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國內成品油批發價出現大幅下調 > 正文
然而,時至今日,燃油稅費改革卻仍然沒有真正實現,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便是國際油價在此之后的持續飆升。“根據國際市場原油價格變動情況,擇機出臺燃油稅”,是近十年來有關決策部門最常說的一句話。
如今,機會終于來了。由于全球經濟衰退導致能源需求持續下降,國際油價從最高147美元/桶一路下行,紐約市場油價日前最低已跌破每桶50美元。
在劉桓看來,目前國際油價已經進入底部區域,甚至出現恐慌性拋盤的過度調整,而從中長期來看,油價上行是大趨勢。“此時再不推出,那恐怕‘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了’。”
不過,劉桓對“從量計征”的方式持保留態度。其理由在于,“從量計征”意味著,不管成品油定價機制怎樣,都是按照每升油應該征收的燃油稅稅額來征收,稅額通常比較固定;“從價計征”則以成品油價格為基準按一定的比例征收,會隨油價變動而浮動。
劉桓認為,歷史經驗表明,國際油價往往會大幅調整,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稅收缺乏靈活性,二者間調控的機能、作用會衰減。
維護多方利益分配新平衡
一直以來,公路交通收費都主要歸屬地方政府。以燃油消費稅替代養路費等收費,將直接關涉到中央地方利益分配重新調整。
“我們這里煉油企業少,從生產環節征收,養路費取消后,我們的收入怎么保障?”北方某稅務部門人士表達了這樣的擔心。
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安體富也認為,中國地方經濟發展的顯著差距就決定了,如果央地利益重新分配協調不好,就可能造成稅收的偏斜和向資源集中區域匯聚。
對此,決策層已經有了明確思路。
據透露,改革方案提出,新增燃油消費稅連同由此增加的增值稅、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具有專項用途,不作為經常性財政收入,也不計入現有與支出掛鉤項目的測算基數。
改革增加的消費稅、增值稅,雖然列在中央,但在性質上不是中央收入,中央財政也不用于安排本級支出。除扣除對軍隊、武警、鐵路等必要的補償外,全部由中央財政通過規范的財政轉移支付方式分配給地方。
“這是為了保證地方既得利益不受影響。”有相關決策部門官員說。
熟悉燃油稅十年醞釀歷史的人們都知道,燃油稅開征受阻,掣肘的絕不僅是意料之外的油價。
如何妥善解決公交、農、漁等行業的特殊性問題,便是其中之一。比如農民從事農業生產時,抽水澆灌、農機耕作、糧食加工等都要用到燃油,由于這些油并沒有在國道、省道、縣鄉道上運輸,此前并沒有征收養路費。
而如果全國統一費改稅,農業使用燃油,在購買時必定要承擔這部分稅收成本,這就增加了農民負擔。如何對其進行補貼?
據了解,改革方案提出,一方面用上述轉移支付資金替代養路費等六費基數,并對農田作業、漁業捕撈、城市公交、林業、農村道路客運進行補償,另一方面,增量資金將主要根據各地批發環節燃油銷量、交通設施里程以及成本差異系數等因素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