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宏觀經濟分析
一、世界經濟金融形勢
2009年上半年,隨著國際社會和各國大規模應對政策效果逐步顯現,以全球股市反彈、大宗商品價格回暖、消費者信心指數回升、工業生產下滑速度放慢為標志,全球經濟衰退初步出現放緩跡象。但未來仍面臨許多不確定性因素,復蘇將是一個緩慢、曲折的過程。
(一)主要經濟體經濟狀況
美國經濟出現企穩跡象。2009年第二季度,GDP季節調整后環比折年率為-1.0%,好于第一季度的-6.4%。就業形勢滯后于經濟發展,失業率繼續攀升。第二季度各月失業率分別為8.9%、9.4%和9.5%(26年來新高),平均為9.3%,較第一季度上升1.2個百分點。進出口大幅萎縮,但出口萎縮小于進口,貿易赤字明顯減少。1-5月進、出口同比分別下降28.3%和18.7%,貿易赤字累計為145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的3053億美元大大縮小。財政狀況繼續惡化,從2008年10月1日開始的2009財年前9個月累計赤字高達1.086萬億美元,遠超上一財年全年4548億美元的水平。價格水平逐步企穩,第二季度月均同比CPI為-0.9%,各月CPI環比漲幅分別為0.0%、0.1%和0.7%。
歐元區經濟衰退放緩。2009年第一季度,GDP季節調整后環比下滑2.5%,比上年第四季度下滑0.7個百分點。5月份,季節調整后歐元區工業生產環比上升0.5%,為9個月以來首次為正。就業形勢嚴峻,第二季度各月失業率分別為9.2%、9.3%和9.4%,平均為9.3%,較第一季度上漲0.5個百分點。貿易逆差有所縮小,1-5月進、出口同比均下滑23%,累計貿易逆差65億歐元,比上年同期134億歐元的逆差有所縮小。價格水平處于低位,第二季度月均同比HICP為0.2%,各月HICP環比分別上漲0.4%、0.1%和0.2%。
日本經濟仍然低迷。2009年第一季度,GDP季節調整后環比折年率大幅下滑14.2%,為戰后最大降幅。就業形勢持續惡化,第二季度各月失業率分別為5.0%、5.2%和5.4%(6年來最高),比第一季度平均值4.4%提高0.8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上升1.2個百分點。貿易形勢嚴峻,上半年進、出口同比分別下降38.6%和42.7%,累計貿易順差83億日元,大幅低于上年同期2.8萬億日元的順差水平,但6月出口降幅放緩,貿易順差同比大幅增長。價格水平緩慢回落,第二季度月均同比下降1.0%,各月CPI環比分別上漲0.1%、-0.2%和-0.2%。
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地區)經濟在急劇惡化后出現復蘇跡象。年初以來,資金外流和出口大幅下滑使得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明顯減速,部分中東歐國家一度陷入嚴重的債務困境。但從第二季度起,在各國政府大規模救市舉措刺激下,部分新興市場經濟率先出現微弱復蘇跡象,特別是全球經濟衰退放緩使得市場風險偏好上升,資金再度回流帶動新興市場國家股市大幅回升。但由于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對外依賴程度仍然較高,在外部環境尚未穩定前,復蘇基礎仍不牢固。新興市場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地區)內部也開始出現分化趨勢。亞洲國家由于財政和國際收支狀況較好,外債負擔較輕,有望首先開始復蘇,東歐國家外債負擔較重,經濟前景相對黯淡,拉美地區則介于兩者之間。
(二)國際金融市場概況
主要貨幣間匯率寬幅波動,美元先強后弱。年初,由于歐洲、日本等其他經濟體衰退超出預期,美元受避險因素推動震蕩走強。從3月起,全球經濟復蘇預期增加使避險需求減弱,加之各界對美國大規模財政赤字和超寬松政策影響美元長期穩定性的擔憂加劇,美元有所貶值。截至6月底,歐元兌美元收于1.403美元/歐元,美元較年初貶值0.4%;美元兌日元收于96.3日元/美元,美元較年初升值5.9%。
倫敦同業拆借市場美元Libor低位波動。5月21日,1年期美元Libor降至上半年低點1.49%,之后受通貨膨脹預期增強影響有所回升。6月30日,1年期美元Libor為1.61%,較年初下降0.40個百分點;受歐央行連續降息影響,歐元區同業拆借利率Euribor持續下行。6月30日1年期Euribor為1.504%,比年初下降1.545個百分點。
主要經濟體國債收益率整體上行。盡管3月以來主要經濟體央行陸續宣布入市購買國債一度壓低國債收益率,但由于市場預期各經濟體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和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將使未來幾年內政府債券發行量攀升、通貨膨脹壓力增大,主要國債收益率整體上行。截至6月底,美國、歐元區和日本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收于3.537%、3.381%和1.352%,比年初上升1.313個、0.437個和0.184個百分點。
全球主要股市反彈。年初以來,受危機深化和世界經濟減速影響,全球股市延續下跌趨勢,但3月中上旬后,隨著各國政府和國際社會相繼推出大力度救市舉措,加之國際經濟金融形勢相對緩和,市場信心有所提振,投資者風險偏好增加,全球主要股市開始大幅反彈,主要股指在4月都創出了10%以上的單月漲幅。6月末,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納斯達克指數、道瓊斯歐元區STOXX50指數和日經225指數分別收于8447.0點、1835.0點、2401.7點和9958.4點,較3月末分別上漲11.0%、20.0%、16.0%和22.8%。
(三)主要經濟體房地產市場走勢
美國房地產市場略現企穩跡象。房價仍在緩慢下跌,2009年第一季度,美國全國房價指數環比下降0.55%,較上季的3.3%的跌幅有所放緩。繼4月環比下降0.3%后,5月房價環比上漲了0.9%。6月,新房開工數為58.3萬戶,環比上升3.6%,為連續3個月環比上升,但較上年同期仍下降46%。新房銷售數為38.4萬戶,環比上升11%,為8年來最大漲幅;待售新房數為28.1萬戶,降至11年來最低,環比下降4.1%。值得注意的是,受長期利率上升影響,房屋抵押貸款利率上升,30年期固定利率房屋抵押貸款平均利率6月底已升至5.20%左右,達近6個月來高位,可能制約房市復蘇。
