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迎回應卸任院長 稱未來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是人口 | |
---|---|
1.還原真實的張維迎 | 2.回應卸任 豈能盡如人意 但愿無愧我心 |
3.通貨膨脹根本原因是貨幣政策的問題 | 4.中國的產業政策大部分是失敗的 |
5.直面質疑:科學恰恰是少數的 | 6.這個社會需要1%的人應該有理想 |
雖然褪下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院長的身份和頭銜,可是在各種論戰場合,依舊可以看到張維迎活躍的身影和大膽尖銳的言論。也許從來沒有哪一位學者能夠引起媒體如此大范圍的爭論和褒貶不一的評價,但喜歡低調的張維迎卻常常成為媒體青睞的焦點。
2010年12月22日,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新一屆的換屆儀式,但是在新院長的名單上,已經找不到張維迎的名字。如同4年前接任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院長一樣,四年后的今天,張維迎的卸任同樣引起了軒然大波。
12年前的1999年,張維迎以副院長的身份,主持光華管理學院的管理工作。2006年開始擔任院長,使光華成為改革的試驗田。然而任期僅僅只有一屆,剛過50歲的張維迎,就被選下了院長的職位,一時間“張維迎犯了錯誤”、“人事斗爭”、“言辭過激”等描述都成為他卸任之后的注解。面對外界的紛紛質疑,張維迎首次面對媒體,回應卸任院長職位的之后的心路歷程。
回應卸任:豈能盡如人意 但愿無愧我心
主持人權靜:如果說最近大家最關心的一件事情可能就是您的卸任了。這件事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什么嗎?
張維迎:好多事情還要經過歷史的考驗,我現在覺得也沒有什么好講的,但是我覺得很自豪的一點就是說,自己自我安慰的一點,就是豈能盡如人意,但愿是無愧我心。在這12年,從當副院長主持工作,到當院長4年多,總共12年,將近12年的時間,那我想我們做了好多的事情,對中國的教育體制已經發生了一些重要的影響。未來我相信仍然會繼續發揮重要的影響。我認識到,就是說,教育體制的改革它是最難的。一個原因就是,教育的好多產品短期內沒法評價它,所以做教育,一定要有很強的理念。所以我們中國人講就是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但是可惜了,就是說,應該說,我們國家,我常說過,我們的教育體制比49年之前還要落后。
主持人權靜:比1949年前還要落后?
張維迎:還要落后。所以有錢學森之問。我覺得其實這個答案也很簡單,我們這種壟斷式的教育體制,由政府壟斷的教育體制,政府主導的教育體制,沒有真正的教授市場,沒有真正的校長市場,沒有真正的院長市場來形成一種競爭的態勢的話,這種教育體制我覺得沒有出路。
“建設世界一流的商學院”,張維迎從來不忘反復強調他的這一理想,為了達到這一目標,12年以來,張維迎在這所國內頂尖的商學院中不遺余力的推行自己的改革設想:他招來多項投資、在北大啟動了第一個EMBA和EDP項目、第一個高薪引入教授、致力于打破高校的鐵飯碗、加入教授競爭機制……然而改革卻觸動了眾多人的利益,遭到了高校教師們的強烈反彈,張維迎甚至被公開抨擊。2010年,當張維迎卸下院長的職位時,他關于世界一流的商學院的理想并沒有實現。
主持人權靜:這也是您03年開始在北大推動改革遇到最大的阻力嗎?
