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尚希:
對,這個反差比較明顯,財政收入增長比較快,尤其在今年,與去年的情況比較,去年1到4月份財政收入是負增長,所以這兩年平均起來看,財政收入增長大概10%,就是2008年、2009年現(xiàn)在同期進行比較,所以今年的財政收入比上年的增長比較快,有一個特殊的因素。剛才那一方面比起來,老百姓工資的增長是比較慢,存在反差。我想,這里頭有抑制的問題,老百姓收入的增長,實際上是老百姓與企業(yè)的分配關系的問題,我們常說的,勞資關系,我們通過建立一種和諧的勞資關系,使企業(yè)的發(fā)展,拉百姓收入的增長能夠有效地結合起來。政府收入的增長,實際上它也是更多的要用于老百姓,所謂取之于民和用之于民。
主持人:
謝謝劉所長。
巖松怎么看劉所長剛才第二個問題的回答?
白巖松:
對。我覺得大家現(xiàn)在當然要關心個人收入的增長,當然個人收入增長有的時候我們容易劃一個簡單的等號,比如漲工資,漲工資只是直接我們肉眼看得到和厚度能夠感受得到的,我們希望是這樣,包括農民,包括工人,他們的收入都應該有所增長,但是在一定的改革,政策支持的情況下,是可持續(xù)的增長,這是一個方面。
誰說國民的收入僅僅是用工資體現(xiàn)來,還包括工人的福利。比如我們看病的成本和壓力突然降下來了,房價沒有那么高,我們的教育越來越進入到一種免費的階段,而大家不至于為教育提心吊膽,這種時候難道它不也是一種收入,難道也是一種公民在分享改革的成果嗎?
每次路過長安街,看到中南海、新華門,在警衛(wèi)的后面,你都能到那五個鮮紅的大字“為人民服務”。這個時候你就明白了,國富是為了什么?國富當然是為了終究老百姓要富起來,我覺得應該是國富民富,國富民強,大家組成這樣的一個詞匯。剛開始的我覺得還可以理解,剛開始家里有錢了,它不一定急著給孩子,給長輩分錢,先咬咬牙,咱把房子蓋起來,別天天被雨淋著,接下來咱們想辦法把硬件,路都修上,咱們能生存下去,再往后,您不能說是,有了房子了,咱蓋二層,拆了蓋三層,拆了蓋四層,每一個住在里頭的人敲著鍋碗瓢盆,窮得叮當響,這不行。所以這是階段問題。
我覺得這次很有趣,這兩天為什么媒體突然關注8萬億,就是借力發(fā)力,來表達人民的心聲。
主持人:
因為國富了,最終是為了什么?是為了國民。
白巖松:
我想永遠記著那5個字“為人民服務”,如果我們把新華門大門比作是一個黨中央、國務院,國庫也跟它可能與此相關。怎么樣在有了8萬億這樣一個標志性的數字,成了世界第二之后,我們慢慢讓每一個老百姓它可以不看書,不看報,不看《新聞1+1》,但是能夠感受到國家已經富了,因為我這里也富了,因為每個人的笑容證明你真的是世界第二…… 解說:
今天我們也找到了最先報道這一數字的《經濟觀察報》,該報記者報道說,國家稅務總局一位官員表示,今年下半年保證10%的增速應該沒問題。保守估計,上半年財政收入或將超過4.3萬億,下半年則將達到近3.8萬億。
周天勇(中央黨校教授):
去年年初1到5月份,6月份,它是一個經濟低迷時期稅收低迷增長,所以它這個增長速度同比就比較高一些,整個稅制的設置它就是向財政集中的這么一種機制。
解說:
8萬億,如果這個數字今年可以實現(xiàn),那意味著中國將緊隨美國之后,成為全球第二大財政收入經濟體,特別是對比眼下全球發(fā)達國家,財政收入相繼出現(xiàn)1%左右的低速增長,甚至是負增長的局面。中國高達兩位數的財政收入增速,的確令人吃驚。而如何看待這樣的增速,今天各大媒體對于這一數字的解讀應該說也是有喜有憂。
看看中國的財政收入,首先應該感到高興,從1950年到2010年,60年間增長接近一千倍。2002年我們還是1.9萬億,去年達到6萬多億,今年又有望超過8萬億,但是財政收入的增長也是一把“雙刃劍”。對于政府來說,收入的過快增長有時候也不是好事。
今天很多輿論面對8萬億,更多的是理性的思索。例如新華每日電訊的一評論說,“財政收入全球第二,更需淡定”。財政收入多不一定就說明合理,目前我國有的稅收存在著很大的不合理性,很多勞動者的收入增長并不快,一些地方財政收入隨著很快,但是用在教育醫(yī)療方面的支出卻增長緩慢。
《羊城晚報》的評論則指出,“在國民收入既定的前提下,財政收入過大,則必然意味著企業(yè)與民眾那頭的部分相對過少,對于擴大再生產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會帶來一定負面的影響”。