歐洲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英國Halifax房價指數1-6月環比漲幅分別為2.0%、-2.3%、-1.9%、-1.8%、2.6%和-0.5%。以法國為代表的歐洲其他國家房價也緩慢回落,房屋開工量持續萎縮。
日本房地產市場降溫跡象明顯。受資金流出、需求不振影響,日本房價持續走低。同時,新房開工數量持續萎縮,1-5月,新房開工數同比下滑幅度分別為10.9%、13.1%、24.6%、32.5%和34.0%。
(四)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
2009年以來,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繼續維持0~0.25%的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日本銀行也宣布繼續將無擔保隔夜拆借利率維持在0.1%的水平。1月15日,歐洲中央銀行將主要再融資利率下調50個基點至2.0%,同時將存貸款便利利差從100個基點重新擴大到200個基點,并于3月5日、4月2日和5月7日,三次下調主要再融資利率50個基點、25個基點和25個基點至1.0%。英格蘭銀行于1月8日、2月5日和3月5日三度下調官方利率共150個基點至0.5%,創建行300多年來新低。
在基準利率已降至“零”附近時,常規價格調控機制(利率)政策空間已十分有限,變動資產負債表規模的數量調節機制,即所謂的“非常規”貨幣政策成為各主要央行繼續放松貨幣政策、調節金融市場的必然選擇之一。
專欄 3 國外中央銀行零利率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及影響
2008年9月以來,為應對金融危機,防止經濟陷入長期衰退,美聯儲、日本銀行、英格蘭銀行、瑞士央行和歐央行,相繼把政策目標利率降至零附近,并采取了以擴張資產負債表為特征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在創新多種信貸工具的基礎上,通過購買國債等中長期債券向市場提供流動性。主要中央銀行采取零利率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目的,一是在金融體系快速去杠桿化進程中,保持貨幣供給基本穩定,降低中長期利率,避免發生嚴重通貨緊縮;二是在信貸市場局部、暫時失效情況下,直接替代部分市場融資功能,避免因信貸短缺而導致危機向實體經濟擴散。
目前來看,在大規模財政政策的配合下,零利率下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取得了初步效果,穩定了價格預期,避免了“大蕭條”式衰退的發生。特別是第二季度以來,隨著金融市場趨于穩定,股市大幅回升,信貸緊縮有所緩解,大宗商品價格回暖,全球經濟衰退明顯減速,物價降幅逐步趨緩,市場風險偏好和信心提升。很多政府和國際組織都已作出危機最壞時期已經過去的判斷,并預測全球經濟將在2010年前后開始復蘇。
但是,零利率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面臨著諸多約束。當前,主要發達經濟體經濟雖然有所好轉,但私人部門去債務化的過程仍在緩慢進行,實體經濟依然脆弱,消費和就業等領域的恢復仍不確定。與此同時,部分經濟體財政赤字快速上升,隨著國債供給壓力的加大,長期國債收益率可能進一步升高,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整和經濟復蘇構成威脅。大量購買中長期國債的量化寬松政策,短期來看有助于降低長期國債收益率,但較長時期來看對長期利率的影響并不明顯,力度把握不好還會引起對中長期通貨膨脹和匯率穩定的擔憂。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面臨著“維持較低國債收益率以促進經濟復蘇”和“穩定幣值以維護國家信用”的艱難抉擇。
目前,部分國家的政府和央行已開始研究包括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在內的危機應對措施的退出策略。一是關于退出時機和力度的把握。理論上,退出應以危機的影響基本消除、經濟恢復增長為前提。但實踐中,需要對退出時機和力度作出準確的判斷。否則,政策退出過快,可能給復蘇帶來壓力;退出過慢,則可能引發新一輪資產價格泡沫和惡性通脹。二是關于退出工具的選擇。除逐步縮小應對危機的數量型工具規模、適時運用常規工具外,也可以考慮創新其它工具,以保證在經濟復蘇時既可以較快地回收大量流動性,又不會使信貸市場發生較大波動。三是關于貨幣政策與財政等其它政策之間的協調配合,及主要經濟體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應避免政策效應的漏損,或以鄰為壑政策對其他經濟體的損害。6月25日,美聯儲宣布暫不擴大資產負債表規模,并開始暫停或不再延續部分數量型寬松工具。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也于7月21日公開表示,美聯儲已經考慮退出策略相關問題。
此外,金融危機的爆發也暴露出微觀經濟主體自身存在諸多問題,以及金融監管當局在某些方面的監管不力。為應對金融危機的蔓延,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各主要經濟體和國際組織也紛紛加強了金融監管方面的改革。5月27日,歐盟委員會發布了《歐洲金融監管》草案,提出建立新的歐洲金融監管體系。6月17日,美國政府公布全面金融監管改革方案,提出加強對金融機構監管、建立對金融市場的全方位監管、建立國際監管標準、促進國際合作等。
專欄 4 加強宏觀審慎監管,維護金融體系穩定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對危機的起因一度存在爭論,不過經過兩次國際金融峰會的討論,各方在這個問題上已更多形成共識,正如G20倫敦峰會公報所指出的,金融業和金融監管措施的重大失誤,是導致當前危機的根本原因。汲取國際金融危機教訓、維護金融體系穩定,迫切需要加強和完善宏觀審慎監管,通過實施逆周期政策以及跨市場、跨行業的全面監管,來克服金融體系和微觀監管上的順周期波動,防范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基于上述考慮,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主要經濟體和國際組織都在著力加強以宏觀審慎監管為重要內容的金融監管改革。2009年1月,G30發布《金融改革:金融穩定框架》報告,提出擴大金融監管的范圍、應對系統的順周期性、重置資本和撥備要求、完善估值和會計準則。4月,G20倫敦峰會提出推進國際金融體系改革,把原金融穩定論壇更名為金融穩定理事會(FSB),擴員至包括所有二十國集團成員經濟體和重要國際金融中心,以協調全球金融標準和準則的制定與執行,促進各國乃至全球金融體系穩定。金融穩定理事會正在研究推出一整套強化銀行資本充足率、流動性規定以及改善貸款損失撥備等規定的方案,以降低金融體系和監管中存在的順周期和系統性風險。7月,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根據二十國領導人金融峰會的倡議和金融穩定理事會的建議,對一系列重大監管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包括強化銀行資本監管、強化風險管理和風險監管、推動銀行監管標準實施、修改會計準則等,并成立反周期資本監管工作組和宏觀審慎工作組,以加強反周期資本監管和宏觀審慎監管。