張維迎:當然了,有些做了,有些可能沒有希望,沒有機會去做。當你的精力多了以后,我想好多在別人看來不能理解的事情,你就可能覺得很愿意去做。但是在每一種情況下,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權靜:很多人評價說是因為張維迎不太會處理人際關系。
張維迎:那些東西現在我也不太想講,我現在想,忙碌得做我自己做的事。現在講這些問題,對中國的教育體制眼下并沒有多大的幫助,對我自己也沒有什么價值。但是你看我的大致的邏輯,我寫過這樣兩句話,有些人干事為當官,有些人當官為干事。那這兩種是很不一樣的。所以當我們評價一個人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從不同的標準,因為我們中國官本位,我們衡量一個人做得成功不成功,就是看當的什么官,所以你看我們的干部履歷,某年某月在什么地方什么官什么官,但是從來不見他做了什么事。一個真正好的履歷應該講他做過什么事,所以你可以說,我剛才意思說,你從什么角度看完全不一樣,如果你問我這個12年做了什么事,那么我可以談好多好多,我不贊成用那種你是當了什么官來去評價一個人。
主持人權靜:院長卸任與否,真的沒有什么,您更在意的是這事。
張維迎:我跟你講,重要的是你真的究竟做了什么事,哪怕你做了3年5年,你真正做了什么事,這個很重要。但是你也知道,在中國目前這種體制下,當官和做事完全是兩碼事。所以好比說,我再舉個例子,人家告訴我說,某某某就是一個干事的料,這真是個干事的人,言下之意是什么,他是當不了官的。
主持人權靜:你是屬于這種人嗎。
張維迎:某某某就是當官的料,言下之意他就是不干事的,這個是很明顯的。當然一個更基本的問題,我們體制價值趨向是什么,我們在倡導什么樣的行為,反對什么樣的行為,這個很大程度上決定我們這個社會的未來。
主持人權靜:大家也特別關心您就是,接下來還想做什么。
張維迎:因為我自己對自己的定位還是一個學者,做研究,探索一些問題,教育人仍然是我最大的樂趣。
現在的調控是“按下葫蘆起了瓢” 通貨膨脹的根本原因是貨幣政策問題
2011年新年伊始,國務院頒布的“新國八條”使樓市的第三次調控最終浮出水面,而之后更為嚴厲的京版十五條細則出臺,更是讓業界一片嘩然。
爭對最新出臺的各種政策,2012年的亞布力論壇上,張維迎關于《好政策、壞政策》的演講引起軒然大波。張維迎認為買房限購、買車搖號等政策,都是壞政策,目前幾乎所有的政策都是各個部門為了自我利益的保護而制定的。
主持人權靜:今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前,但中國在金融危機之后,面臨現在這樣的趨勢的時候,您的建設性的意見是什么?
張維迎:第一政府應該著眼于長遠。第二你要著眼長遠,所以你制定的政策有時候要忍受一些短期的痛苦,市場會有波動,這時候政府不要以為,自己能夠糾正它的錯誤,然后冒然出臺一些政策。為什么2年前,99年,2010年,好多西方人士都在表揚中國的這些。
主持人權靜:中國政府的政策有效。
張維迎:其實你要知道,當我們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提到9%的時候,我們是為全世界人的痛苦而承擔了我們自己承擔了成本。當然了,這個對其他國家來講,至少短期內認為肯定是好事,他會表揚你,他忽悠你多花錢,然后市場需求提起來,然后韓國的出口,日本的出口就可以大幅度的增加。但是我們現在看,隨著時間的推移,問題暴露出也好,他又擔心這個問題暴露之后,你采取的政策,好比說通貨膨脹了,你就采取緊縮的政策,你這個緊縮政策,就會對他可能帶來負面的影響。
好比我舉一個例子,我們出來房地產新的政策,
主持人權靜:限購令。
張維迎:八條,其中一條,二套房支付的這一部分要提到60%以上。我們再回過頭來,2009年春天的時候,由于金融危機來了以后,房價下跌,好多人不愿意買房,這時候應該順其自然下跌,不要救市,但是我們政府很擔心房價下跌,所以我們就出臺了很多措施,鼓勵買二手房,鼓勵銀行發貸款,想把這個市托起來,結果剛過了半年多,發現價格又冒了,又出來了九條十條,這么短的時間內,政府起起落落,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由于政府的任何頻繁的變動,就會影響企業家的預期,影響消費者的預期。所以就會引起經濟秩序的紊亂。
我在2009年的雅布里會議上,我當時其中有一句話,我堅決反對政府托市,特別是針對房地產,該掉就應該讓它掉。但是我們感到在那個情況下,政府面臨的壓力很大,一個壓力是輿論的壓力。包括消費者,包括這些學者,對吧,他認為這個時候了政府應該有所作為嘛,政府就做了。
主持人權靜:可以假設一下,比如說當年政府沒有采取行為的話,那個后果是不是不可承受的?
