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中國行動應對經濟下滑風險 > 正文
羅云毅 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所長
賈 康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
湯 敏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
趙錫軍 中國人民大學財金學院副院長
李國祥 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針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出臺了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十項措施。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約需投資4萬億元。本報記者就此專訪幾位經濟學家。
宏觀調控政策轉向
有助于增強信心,確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記者:如何看待國務院最新出臺的十項措施?
羅云毅:國家出臺十項政策,是宏觀調控政策轉向的集中表現。有一種觀點認為,加大投資擴大內需只是我國應對當前經濟形勢的短期措施。的確,在出口下降、消費一時不能快速調整的情況下,為保持經濟的增長,我們需要擴大投資。但是出臺這一政策,并不只是一時之計,從長期來看,也是需要的。我國高儲蓄率的國情決定了要充分利用國內儲蓄,使儲蓄與投資相當,并且,為了滿足城市化、工業化發展的需要,我國也需要擴大投資。
此次國家出臺擴大投資的政策,對市場、對企業都是一個利好,有助于提升市場信心、企業信心。1998年,在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我國也實行了積極的財政政策,之后十年,我國經濟取得了輝煌的成績,這與當年采取的財政政策密切相關。
湯敏:這些措施都是大手筆。從全球來看,各國采取的措施不一樣。我國率先采取了以積極財政政策為主導的一攬子措施。而其他大部分國家應對金融危機采取的是貨幣政策,比如降息等。就目前情況而言,在銀行惜貸、企業信心不足的情況下,光靠貨幣政策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必須以積極財政政策為主導。從這次推出的財政措施來看,我國刺激經濟政策的受惠面比美國更廣。我國政府的支出,不應該像美國那樣直接拿去救金融企業。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教育衛生文化事業投入,這些都能幫助農民與低收入者增收減支。值得指出的是,這些投資不但可以刺激經濟增長,同時還能促進我國結構性改革, 推動科學發展觀的落實。
趙錫軍:這十項措施是針對國內、國際形勢變化的及時反映。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經濟發展仍然被擺在重要位置,因此拉動內需成為彌補外需下降的關鍵,以4萬億元來刺激消費、拉動投資非常有針對性。從長期來看,這將為我國經濟保持長期穩定增長打下基礎,對于提高我國經濟發展的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李國祥:國家此次出臺擴大內需促進增長的十項措施,對于防止農產品價格下跌、緩解農民增收困難是非常及時的,同時針對性很強。如增加補貼、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等,對于提高種糧比較效益、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等都能收到較好效果。此外,十項措施中包括了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這對改善農村落后狀況更具有長效性,更值得期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