加強反周期資本監管,主要是為緩解銀行體系順經濟周期效應,提升銀行資本的質量。巴塞爾委員會提出的實施反周期資本監管的初步方案:一是建立反周期超額資本監管框架;二是緩解最低資本要求的周期性波動;三是鼓勵銀行審慎計提貸款損失準備金,如實施動態撥備等。巴塞爾委員會會議認為,建立反周期的超額資本監管框架應與緩釋最低資本金要求的周期波動結合起來,要充分重視貸款損失準備金在反周期方面的作用。此外,為彌補資本充足率的不足,二十國領導人金融峰會和金融穩定理事會建議引入杠桿率指標。巴塞爾委員會會議審議并原則同意《基于余額的杠桿率計算方案》,同時提出下一步工作重點是降低不同國家會計制度差異可能帶來的影響,要在全球進行定量影響測算,以確定合適的杠桿率監管標準。適當的杠桿比率指標,不僅可以作為潛在承擔過度風險的指標,還可以起到抑制周期性波動被放大的作用。
加強宏觀審慎監管,還要注意防范金融跨市場、跨領域發展可能潛藏的系統性風險。近年來,金融創新使得金融系統性風險有了新的來源,其中包括各類場外金融產品以及投資銀行、對沖基金、特殊目的實體等類銀行金融機構以及資本流動的跨市場投機。這些類銀行金融機構內部存在多重問題,與傳統金融機構盤根錯節,很容易引發系統性風險。而一些大型傳統金融機構大規模拓展非傳統金融產品和業務,規避監管,也成為系統性風險的另類來源。巴塞爾委員會提出,宏觀審慎監管的工具應該包括平行評估、監管壓力測試,識別有重要性影響的金融機構、產品和市場,并施加額外的監管要求等。對于一家金融機構、一個市場或工具是否具有系統重要性,金融穩定理事會、基金組織和國際清算銀行等機構正共同研究相應的指導原則。針對本次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部分發達國家監管機構與中央銀行及財政部門之間的溝通障礙給金融救助和金融穩定工作帶來的被動,巴塞爾委員會會議提出,中央銀行和監管當局之間要有充分的信息共享和分工合作。此外,巴塞爾委員會會議贊成G20金融峰會和金融穩定理事會提出的在全球范圍內建立統一的流動性監管標準。
通過改革金融監管的組織架構、賦予中央銀行更大的系統性監管職能,是強化宏觀審慎監管的重要方式,也是近期美、歐金融監管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6月,美國政府公布全面金融監管改革方案,提出賦予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新的授權,對那些一旦倒閉便可能構成系統性風險、給整個經濟造成損害的大型金融機構及其附屬機構進行監管。5月,歐盟委員會也提出了一套雙軌制監管改革方案,即在宏觀層面組建“歐洲系統性風險管理委員會”,負責監測整個歐盟金融市場上可能出現的系統性風險,及時發出預警并建議采取何種應對措施;在微觀層面,主要由成員國相關監管機構代表組成3個監管局,分別負責歐盟銀行業、保險業和證券業的監管協調,在三者之上還將組成一個指導委員會,以加強協作。6月份舉行的歐盟峰會決定,支持對歐洲金融監管體系進行改革,包括在2010年創立泛歐金融風險監管機構,由歐央行的全體理事會成員推舉新金融監管機構的主席;新成立的機構肩負監控市場風險的責任,具備監管評級機構的權力,但不應影響到成員國的財政職責。
總體來看,加強宏觀審慎監管對于防范系統性風險、維護金融穩定至關重要。我國作為金融穩定理事會的成員國,也正在抓緊研究建立和完善宏觀審慎監管框架,開發宏觀審慎監管工具,研究推進逆風向的貸款損失撥備及資本要求等,并通過加強跨市場、跨行業的全面監管維護金融體系穩定,促進經濟平穩和可持續發展。
(五)國際經濟形勢展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9年7月預測,全球經濟開始走出二戰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但復蘇仍將疲弱。基金組織預計,2009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從2008年的3.1%大幅放緩至-1.4%,比4月的預測值低0.1個百分點,而在2010年經濟有望實現2.5%的增長,比4月的預測值調高0.6個百分點。美國、歐元區、日本的經濟增長率將分別從2008年的1.1%、0.8%和-0.7%下降至-2.6%、-4.8%和-6.0%。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增長率也將從6.0%放緩至1.5%。與此同時,發達經濟體、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的通貨膨脹率也將分別從2008年的3.4%和9.3%降至2009年的0.1%和5.3%。世界貿易增長率將從2008年的2.9%降至-12.2%,并于2010年實現1.0%的微弱增長。
鑒于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機的根源復雜、波及范圍廣、破壞程度嚴重,目前出現的部分正面信號是否意味著經濟衰退已經結束尚待觀察。從目前情況看,盡管經濟企穩的大趨勢已基本確立,但復蘇過程將可能是緩慢而曲折的。實體經濟方面,消費、投資、進出口、房地產、勞動力市場等尚未形成能推動全球經濟快速復蘇的動力;金融領域方面,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的修復、金融體系盈利模式的重建、金融市場功能的恢復都需要很長時間。此外,復蘇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相互交織的風險因素,包括美元匯率、大宗商品價格走勢、非常規財政和貨幣政策對通貨膨脹預期的影響、保護主義抬頭等,這些因素與復蘇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經濟和金融市場震蕩一起,將反復考驗市場信心,影響復蘇進程。