張維迎:我覺得沒有什么不可承受的,因為經濟有個自然規律,那么它該掉,好比8000掉到6000,掉到5000都沒有關系的,到底之后,它自然隨著經濟的恢復又會恢復的。
主持人權靜:您的觀點,比如說在金融危機來的時候,該衰退的地方讓它衰退。
張維迎:危機本身是我們解決過去犯的錯誤的方式,不能自己過去犯的錯誤,現在危機幫你解決的時候,你又不想承受這個痛苦。這個像我們人一樣,你吃東西,吃壞了該拉肚子就拉肚子,你不能阻止它,對吧,這個問題是不能解決的。
主持人權靜:改變該怎么辦呢?
張維迎:現在我想,道理仍然是一樣的,最好的政策我認為仍然是以不變應萬變的政策。
主持人權靜:制定好規則。
張維迎:對。
主持人權靜:今年非常顯著的現象就是物價的上漲,按照您剛才的說法,政府應該怎么樣去應對?
張維迎:這個其實就是你的政策,前兩年政策的后果。現在通貨膨脹也好,或者其他的問題也好,最根本的問題就是你貨幣政策出問題。當然包括你的匯率政策包括房價。如果你發出去那么多的貨幣,過去的3年,中國的貨幣增長78%將近80%,3年時間,貨幣增長70—80%,它一定有這個后果。然后你必須承認,現在問題的根源在什么地方,如果你不承認這個根源,你始終想用表面的辦法好比我們現在用價格控制,價格要申報,這個不能解決問題。
主持人權靜:按下葫蘆起了瓢。
張維迎:對,我就是說,你宏觀政策出了問題,一定有宏觀的辦法去解決它。如果你這個時候用微觀控制的辦法。
主持人權靜:沒用的。
張維迎:沒有用,好多情況是有害的。為什么有害。好比說,你這個產品,因為市場的需求膨脹,導致它的成本就會上升。成本上升,如果說賣的這一塊,出賣價格你不讓它漲,成本就收不回來,唯一的辦法就是降低質量。這樣的話你是按下葫蘆浮起瓢,你沒有辦法解決問題。我是反對對價格進行微觀控制,微觀干預。
主持人權靜:包括對房地產市場的種種措施。
張維迎:對,也一樣,房地產的問題肯定是出在貨幣政策,或者是土地政策。我們現在由于大家亂找原因。房地產的原因,有些人歸結為地方政府的問題,有人歸結為是房地產商的問題,這個實際上,跟我們把08、09年金融危機,歸結為市場,歸結為華爾街一樣,那么就是說找出了問題的根源。但是從政治家的角度講,這樣做是有一定道理的。為什么有道理,老百姓經常感覺到,誰來,好像在替他說話,感情上認同你,政策上就是最安全的。這個產品漲價多,政府不讓它漲,老百姓好像得到一點安慰。但我們做研究的人應該告訴他們的是,這個是虛假的,就是一種麻醉劑。
主持人權靜:您覺得未來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可能來自于哪里?
