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風
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會議提出,到2020年,將上海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會議還明確與之相關的任務是:建設比較發達的多功能、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加強金融機構和業務體系建設,穩步推進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完善金融服務設施和布局規劃,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健全金融法制,加強金融監管,維護金融穩定和安全。這說明,作為經濟龍頭的上海將在中國經濟發展進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不過細心的分析人士從上面的消息中解讀出一條重要信息:人民幣自由兌換有了時間表,即人民幣自由兌換時間最后期限應該是2020年。一個簡單的理由: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無從談起。
仔細分析起來,把上海建成國際金融中心相關的任務恰恰是人民幣自由兌換的前提條件。
一般說來,人民幣自由兌換仍需五大條件:穩定的宏觀經濟、健全的微觀基礎、完善的金融體系、有效的金融監管、良好的國際環境。其一個重要前提,是我國金融體系的完善健全。金融體系越健康,我國經濟承擔資產價格波動的能力越強。建立健全我國金融危機管理體系也是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的重要保障。因為,我們要警惕并防止人民幣自由兌換后可能出現的資本逃逸和貨幣替代問題。目前我國宏觀經濟經受住了國際金融危機的考驗,總體來說是穩定運行;其次微觀基礎經濟基礎也日漸健全;而完善的金融體系、有效的金融監管正是我們矢志不渝的任務。
縱觀我國人民幣匯率改革進程可見,人民幣可自由兌換始終穩步向前推進。我國于1996年1月29日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之后,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了《境內居民因私兌換外匯辦法》,解除了因私用匯限制,擴大了供匯范圍;央行頒布《結匯、售匯及付匯管理規定》,將外商投資企業納入銀行結售匯體制,消除了人民幣走向經常項目自由兌換的障礙。1996年12月1日,人民幣實現了經常項目可兌換。2006年,央行表示在上海浦東試點開放小額外幣兌換。而個人本外幣兌換特許業務試點的展開,表明人民幣正走在完全自由兌換的道路上。
事實上,通過改革開放,我國金融機構規模和盈利能力都有顯著提高,金融體系和金融監管也穩步向前。在最新全球銀行的排名榜上,第一次有四家中資銀行一同躋身前十,而排在首位的工行的市值已經相當于9個花旗銀行。最新的全球銀行市值排行榜顯示,排名前10位的依次是: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匯豐控股、美國摩根大通銀行、美國富國銀行、西班牙國際銀行、日本三菱UFJ銀行、美國高盛公司和中國交通銀行。以A股股價計算,目前工行的市值約為1.31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920億美元),相當于匯豐控股和摩根大通兩家市值的總和,相當于9個花旗銀行。
央行副行長易綱2000年曾撰文指出,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可能在2015年完成。易綱說,從國際經驗來看,在實現經常項目可兌換后,再逐步推進到資本項目可兌換,需要10年時間。因而中國提前實現經常項目可兌換,人民幣資本項目可能在2015年完成可兌換。
但是,從目前國際和國內經濟形勢看,這一提法顯然超前。不過,無論國際和國內經濟形勢怎樣變化,人民幣自由兌換的目標不會改變,只是時間早晚問題。可以肯定地說,2020年,人民幣將實現自由兌換。如果樂觀一點,這一時間還可能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