二、我國宏觀經濟運行分析
2009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不斷增多,企穩向好勢頭日趨明顯;農業發展勢頭良好,工業生產增速明顯加快;消費穩定較快增長,投資增速持續加快,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顯著增強。當前,宏觀經濟總體處于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為14萬億元,同比增長7.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3個百分點,比第一季度加快1.0個百分點;其中,最終消費、資本形成、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分別拉動GDP增長3.8個、6.2個和-2.9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1.1%,比第一季度降幅加大0.5個百分點。貿易順差970.2億美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2.1億美元,比第一季度增加347.3億美元。
(一)國內需求穩步提高,國外需求大幅下降
城鄉居民收入提高,國內市場銷售繼續平穩增長。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8856元,同比增長9.8%,扣除價格因素后實際增長11.2%,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4.9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2733元,同比增長8.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2個百分點。國內市場銷售平穩較快增長。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5.0%,扣除價格因素后實際增長16.6%,比上年同期加快3.7個百分點,處于近十年來的相對較高水平。
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快速增長。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1萬億元,同比增長33.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7.2個百分點,比第一季度加快4.7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后,實際增長38.3%,比上年同期加快20.6個百分點,比第一季度加快7.3個百分點。
對外貿易持續大幅下降,貿易順差有所減少。上半年,進出口總額9462.4億美元,同比下降23.4%,降幅比第一季度收窄1.6個百分點。其中,出口5216.3億美元,同比下降21.8%,降幅比第一季度擴大2.0個百分點;進口4246.1億美元,同比下降25.4%,降幅比第一季度收窄5.6個百分點。貿易順差970.2億美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2.1億美元,比第一季度增加347.3億美元。上半年,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430億美元,同比下降17.9%,降幅比第一季度收窄2.7個百分點。
專欄 5 加快結構調整,積極應對外需變化
在各國寬松貨幣政策和恢復經濟增長措施的刺激下,當前發達經濟體經濟大幅下滑的趨勢正在減緩,經濟企穩跡象有所顯現。但失業率不斷攀升、房地產市場持續疲弱、全球貿易大幅萎縮,顯示出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仍在繼續,對此要有應對準備。
一、出口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國際市場需求不足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全球貿易大幅萎縮。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統計,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貨物貿易出口額同比下降31%。世界貿易組織同時預計,2009年全年全球貨物貿易出口額下降29%,扣除價格因素后實際貿易量下降10%。我國出口額也有大幅下降,但我國出口降幅低于全球貿易出口降幅,出口額占全球出口額的比重不降反升。特別是,我國服裝、箱包、鞋類和家具等勞動密集型商品的出口降幅大大低于我國總體出口降幅,顯示出我國勞動密集型商品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1-4月,我國出口占主要貿易伙伴(包括歐盟、美國、日本和部分新興市場國等,占我國出口總額61.4%)的進口市場份額達到了13.6%,比上年8月份12.2%的占比擴大了1.4個百分點,延續了2000年以來我國出口商品市場占有率迅速擴大的變化趨勢。據2009年第二季度“中國人民銀行進出口企業問卷調查”,70%以上企業認為當前我國出口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國外需求疲軟。
數據來源:WTO, 海關總署,中國人民銀行工作人員計算
圖 2 我國出口增速與全球貿易出口增速比較
二、外需疲軟對我國的影響仍將持續
此次由國際金融危機導致的經濟衰退是二戰以來最嚴重的衰退,波及范圍也最為廣泛。目前美、歐、日主要經濟體經濟雖有企穩跡象,但危機調整不會在短期內結束,世界經濟復蘇過程會緩慢而曲折。此外,部分發達經濟體的消費模式有所改變,居民消費觀念有從“過度消費”向“量入為出”變化的跡象,可能影響全球消費市場擴大。國際貿易或進入低速增長期,貿易摩擦也將進入多發期,國際貿易環境有可能惡化。世界貿易組織成員近3個月出臺了83項貿易限制措施,是上年同期的兩倍多。2009年上半年,我國遭受的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和特殊保障措施等貿易救濟調查多達58起,涉案金額超過80億美元。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出口很可能會持續低速增長。
