準對實體經濟的提振力度。”多位銀行分析師對此觀點趨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從數據來看,去年四季度貸款需求指數下降至64.9的低點,同期銀行家問卷調查的景氣指數也降至70.7,而今年一季度資金“脫實入虛”的風險依然存在。
在銀行從業人員看來,出于利差收益考慮,貸款仍然是商業銀行投放資金比重最大的領域,但是受實體經濟不景氣及不良資產飆升影響,銀行“惜貸”情緒依然存在,銀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的效果可能低于預期。
原因在于,在信用風險出現明顯好轉前,金融機構的風險偏好難以顯著上升,此前銀行信貸低于預期并非無貸可放,而是主動提高貸款標準以收縮規模,因此降準釋放的流動性更有可能涌向貨幣和債券市場;對城商行和涉農機構額外降準,除落實中央支持農業發展的政策外,也可能與上述機構不良貸款快速上升有關。
“經濟下行周期,銀行會努力將資金投向實體領域,但投放貸款速度沒有那么快,存在時滯,銀行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并不是立竿見影的。”一家國有銀行信貸條線負責人坦言。換句話說,降準的流動性要進入實體經濟,時間上存在滯后。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全面降準的同時,央行通過定向降準引導資金流入“三農”、小微等實體領域,顯示出央行一直以來引導資金流入實體經濟的意愿。但企業的貸款意愿和資金的使用方向會完全一致嗎?
“從資金供給方來說,銀行愿意投放貸款以獲取利差收益,從資金需求方看,實體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存在不確定性,在經濟下行背景下,負債能否覆蓋成本是企業面臨的生存困境。”上述人士坦言,在牛市效應下,不乏企業將借來的信貸資金投向股市,也就是說,實體企業利用信貸資源存在投資和投機性成分。
既然不會一次性流入實體領域,那么,此次降準釋放的萬億流動性,在牛市的浪潮中進入股市會有多少?對此,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市場會因此受到刺激,但大批資金是否會流入股市取決于資本市場的監管。“宏觀政策主要關注實體經濟的運行效果,貨幣政策只應將實體經濟的運營效果和金融風險的大小作為調控的基本方向和操作的基本依據。”
對于未來貨幣政策的空間,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微博]表示:“考慮上次降準和MLF(中期借貸便利)規模,在外匯占款全年零增長假設下,全年基礎貨幣缺口約兩萬億元,本次釋放流動性1.5萬億元,未來還有一次0.5個百分點的準備金率下調空間。”
對于市場的猜測,央行給出的基調是,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松緊適度,更加注重預調微調。“下一階段央行將繼續通過綜合運用貨幣信貸政策,推動金融活水流向實體經濟。”陸磊表示。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