張維迎:我們可以幾個層次談這些問題,更短的層次來講,我們剛才談到像通貨膨脹,過度投資可能導致的結構性失調,而引起經濟的簫條。長期一點的話,可能就是制度上的問題,包括國有企業的過分的強大,好多非常好的民營企業被國有企業收購進去了,這會影響中國企業的創新,引起資源的巨大的浪費。那么再長遠來看,其實我更擔心的是中國的人口政策,中國的人口可能在十年之后,就變成好比勞動力供應的下降,市場的萎縮。那么這個對經濟未來得發展帶來的問題就更致命了。
主持人權靜:長期的風險。
張維迎:這是非常長期長期的。
中國的產業政策大部分是失敗的
主持人權靜:在金融危機發生之后,我們就聽您講過要徹底遵循維也納學派自由市場經濟這樣的理論。其實在08、09年,包括10年,我們看到中國政府在應對這輪全球金融危機的時候有很多大手筆的動作,比如說4萬億,比如說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但是到今年,大家都在探討說,這些政策的副作用可能在10年開始會集中顯現。比如說通貨膨脹,比如說資產價值的飆升,這樣的一個中國的具體的現象,您怎么看?
張維迎:其實這也是一個全球的現象,現在的這種我認為錯誤的經驗總結它是有一些理論基礎的。這個理論基礎就是在上個世紀30年代發展起來的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以及凱恩斯主義的政策建議,根據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市場的運作它是會出毛病的,一定要靠外在的力量才能去糾正他。另一方面,包括政府的政策制定者,政治家,對他們來講是很好的干預市場的借口,當然也可能他們真的就這么認為。因為有時候你喜歡接受什么樣的理論,與你自己內在的需求有關系。好比說,政府一般來講是喜歡控制資源,如果這個市場有問題,政府就用更多的資源來去解救它,這實際上給政府當政者更大的權力,尤其我們看到,政府看問題經常比較短視化,因為在西方民主政治下,任期是有限的,在我們東方的體制下,盡管我們不是民選,但是其實我們現在也有個政府的任期,好比我們聽到本屆政府,這個跟過去可能是不太一樣的。
那這時候的話,他們更喜歡用一種短期的刺激政策來解決面臨的,好比說經濟的簫條,失業率的增加等等這些問題,但是他沒有看到,經濟本身是有規律的,短期用了這么強大的刺激政策,用了這么猛的藥,它自然就會有它的后果,一方面的問題,好比說,引起了制度的扭曲,刺激政策是通過政府渠道發出這個錢,政府這個錢更多的是通過在中國的話是國有系統它發下去。這樣等于說,通過增加貨幣的供應量,增加信貸,大量的社會資源從非國有部門就會吸納到國有部門,這樣的話引起整個經濟制度的一個扭曲。在西方的話,好比美國也存在這個問題,大量的錢也是通過政府去發放,那么政府只發放給一部分,他認為重要的這些機構去拯救它,這樣的話,經濟的行為主體,它對政府過分的依賴,久而久之就變成我們叫的大而不倒,就是說它只要自己做大,出問題了,總會有人幫他,幫他的就是政府。好比說你這個企業虧了幾十萬,甚至幾百萬沒人管你,但是你虧了幾百億政府馬上就會救你。
一個小洞捅成大洞,它會對經濟的運行帶來持續的負面影響。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我們現在可能看不到。但是它與通貨膨脹相關,通貨膨脹只是一個表現而已,過度的投資會破壞現在和未來之間的平衡。所以它最后一定又會引起經濟新的簫條。
主持人權靜:很多人在說,在金融危機發生之后,在這兩年,支持自由市場的經濟學家的地位在下降,是這樣嗎?