2009年以來我國出口訂單指數持續上升,但未來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調查顯示,2009年6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中新出口訂單指數為51.4%,連續7個月上升。中國人民銀行2009年第二季度企業家問卷調查顯示,企業預期出口訂單擴散指數為10.9%,較上季上升13.2個百分點。其中,預計下季出口訂單上升的企業比例為39.2%,比上季度上升3個百分點;預計下季出口訂單下降的企業比例為28.3%,比上季下降7個百分點。調查還顯示,目前企業出口訂單主要以小單、短單為主,未來的不確定性仍然較大,形勢不容樂觀。
三、加快結構調整,積極應對外需變化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及時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對外貿易發展的政策措施,包括推進貿易便利化,加大財稅支持力度,改善進出口的金融服務等。這些政策措施已經取得了積極效果,保住了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下一階段,針對國際市場需求有可能繼續疲軟的情況,一方面要進一步貫徹落實好已經出臺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推進結構調整,轉變外貿發展方式。要進一步優化商品結構、市場結構,積極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出口企業要加強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同時要積極開拓市場,特別是那些成長性好、潛力大的新興市場。
(二)農業發展勢頭良好,工業生產增速加快
上半年,第一產業增加值1.2萬億元,同比增長3.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0%;第二產業增加值7.0萬億元,同比增長6.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8.6%;第三產業增加值5.8萬億元,同比增長8.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7.4%。
農業生產發展勢頭良好,夏糧實現連續六年增產。全國夏糧產量2467億噸,比上年增長2.2%。上半年,豬牛羊禽肉產量為3580萬噸,同比增長6.3%。上半年,農產品生產價格(指農產品生產者直接出售其產品時的價格)同比下跌6.2%。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同比漲幅為0.9%,比上年同期大幅降低18.8個百分點,但仍高于農產品生產價格漲幅,農民增收仍存在困難。
工業生產加快回升,企業利潤降幅減緩。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0%,增幅較上年同期低9.3個百分點。其中,第一季度增長5.1%,第二季度增長9.1%。工業產品銷售率有所下降,上半年工業產品產銷率為97.2%,低于上年同期0.5個百分點。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8502億元,同比下降22.9%,較上年同期低43.8個百分點,但較1-2月份的增速高14.4個百分點。中國人民銀行5000戶工業企業調查顯示,第二季度企業總體經營景氣指數為12.1%,比上季上升4.6個百分點,結束了自上年第三季度以來逐季下滑的勢頭。
(三)價格總水平同比下降
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但剔除季節和不規則因素后的環比出現止跌跡象。上半年CPI同比下降1.1%,其中第一季度同比下降0.6%,第二季度同比下降1.5%。CPI同比下降主要是受基期因素影響。上半年,同比CPI中基期因素為-1.5%,新漲價因素為0.4%。2009年以來,剔除季節和不規則因素后的環比CPI穩中略升;12個月移動平均后的環比CPI保持穩定;當月環比CPI與當月歷史均值之差自2009年第二季度開始上行;這些均顯示當前我國價格總水平出現止跌跡象。
生產價格同比降幅繼續加大,但剔除季節和不規則因素后的環比明顯回升。上半年,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下降5.9%,其中第一季度同比下降4.6%,第二季度同比下降7.2%。剔除季節和不規則因素后的工業品出廠價格環比漲幅,已從2008年12月開始明顯回升。上半年,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下降8.7%,其中第一季度同比下降7.1%,第二季度同比下降10.4%。上半年,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同比增長0.9%,其中第一季度同比增長5.8%,第二季度同比下降3.7%。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人民銀行工作人員計算
圖 3 同比和環比CPI變動趨勢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人民銀行工作人員計算
圖 4 同比和環比PPI變動趨勢
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較快。2009年第二季度,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和布倫特原油現貨當季平均價格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51.7%和51.6%,比上季度分別上漲38.1%和31.9%;倫敦金屬交易所銅和鋁現貨當季平均價格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44.7%和49.4%,比上季度分別上漲35.8%和9.3%。
進口價格降幅繼續加深。第二季度,進口價格同比下降18.6%,降幅比第一季度擴大3.1個百分點,第二季度各月同比降幅分別為19.2%、20.4%和16.3%;出口價格同比下降7.0%,降幅比第一季度擴大5.0個百分點,第二季度各月同比降幅分別為5.9%、6.2%和8.8%。進口價格同比降幅加深主要是受上年同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較高的影響。