中國網的評論也提出了疑問,“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稅收,財政收入增長速度大大超過GDP增速,是否意味著各種經濟體稅負過重。如果是的話,這種增速是不可持續(xù)而且對經濟十分有害”。
《東方早報》的評論說,近年來在民生等領域,政府加大了投入的力度,但在行政管理費用以及一直不對外公開的“三公費用”方面的支出依然非常龐大,再加上預算不公開和不透明,使得政府在社會保障和民生等領域的支出和發(fā)達國家比較依然有不小的差距。
而《青年時報》則提出了大家的希望,當前“公民表達”最該做的是集中聲音推動政府盡快搭建公共財政制度體系、法制體系、支付體系和監(jiān)督體系。
主持人:
首先,巖松你怎么看財政部網站公布了1到5月份的財政收入,但是媒體對這5個月的收入這么感興趣,因為也不是前半年,也不是全年。
白巖松(評論員):
我覺得媒體是代表著媒體公眾以及社會內心里所潛藏的欲望,突然遇到了這樣的一個數字被激活出來的。一個什么樣的欲望呢?我表面上關心的是你掙了多少錢,其實很長時間我都在關心掙了錢怎么花,這是第一個,表面上關心掙錢,其實關心花錢。
第二,在關心你如何花錢的同時,更關心的是,里是不是把錢會花在老百姓的身上,花在諸如教育、健康、社會保障等等這方面,也就是花到我們每一個個人的身上。
第三,關注你這樣花錢的同時,更關注你能不能透明,能不能公平、公正,能不能催化下一輪包括體制改革這一方面的東西。所以大家只不過借這么一個數來表達自己的聲音。
主持人:
財政收入這些年來一直是凱歌高奏,到今年年底8萬億,有一個問題就是國富了是不是順理成章民就強?
白巖松:
當然不是。
我們一方面開心,另一方面也有一個困惑。開心在于國富是好事,過去十幾年來,我們整個財政收入一直以兩位數以上的數字快速增長。我也是前半程的見證人,因為前半程的時候,每年新年一過,我都要采訪稅務總局的局長,連續(xù)幾年,那幾年每年我都會猜新年新的數,結果出來的數只有一年猜對了,剩下的數比我猜的還要多得多。我已經很使勁了。這說明了什么?當我們十幾年來,我們財政收入的增長的速度都遠遠超過GDP的增長速度的時候,你就知道,一定有人勒緊褲腰帶了,那就是企業(yè)、個人,包括地方,多在勒緊褲腰帶,使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富了。這是我們開心的另一面,也就是說,會有很多人勒緊褲腰帶。
這個時候你就要關心錢究竟該怎么花了,究竟它全都是好事嗎?8萬億,世界第二,乍一看,挺好,其實它就是一個數。
主持人:
巖松,你剛才說了一個詞,叫勒緊褲腰帶了,中國經濟的活躍導致企業(yè)的活躍,然后企業(yè)是勒緊褲腰帶讓中國經濟更活躍,最后是政府稅收多了,政府盤子里面的錢多了,企業(yè)呢?個人呢?
白巖松:
很多的經濟學家都在表達,不管是從企業(yè)來說,從個人來說,我們的稅負都是偏重的,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因素,包括我們的分稅制改革,現(xiàn)在我們中央財政收入占了總體財政收入是半壁江山以上,52%、53%這個概念。也就是說,國庫這一塊是為什么大。當然這個時候你也說,這也是好消息,否則的話,金融危機來了,它一下子掏不出五萬億干這個事去。另外一方面,在金融危機的時候我們保持了相當多的活力。另外,像四萬億的投資,包括住房的一些稅收等等,都使我們這個稅繼續(xù)保持高速度的增長。
另一方面,當然你也看到了,稅負很重的這種情況,我們剛才關注8萬億,世界第二了,該怎么花錢,花錢不僅僅只是花出去,有增有減。我們首先要關心減的這一塊,會不會給企業(yè)一定的減稅,尤其是民營、中小企業(yè)。
第二個,個人所得稅該不該提高征收的門檻了,向中低收入傾斜,讓中低收入更少被收稅,而它所有的收入都可以變成實實在在的收入。對高收入人群繼續(xù)實行很嚴厲的征稅的制度,因此首先要減。接下來我們再關心如何去花,像醫(yī)療、衛(wèi)生、教育等等。
主持人:
政府手里面可支配的收入多了,這當然是好事,接下來人們自然關注怎么樣才能既滿足財政支出的需要,又能同時降低財政收入的規(guī)模。我們的節(jié)目稍后繼續(xù)。
(播放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