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于2009年工作部署,2009年財政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政府公共投資,實行結構性減稅,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推進財稅制度改革,支持科技創新和節能減排,促進經濟增長、結構調整和地區協調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增收節支、統籌兼顧、留有余地的方針,加強財政科學管理,強化財政監督,提高財政資金績效。切實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的財政干部隊伍。積極發揮財政職能作用,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具體工作有以下九個方面三十八項重點:
一、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
(一)擴大政府公共投資。增加中央基建投資,主要用于農業基礎設施及農村民生工程建設,保障性住房建設,教育、醫療衛生等社會事業建設,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支持企業自主創新、技術改造及服務業發展,鐵路、公路、機場、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按照規劃將災后恢復重建基金用于災區城鄉住房、基礎設施、產業重建等方面。創新政府投資運作機制,對地方小型項目的投資安排,實行按建設任務等切塊下達。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向政府鼓勵的項目和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領域。
(二)促進擴大消費需求。加大對家電下鄉、農機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老舊汽車報廢更新的補貼力度,積極開拓農村消費市場。擴大糧食、石油、有色金屬、特種鋼材等重要物資儲備。強化各項強農惠農財稅政策,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提高城鄉低保補助水平,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擴大就業。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優先保障和改善民生,重點加大對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等民生領域的支出。
(三)實行結構性減稅政策。全面實施消費型增值稅。調整小規模納稅人標準,降低征收率。相應取消進口設備免征增值稅、外商投資企業采購國產設備增值稅退稅,以及對國內部分產品實行的增值稅優惠政策。取消養路費等六項收費,逐步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相應提高現行成品油消費稅單位稅額。實施好企業所得稅法。繼續執行2008年已實施的提高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暫免征收儲蓄存款和證券交易結算資金利息個人所得稅、降低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及單邊征收、降低住房交易稅收等一系列稅費減免政策。調整完善出口退稅和關稅政策,支持勞動密集型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統一取消和停征10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積極落實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財稅優惠政策。
(四)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大力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實行有利于自主創新和科技進步的財稅政策,促進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技術進步,支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引導增加銀行貸款,重點支持行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項目等。落實促進自主創新的政府采購政策。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出臺《中小企業政府采購管理辦法》。綜合運用貼息、稅收優惠等政策工具,推動節能減排、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建立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建立資源型企業可持續發展準備金制度。增加轉移支付規模,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二、大力支持農村改革發展
(五)繼續加大“三農”投入。健全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大幅度增加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讓收益、耕地占用稅新增收入用于農業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對中西部地區農村公益性建設項目的投入。支持建立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綜合運用貼息、保費補貼、稅收優惠等財稅政策措施,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形成多元化支農投入格局。在穩定現行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的基礎上,研究適當提高種植業補貼比例,穩步增加補貼品種。繼續推動整合相關支農政策和資金,以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為平臺,統籌用于支持各地發展糧食等優勢主導產業。
(六)加強和完善促進農業發展的財稅政策。加大良種補貼力度,提高補貼標準,實現水稻、小麥、玉米、棉花全覆蓋,擴大油菜和大豆良種補貼范圍。農機具購置補貼覆蓋到全國所有農牧業縣。加大農資綜合補貼力度,完善調整機制。擴大糧食直補。較大幅度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及時足額安排補貼資金。加大對產糧(油)大縣的獎勵力度。健全糧食風險基金政策,逐步取消糧食主產區資金配套。加強農業綜合開發,以糧食主產區為重點,加快中低產田改造,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完善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稅收支持政策。健全貸款貼息和補助等扶持方式,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加快大中型和重點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進度,加強灌區節水改造和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認真落實促進生豬、油料、奶業發展的財稅政策。在全國全面推行家電下鄉、農機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政策。加強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促進商貿流通服務業發展。完善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研究探索建立符合國情的巨災保險制度。
(七)促進農村社會全面進步。推動農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加大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和環境綜合整治投入。將農村公路管護納入財政支持范圍,建立穩定的資金來源。建立農村客運政策性補貼制度。加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和沼氣工程投入。落實退耕還林政策,研究完善天然林保護措施。健全中央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實行新的扶貧標準,提高到人均1196元,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支持加強農村勞動力培訓。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標準由人均600元提高到720元。擴大西部地區計劃生育“少生快富”工程實施范圍。