勞動報酬同比繼續增長。上半年,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2440元,同比增長12.9%。其中,城鎮國有經濟單位為2626元,增長14.2%;城鎮集體經濟單位為1528元,增長17.7%;城鎮其他經濟類型單位為2317.5元,增長10.3%。
GDP縮減指數繼續下降。上半年,我國GDP為14萬億元,實際增長率為7.1%,GDP縮減指數(按當年價格計算的GDP與按固定價格計算的GDP的比率)為-3.1%,比上年同期回落11.6個百分點,比第一季度回落0.7個百分點。
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繼續推進。2009年以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根據完善后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并結合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先后五次調整成品油價格。1月15日起,將每噸汽、柴油價格分別下調140元和160元;3月25日起,將每噸汽、柴油價格分別提高290元和180元;6月1日起,將每噸汽、柴油價格均提高400元;6月30日起,將每噸汽、柴油價格均提高600元;7月29起,將每噸汽、柴油價格均降低220元。7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明確了水價調整的總體要求,要建立有利于促進節約用水、合理配置水資源和提高用水效率為核心的水價形成機制,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四)財政收入降幅減小,財政支出保持較快增長
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33976億元,同比下降2.4%,增速比上年同期降低35.7個百分點,比第一季度回升5.9個百分點;財政支出28903億元,同比增長26.3%,增速比上年同期降低1.4個百分點,比第一季度減慢8.5個百分點;收支相抵,收大于支5074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6853億元。
從財政收入情況看,前4個月全國財政收入同比下降9.9%,5、6月份財政收入同比上升,其中6月份增長19.6%。5月以來財政收入回升相當程度上是因為成品油稅費改革后轉移性消費稅增加較多以及一些一次性收入增加的影響,財政收入持續增長的基礎尚不牢固,全年財政收支矛盾仍很突出。
從財政支出情況看,財政支出增加較多主要與出臺一系列擴內需、穩外需、保增長的政策措施有關。截至6月末,在4萬億擴大內需投資中,1.18萬億元新增中央政府公共投資已安排了資金5915億元。此外繼續加大了對科技、環保和農林水事務等方面的支出。上半年,農林水事務支出同比增長75.5%,交通運輸支出同比增長67.8%,環境保護支出同比增長63.4%,科學技術支出同比增長57.1%。
(五)國際收支繼續保持順差
上半年,外匯凈流入延續2008年下半年的下降態勢,但第二季度以來,外匯凈流入下降勢頭趨緩。6月末,外匯儲備余額21316億美元,較上年末增加185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少增950億美元。
外債規模總體下降,外債期限結構有所改善。截至2009年3月末,我國外債余額為3367.2億美元,比上年末減少379.4億美元,下降10.1%。其中,登記外債余額為2526億美元,比上年末減少80億美元,下降3.1%,占外債余額的75%;短期外債余額為1734.7億美元,比上年末減少373.2億美元,下降17.7%,占外債余額的51.5%。
(六)行業分析
工業利潤降幅減緩,生產加速回升。2009年1-5月,39個工業大類中,30個行業利潤增幅較1-2月回升或降幅縮小。其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鋼鐵、化纖等行業均由1-2月份虧損轉為盈利,化工、專用設備制造、交通運輸設備制造等行業利潤同比降幅較1-2月明顯縮小。上半年,39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6個行業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煤電油運供求形勢總體寬松。上半年,原煤產量同比增長8.7%,增速較第一季度提高2.4個百分點;發電量和原油產量同比分別下降1.7%和1.0%,降幅分別較第一季度收窄0.3個和0.6個百分點;貨運量同比增長2.5%,增幅較第一季度下降1.9個百分點。
1。房地產行業
上半年,全國商品房銷售迅速增長,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逐步提高,房價止跌回升,商業性房地產貸款余額新增較多。
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加快。上半年,全國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5萬億元,同比增長9.9%,比第一季度加快5.8個百分點,增速自年初穩步提高。其中,商品住宅投資1.02萬億元,同比增長7.3%,比第一季度加快4.1個百分點,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70.2%。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完成土地購置面積1.4億平方米,同比下降26.5%,比第一季度提升13.6個百分點;房屋新開工面積4.79億平方米,同比下降10.4%,比第一季度提升5.8個百分點。
商品房銷售大幅回升,增速超過2007年的歷史同期最高水平。上半年,全國商品房累計銷售面積為3.4億平方米,同比增長31.7%,比第一季度加快23.5個百分點;全國商品房累計銷售額為1.6萬億元,同比增長53%,比第一季度加快29.9個百分點。
房屋銷售價格止跌回升。6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0.2%,是自2008年12月以來的首次正增長;環比上漲0.8%,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連續四個月正增長。其中,新建住房銷售價格同比下降0.6%,環比上漲0.8%;二手住房銷售價格同比上漲2.2%,環比上漲1.1%。在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6月份新建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城市達63個,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城市達57個。