張維迎:可以這樣認為,我們再看12年前發生的東亞亞洲金融危機,那時候人們總結的經驗是對的,為什么發生亞洲金融危機,因為亞洲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太強大,亞洲企業與政府的勾結太密切了。這樣的話,導致的金融危機。所以在那個之后,我們怎么去減少政府的干預,讓企業更獨立的負責任。我們為什么從98年開始大規模的國有企業的改制,甚至到2003年的國有銀行的改制,其實就是從亞洲金融危機當中總結的教訓。那么亞洲的長期以來被認為政府干預經濟太強的一個地區。而這次金融危機源頭是美國,美國是被認為是市場化程度最高的一個大的經濟體。亞洲出問題了肯定是起主導作用的力量出問題,那就是政府。而美國出問題了,一定也是起主導作用的力量出問題了,那就是市場。所以這兩個總結是完全不一樣的。
但是我認為這一次的總結,如果我們把它歸結為市場的失敗,回避甚至故意的掩蓋政府的政策制定者在這中的責任的話,我覺得是非常不負責任的。
但是我要說這個問題是容易沒有了斷的,特別是我們看到有非常有名的學者他是堅定的凱恩斯主義分子,包括像美國前兩天剛獲得諾貝爾獎的克魯格曼,還有我們昨天跟我一塊談話的斯蒂格斯教授,他們是非常堅定的凱恩斯主義者,斯蒂格斯經常會引用中國的例子來說事。
主持人權靜:哪一段的例子?
張維迎:好比說,中國有好多的國有企業,中國政府制定產業政策,對經濟的干預很多。他認為這是中國成功的一個原因。所以他經常用中國的例子來說,所有制并不重要,競爭才重要。但競爭是重要,這個話沒有問題,但他說所有制不重要,就缺少理論上的依據。我談的就是說中國的故事經常被誤讀、誤解。中國成功,在過去30年的成功,并不是說由于政府的干預,由于國有的主導,恰恰相反,是因為政府干預越來越少。國有企業越來越小,由于企業家有了更多的自由去做自己的事情,這才是中國成功的關鍵。可能這些凱恩斯主義學派的理論家們會很夸獎中國的產業政策,但是我們生活在中國的人,你知道這些產業政策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失敗的,不能假定,政府官員就比企業家看的更遠,更大公無私,他更好的判斷未來,這是不可能的。我們人類的歷史證明,最具有企業家精神的這些人,對未來看的更準確的。而且任何一個企業家,對未來判斷的失誤,一定會受到懲罰,就是說你只要犯了錯誤一定要虧損,最后你可能破產。但是政府官員他犯錯誤了,他又不能承擔這個責任,他又不可能破產,而且他有話語權,他有資源,像我剛才講的,自己的錯誤首先是別人的錯誤,他不會承認自己有錯誤的,企業家他不能逃避自己的責任的。
直面質疑:科學恰恰是少數的
改革開放剛剛起步的1983年,張維迎在《中國青年報》上,發表了一篇《為錢正名》的文章,提出在一個正常有序的社會里,錢是社會的一個獎章,能多賺錢,說明你對社會多做貢獻,不應該回避錢,把它看作壞東西。
這篇當時看來大膽前衛的文章,在全國旋即掀起一場針對張維迎觀點的大批判,人們認為張維迎是唯利是圖的經濟學家。而這只是張維迎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一個開端,從此之后,他就不斷在改革進程中挑戰和顛覆人們觀念。2004年的張維迎一句“官員是改革中受損最大的利益集團”,更使他一夜間成為“人民公敵”。近年來,張維迎又對政府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提出質疑、甚至炮轟國企、宣揚埋葬凱恩斯主義。有人說張維迎是一個敢說真話的人,而有人卻給張維迎冠以了權貴經濟學家的帽子。
主持人權靜:我們發現可能您的真正的思路和想法往往是不被大眾所理解的,您遭受到的爭議是最多的。我們也看到,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面,您是一個不斷挑戰公眾的情緒,無視老百姓疾苦的一個高高在上的經濟學家,您會覺得很委屈嗎?
張維迎:這沒有什么委屈不委屈。其實你選擇這個行業,這些事本身意味著你只能這樣,如果我們想正確的東西,所有人都能夠同時認識到的話,我們不需要科學家,我們不需要專門的養活那一批人搞理論探索,每個人都明白的事,不需要探索。我們之所以要探索,就是因為好多人鬧不明白。好多技術的東西,一開始就是極少數人能夠認識到。所以整理科學它是不能用多少人同意,多少人同意是正確的,那是政治決策,那不是科學。科學恰恰是少數的。
主持人權靜:所以就是在言論真正上的正確和影響力的范圍廣大這兩者之間,因為它往往是矛盾的,只能選一個的話?