(八)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加快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縣鄉財政管理體制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以錢養事”農村公共服務新機制。2010年基本完成農村義務教育債務化解工作。積極穩妥化解其他鄉村債務。深化減輕大湖區農民負擔綜合改革,啟動減輕農業用水負擔綜合改革試點。擴大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范圍。建立健全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
三、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九)推動教育優先發展。落實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政策,支持解決好進城務工人員特別是農民工隨遷子女的就學問題。全面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各項政策,并將中小學公用經費達到中央出臺的基準定額。著力幫助解決農村寄宿制學校附屬設施不足、校舍安全等突出問題。進一步落實普通本科高校、高等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對中等職業學校和高等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給予資助。繼續實施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大力推動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繼續支持國家級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并對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實行免費。繼續推進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完善中央高校財政撥款制度。
(十)加快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積極支持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面建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妥善解決地方政策性關閉破產國有企業、中央和中央下放政策性關閉破產國有企業及地方依法破產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問題。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并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有機銜接。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重點支持建設2.9萬所鄉鎮衛生院和改擴建5000所中心鄉鎮衛生院,支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配備醫療設備。建立健全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保障機制,強化預防保健、重大傳染病防治等公共衛生工作,支持地方按項目為城鄉居民免費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支持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十一)積極促進就業再就業。支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大財政投入。發揮好政府公共投資和重大項目帶動就業的作用,在農林水利、國土整治、生態環保等政府公共投資工程建設中,盡可能安排農民尤其是返鄉農民工就業,積極推行以工代賑。加大就業援助,重點幫扶城鎮就業困難人群、零就業家庭和受災地區勞動力就業,對返鄉創業的農民工給予政策扶持。實施促進高校畢業生參加科研項目和到基層、中西部地區、中小企業就業的優惠政策。對應征入伍服兵役的高校畢業生實行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代償。支持加大對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實施好特別培訓計劃,鼓勵企業在崗培訓。運用稅費減免、小額擔保貸款貼息、社會保險補貼、公益性崗位補貼、職業培訓補貼等財稅政策,支持中小企業和服務業吸納就業,促進自主創業、自謀職業。
(十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增加城鄉低保補助資金,加強城鄉低保制度與醫療救助、最低工資、農村五保供養、自然災害生活救助等制度的銜接。今明兩年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保證2008-2010年的調整水平不低于前三年。擴大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繼續開展做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試點,全面推進省級統籌。適時提高部分優撫對象等人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制訂實施農民工養老保險辦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覆蓋全國10%左右的縣(市)。推動開展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試點。出臺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解決勞動力跨統籌地區流動時養老保險關系轉移難問題。健全失業保險制度。繼續支持做好國有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工作,推進東北、中部地區及部分中央企業廠辦大集體改革試點,支持解決庫區移民的生產生活問題。
(十三)支持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對廉租住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的投入,對中西部地區適當提高補助標準。嚴格按照規定,將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和土地出讓凈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繼續落實對廉租住房建設等方面的稅費優惠政策,主要以實物方式,結合發放租賃補貼,解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加強農村危房改造,擴大試點范圍。加快實施國有林區、墾區、中西部地區中央下放地方煤礦棚戶區,以及采煤沉陷區民房搬遷維修改造工程。實施少數民族地區游牧民定居工程。研究制訂住房公積金閑置資金支持經濟適用房建設實施方案。落實好對首次購買普通住房的各項稅費優惠政策,鼓勵居民購買自住性、改善性住房。實施對住房轉讓環節營業稅等相關減免政策,促進住房供應結構調整,加快住房二級市場和住房租賃市場發展。
(十四)推進文化事業發展。逐步擴大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范圍。推動實施大遺址保護工程,加強國家重點文物保護。支持推進中央廣播電視節目無線覆蓋、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電影數字化放映、農家書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構建公共文化服務財政保障機制。推動文化體制改革,促進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發展文化產業。加強中央級文化企業國有資產管理。研究設立國家文化發展基金,重點促進文化創新和內容建設。
(十五)積極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改善部隊官兵生活待遇,加強部隊信息化建設。適當增加裝備及配套設施,提高部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大力支持國防工業自主創新,完善國防科研和武器裝備生產體系。支持汶川地震災區部隊和軍工企業基礎設施恢復重建。
(十六)維護公共安全。實施政法經費保障體制改革。明確經費保障責任,制定完善經費保障和業務裝備標準,建立公用經費正常增長機制。推動地方公檢法罰沒收入上繳省級國庫統一管理改革試點,實施“收支兩條線”管理,完善政法經費管理制度。落實全國停征工商兩費后工商部門經費保障政策。支持加大監管力度,切實維護食品藥品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