商業性房地產貸款顯著回升。截至6月末,全國商業性房地產貸款余額為6.21萬億元,同比增長18.8%,比上年同期低3.7個百分點,但比第一季度末高6.1個百分點。其中,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為2.35萬億元,同比增長20.5%,增速比第一季度末高4.2個百分點;購房貸款余額為3.86萬億元,同比增長17.8%,增速比第一季度末高7.2個百分點。上半年商業性房地產貸款余額新增8826億元,同比多增4860億元。其中,房地產開發貸款新增4039億元,同比多增2210億元;購房貸款新增4793億元,同比多增2633億元。
2。高耗能行業
高耗能行業一般是指鋼鐵、有色、建材、電力、石油加工及煉焦、化工等六大行業。我國高耗能行業經濟總量大、產品關聯度廣,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此外,由于高耗能行業用電量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電量的63%左右,高耗能行業節能減排對于全國節能減排工作至關重要。近年來,高耗能行業投資增長過快,產能不斷擴大,生產和出口大量增長,超出了當前我國能源、資源、環境和運輸等外部條件的支撐能力。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受外需嚴重萎縮影響,我國高耗能行業出口急劇下降,產能過剩問題更加突出,生產放緩,投資下降。但第二季度以來,高耗能行業回升態勢明顯。
高耗能行業生產放緩,產量下降。上半年,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2%,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0.3個百分點,但比第一季度加快1.9個百分點。上半年,水泥和化肥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4.9%和9.5%,增速較上年同期分別加快6.2個和3.6個百分點;鋼材產量同比增長5.7%,增速較上年同期回落6.8個百分點,但比第一季度提高2.9個百分點;十種有色金屬、純堿、燒堿、乙烯產量分別由上年同期的增長13.4%、15.0%、12.8%和2.1%轉變為下降5.1%、4.5%、4.9%和6.8%,但降幅比第一季度分別收窄0.9個、6.6個、6.3個和3.9個百分點。
高耗能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明顯下降。上半年,化學纖維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11.1%,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幅分別較上年同期下降50.3個、18.4個和20.9個百分點。
高耗能產品出口大幅下降。上半年,鋼材、銅材、鋁材、水泥出口量同比分別下降65.4%、28.6%、44.3%和43.2%,增速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45.2個、47.6個、38.6個和24.8個百分點;鋼材出口降幅比第一季度擴大10.5個百分點,其他產品出口降幅分別比第一季度收窄6.6個、4.8個和11.3個百分點。
金融危機以來高耗能行業加大了結構調整力度,淘汰落后產能,大力推動節能降耗。通過提高節能環保準入門檻等措施,大力淘汰落后產能,2009年計劃關停小火電機組1500萬千瓦,淘汰落后煉鐵產能1000萬噸、煉鋼600萬噸、造紙50萬噸、水泥產能5000萬噸。上半年,累計關停小火電機組1989萬千瓦,提前一年半完成“十一五”關停5000萬千瓦的計劃;其他行業也取得了有效進展。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高耗能行業應把實現保增長的目標建立在提高質量、優化結構、增加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要繼續大力淘汰落后產能,堅決遏制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盲目發展,嚴格控制“兩高一資”產品出口。政府部門要加大差別電價實施力度,提高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差別電價標準。金融機構應繼續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信貸政策,嚴格限制對“兩高一資”、產能過剩行業的新增授信,重視對節能減排的金融服務工作,運用金融市場鼓勵和引導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第五部分 貨幣政策趨勢
一、我國宏觀經濟展望
2009年以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有效配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取得明顯成效,我國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不斷增多,企穩向好勢頭日趨明顯,通縮預期明顯緩解,通縮與衰退相互強化的風險及時得到遏制。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外部經濟形勢依然嚴峻,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仍然較多,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固。但隨著應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進一步貫徹落實,內需有望進一步擴大,我國經濟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下一階段有利于內需擴大和經濟企穩向好的因素仍比較多。一是投資有望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從當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增長情況看,2009年上半年,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長36.