張維迎:如果你要搞投機的話,嘩眾取寵的話,能可能得到很多人的擁護,但是你失去了作為一個科學工作者,作為一個經濟學家您本身的責任。
主持人權靜:您會擔心因此而被邊緣化嗎?
張維迎:這個沒有關系,其實搞科學的人,搞研究的人,我想他最害怕的不是說支持他的人太少,而是說他自己導致錯誤的言論。你覺得可能被邊緣化,但是你相信你的東西的話,那么隨著時間的推移他一定會,好比說被越來越多人所接受。
主持人權靜:您剛才談到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就想到了1983年的例子,您發表的《為錢正名》那篇文章。當時應該是引起了軒然大波,可能當時也是被迫的寫了道歉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您覺得大眾對于這種您認為真正正確的價值的認識現在有多少改觀?到今天您覺得誤解會減少嗎?
張維迎:很正常。
主持人權靜:有減少嗎?對您的誤解。
張維迎:我不知道,可能有時候還不太一樣,好比80年代,90年代當我們發表一種觀點的時候,其實你最擔心的是某一種從上邊來的意識形態的一種壓力。而現在的學者發表一種觀點的時候,他可能不僅是來自上邊的壓力,而且是來自基層的民眾的媒體的這種壓力,有些學者他甚至有勇氣迎接上邊的壓力,但是他沒有勇氣面對來自普通大眾的壓力。
主持人權靜:那您呢
張維迎:我覺得我還是比較堅持自己的,認為正確的東西。我也曾經說過,我覺得做一個真正的學者的話,他應該勇敢的面對,包括大眾、媒體的一些誤解、批評,這本身也是作為科學的行列,本身的定義,不是說你要獲得最大的民意支持。
主持人權靜:您還會一直這么堅持下去嗎?
張維迎:是的。但是我還必須告訴你,就是說有好多東西,得好多年,或者甚至有反復,好比孔子傳的儒家的學說,幾百年內都得不到承認,在秦始皇之前,甚至在漢武帝之前都是邊緣化的。到了漢武帝之后,他被稱為主流。
主持人權靜: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張維迎:對,但是到了我們在幾十年,將近100年,就是五四運動的時候,它又是被打倒,又認為他錯了,然后改革開放以后,我們重新思考,我們才又發覺儒家文化當中的價值。同時這個問題也使我感到有一點一定要注意,任何一種真理或者正確的東西,都不應該取得壟斷的地位,都應該允許批評,允許挑戰,任何一種東西,一旦取得了壟斷地位,它就會走向反面。
主持人權靜:走向惡。
張維迎:因為這時候就是說不是真正吸引堅持真理的人,而是吸引了那些投機取巧,謀私利的人,包括宗教。所以從這種意義上講,作為搞研究的,作為學者的話,我想不斷的受人批評,本身就是應該是好現象。我的意思是說,當然一種理論,沒人批評你的時候,一種可能性一味絕對胡說八道了,大家不信就不批評了。另一種因為你獲得了壟斷地位,人家不敢批評了,這兩種情況都不是好的。
這個社會需要1%的人應該有理想
除了在表達觀點時言辭激烈,臺下的張維迎給人的卻是低調靦腆的感覺,張維迎出生在陜北農村一戶典型的農民家庭,也許正是這樣的成長經歷,賦予了他耿直的性格。
母親逝世的那一年,張維迎寫下了少有的一篇不是關于學術而是關于母親的文章,在工作和生活中,張維迎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一邊是處在輿論暴風中心的學者,一邊是農村淳樸父母的孝順兒子,無論是怎樣的角色,張維迎都不曾忘記那份扎根陜北的故鄉情懷。
主持人權靜:改革開放這30多年來,您在很多地方都待過,比如說體改委,后來又去牛津念書,后來來到光華,我們也記得您曾經說過最讓您激動的,難以忘懷的是在體改委的那六年。
