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2008年11月經濟運行數據公布 > 正文
預測
后續經濟指標可能持續惡化
“隨著PPI的公布,后續各項指標將有持續惡化的可能。”陳洪亮分析認為,隨著同比基數的上升,未來價格指數呈現負增長的可能性極大,偏悲觀的消息面將進一步影響市場人士的信心。
他進而指出,由于當前上游原料價格下滑對供給影響較大,而需求端的萎縮對工業品價格的影響將持續顯現。在市場前景不明的形勢下,企業選擇減產也屬必然。
“價格下跌,以及相關因素、指標疊加,對我國這樣的全球制造業大國尤其不利,進而加大以擴大內需為首的保增長目標實現的難度。”
與陳洪亮的看法一樣,沈明高也認為,眼下,各級政府部門既要利用保增長的信號強化市場的信心,同時也要利用不確定性的預期引導其實體經濟生產和投資安排。他說,PPI繼續回落雖然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但能否刺激企業擴大生產,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內需求能否得到提振,以及刺激經濟政策能否在短期內見效。
本報駐京記者鄭春峰
進出口同現負增長
數據
下降幅度超乎預期
昨日,一些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都表示,進出口的下降幅度超乎預期。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出口增速減緩,隨之而來的是進口原料已經半成品進口的減少。而且還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降的因素在拉低進口。”
而對于出口來說,專家們分析認為,出口出現負增長,除了量的下降外,更明顯的影響應該是價格。西南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王劍輝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產品出口一向議價能力較差,在金融危機中更是處于劣勢。
東方證券高級分析師馮玉明認為,上調出口退稅的新政將從12月開始執行,企業會否為了多要退稅而壓縮11月的出口,也可能是影響11月出口數據下降的原因。
趨勢
出口寒冬是長期趨勢
出口增速呈現負增長其實早有端倪。12月1日,國家物流信息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國內制造業PMI指數僅為38.8,創該指數創建以來的最低點,其中新出口加工訂單指數下滑幅度居首位,表明國內制造業的活力陷入低谷。
對于中國進出口未來可能的走勢,摩根斯坦利中國策略師婁剛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周期性的寒冬正在變成一個漫長的寒冬。“中國絕對競爭力可能沒有下降,但是相對競爭力卻下降了。外貿出口商面臨的是一個長的衰退期。”
數據顯示:美國三季度的消費已經出現環比3.7%的負增長,低于市場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1月24日發布的預測稱,美國、歐元區、日本可能出現0.7%、0.5%、0.2%的負增長。而2007年,這三大市場合計占據我國出口總額的63%(考慮香港轉口因素)。
摩根大通中國市場部主管李晶認為,隨著全球經濟環境進一步惡化,出口增長在近期內的變化難以預測,中國出口業只有在全球經濟復蘇的前提下才會趨穩。
令人擔憂的是,如果進出口出現持續大幅下滑,是否就意味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比我們想象的要嚴重?對此問題,王劍輝的回答是,如果持續下滑則顯示出中國經濟放緩程度可能要高于預期。
對策
保出口仍需加碼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昨日在北京閉幕,業內人士預計,刺激出口的政策將會陸續出臺。“考慮到從8月份以來政府連續出臺鼓勵出口的政策,政策效果也需要看一看,后續可能會繼續加大鼓勵出口的退稅政策支持力度。”祁京梅表示。
申銀萬國宏觀經濟分析師李慧勇表示,國家可能會進一步出臺刺激出口的政策,除了進一步提高勞動密集型產品以及附加值較高的出口產品出口退稅率和加大對出口企業融資方面的支持外,更有可能在匯率方面做文章。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靠人民幣貶值來推動出口不大可能。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日前表示,目前的出口困難是市場萎縮造成的,中國不會依靠貶值來推動出口。
馮玉明也表示,“政府促進出口的政策已經不多,通過調整匯率來保出口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匯率涉及的方面太多。”本報駐京記者呂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