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8.8個百分點;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長87.3%,增幅比上年同期大幅提高85.8個百分點。而且,隨著企業存貨逐步調整到合適水平,企業投資意愿上升,也會對經濟回升產生積極作用。2009年第二季度企業家問卷調查顯示,企業家宏觀經濟熱度預期指數繼上季回升1個百分點后再升7.8個百分點,盈利能力指數比上季和上年四季度的歷史低值分別提高了10.4個和3.8個百分點,投資意愿指數也出現回升。二是消費有望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國家較大幅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增加農業補貼,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費傾向,促進消費增長。
不過也要看到,影響國內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風險和挑戰依然存在。一是世界經濟的復蘇仍面臨不少困難,實現復蘇需要較長的過程,外需嚴重萎縮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仍將持續。二是內需回升的基礎還不牢固,特別是民間投資意愿偏低,部分行業和企業生產經營情況還比較困難,經濟結構不合理、自主創新能力弱的問題依然存在。當前就業壓力較大,居民對未來收入的預期也不樂觀,可能對消費需求產生不利影響。從第二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反映的情況看,居民對未來收入信心指數有所下降,儲蓄和投資意愿增強,消費上更加謹慎。
未來價格走勢尚有不確定性。當前外部需求依然疲弱,國內經濟回升基礎還不穩固,在內外部不確定性較大的環境下,需求不足仍可能構成價格下行的壓力。但也存在價格上行壓力,受連續大規模注入流動性及經濟刺激計劃影響,目前全球貨幣條件較為寬松。2009年上半年,國際初級商品價格已大幅上漲。
二、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仍是我們面臨的首要任務。下一階段,中國人民銀行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堅定不移地繼續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根據國內外經濟走勢和價格變化,注重運用市場化手段進行動態微調,把握好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重點、力度和節奏,及時發現和解決苗頭性問題,妥善處理支持經濟發展與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關系,進一步增強調控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可持續性,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定,鞏固企穩向好的經濟形勢。中長期看,要通過深化改革和加快結構調整,提升我國經濟增長潛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是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引導貨幣信貸適度增長。合理安排公開市場工具組合、期限結構和操作力度,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及貨幣市場利率水平的合理適度。進一步觀察經濟金融形勢發展和政策效應,創新貨幣政策工具,調節市場資金供求,合理滿足經濟發展需要。
二是繼續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引導金融機構堅持信貸原則,保證符合條件的中央投資項目配套貸款及時落實到位,認真做好中小企業、“三農”、就業、助學、災后重建等改善民生類信貸支持工作。大力發展消費信貸,落實好房地產信貸政策,加大對結構調整、自主創新、兼并重組、產業轉移、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融資支持。嚴格控制對高耗能、高污染和產能過剩行業劣質企業的貸款。同時,進一步強化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加強宏觀審慎性監管。
三是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加快貨幣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建設,努力提高金融機構風險定價能力和水平,更大程度發揮市場在利率決定中的作用。密切關注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化,繼續按照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原則,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增強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繼續深化外匯管理改革,進一步便利國內機構境外投資,穩步擴大國內資本市場開放,積極推動外匯市場發展,豐富匯率風險管理工具。穩步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工作。進一步提高外匯儲備使用效益,努力實現保值增值。
此外,要抓住當前經濟回升向好的有利時機,繼續推動改革和結構調整,增強經濟內生增長動力。外需減弱具有中長期性,實現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根本上還是要加快以擴大消費內需為核心的改革和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一步放松投融資管制,啟動民間投資。改善收入分配結構,提高居民部門收入占比。大幅增加對勞動者的人力資本投資,實施積極的就業促進計劃。進一步推進資源能源價格機制改革,減少市場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