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近百萬億,我貨幣供應量世界第一
新華社回應:我國貨幣環境總體適度 不存在貨幣嚴重超發
本報訊 據《新京報》報道,春節因素導致2月份的新增貸款規模環比大幅下降。央行3月10日發布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2月份新增貸款6200億元。同時,2月末,我國貨幣供應量余額達到99.86萬億,逼近100萬億,居世界第一,是排名第二的美國的1.5倍。從2002年初的16萬億,到如今逼近100萬億,十多年里我國貨幣供應量增長超過5倍,貨幣是否超發再引爭議。
“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近年來一系列流行詞似乎為貨幣超發作了一個注腳。財經專欄作家余豐慧曾撰文指出,如果貨幣總量的擴張節奏跟隨實體經濟同步變化,即M2與GDP之比大致維持在1.5倍的水平,那么目前75萬億的貨幣總量就完全足夠,但現在貨幣總量已遠遠高出。貨幣超發沖擊物價、推高房價,最大的受害者是國內消費者。
新華社回應
不宜將M2占GDP之比偏高與貨幣超發畫等號
目前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存量已近百萬億元,M2與GDP之比接近190%,有人據此得出“中國貨幣嚴重超發、潛在通脹風險較大”的結論。事實上,M2占GDP之比這一概念并不能有效衡量貨幣超發的程度,在此基礎上所得出的結論,著實是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首先,M2與GDP之比這一說法本身不科學,不能真實反映貨幣超發程度以及通脹壓力。眾所周知,廣義貨幣供應量M2是一個存量概念,而GDP是一個流量概念,用一個時點的存量和一個時期的流量數據進行比較得出的比值,并無意義。
其次,對M2存量與M2/GDP比值進行跨國比較,亦無太大意義。
另外,企業融資以貸款為主、居民金融資產以儲蓄為主的國家,M2/GDP通常偏高;而金融市場發達的國家M2/GDP通常偏低。我國M2/GDP較高的重要原因是我國金融市場不夠發達、儲蓄率高。
最后,衡量貨幣是否超發的最終標準是物價水平。
數據顯示,從2000年到2011年,我國GDP年均增長10.2%、CPI年均上漲2.3%,屬于“高增長、低通脹”搭配,表明我國的貨幣環境總體上是適度的。
據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