張維迎:那個時候,你要知道,從我來講很親切,你在學校畢業就去那么一個地方,這個地方當時可以對中國改革開放發揮蠻有影響的一些作用。就是說這是你過去沒想。另外你自己有一種理念,你希望能夠對這個社會發揮作用。你在那個時候,中國改革開放的早期,問題很多,需要我們探索。而且我在那么年齡的情況下,可以參與到那么一些重要問題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而且絲毫不看對社會有一定的影響。當然那確實是很難忘。而且那時候,我們其實沒有那么多的功利主義的色彩,它是一種理想抱負,為國家的興亡負責任,為這個社會的進步負責任。
主持人權靜:那時候是理想在天上飛行的年代。
張維迎:是,我們現在的社會變得越來越務實了。99%的人應該務實,大概有1%的人應該有點理想主義。
主持人權靜:您就是那1%。
張維迎:我不知道我是不是1%,其實我曾經說過,我并沒有什么遠大的理想,我只是對我來講,一切都順其自然。
主持人權靜:我們也注意到,您后來一直再沒有進入到體制內去工作。
張維迎:我后來認識到,其實對我來,能發揮最大作用的不是在政府某一個部門,做某一件具體的事情,而是說通過自己的研究,理念的宣傳來影響普通的人,影響制定政策的人。而對未來發生最大影響的是我們年輕的一代。所以我從牛津回來,我就毅然決然選擇去大學,我相信教育年輕人可能比你在政府研究某一個政策,甚至當一個幕僚更有價值。
主持人權靜:我對您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可能跟經濟學無關,是當時我們看到您寫的一篇博客,在您母親去世的時候,那使我特別特別感動。很多人都說您有農村情結,但是我們發現您的研究里很少提到農村的經濟發展。這是為什么?
張維迎:我自己覺得,我的農村經歷對我搞經濟學研究非常的重要。對我為人做事也很重要。當然我可以去做一件很細的事,比如說那就是農村來的,要幫助農村發展,某一個村,或者什么的。但是我覺得這都不是我擅長的。我相信如果我的研究在推動我們變革發揮作用的話,包括我的家鄉,普通人,農民會生活的更好。這比你自己說做某一件事更重要。
主持人權靜:在文章當中我還注意到一個細節,在您母親去世的時候,家里住的還是土院,很多人覺得經濟學家應該是很富裕的,我想知道您的價值理念是什么?
張維迎:我其實當我后來工作以后,我覺得我父母的生活,還是有很大的改善。比我們村里好多人家要好多了,這是真的。但是人呢,他有時候形成一種習慣,它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不要去強制的改變他。我們從農村出來的人,經常發現,你把父母接到城里住,有時候他們并不舒服,首先講,切斷他們生活本身,他們有時候,寧愿在鄉下住。我父親78的時候,仍然下地干活,爬山、下坡。那我每次,真的,有時候我生氣,說你不能再那樣,因為那個東西,對我來講,不值什么錢,你所有一年辛勤的勞動,我可以很容易的就替代。后來我覺得這不對,為啥,那是他的一種生活,那個東西不是用錢可以替代的,所以說我們人類容易犯的錯誤是什么,老是以為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就讓別人接受它。
主持人權靜:父母的影響也是造成您不是很看在外在名利的原因?
張維迎:我想像你看那篇文章的話,您應該有感覺,我想里面有一句話,我引到小時候講,人活臉面,樹活皮。一個人你活在世界上,堂堂正正做人,不要讓人背后對你指指點點,你做的每一件事能對得起良心,不要為了自己去傷害別人,這些我覺得都非常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