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周鵬峰
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司長徐林昨天在“2009年中國行業發展報告會”上表示,預計今年全年企業直接融資規模可以達到1.1萬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5%。
從直接融資的結構來看,徐林預計在股票市場的融資和再融資規模可能為3000億元左右;另有8000億元來自債券融資,其中,他預計到年底企業債券發行規模大概為2200億左右,目前企業債券發行規模已達1800多億,去年全年企業債券發行規模為是1709億元;上市公司債券、短期融資券以及今年新推出來的中期票據預計共計發行規模約為5000多億元,其中,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規模相對較大,上市公司債券規模相對較小,另外還有其他一些規模相對較小的品種。
據徐林介紹,從今年開始,國家發改委對企業債券的管理施行的是完全的條件核準制,比過去的管理辦法透明度更高,走的程序更規范。現在對企業來說,惟一的問題就是發行時間的問題,即如果申報的企業很多,會面臨發行先后的問題。不過他表示,對于重點領域,比如四川災后重建相關發債項目,或國家重點支持的節能環保、污水處理等領域,發改委可能會優先安排。另外,他提到明年希望能重點幫助城市基礎設施項目或相關企業創辦更好的直接融資環境。
對今年新推出的中期票據,徐林說,中期票據相對企業債和公司債發行條件更寬松,發行市場更大,且投資主體少了更多的約束,發行的規模和容易程度都比企業債和公司債券表現出了優越性。但他個人認為債券市場發行的標準和條件應該統一,然后讓企業去選擇到底發行哪個品種,而目前,中期票據的推出打破了債券市場制度的統一性,從制度建設的角度來說不合適。
他說,一個健康的企業債券市場的形成和發展,最關鍵的是要處理好擴大規模、控制風險和完善制度三者間的關系。他認為,可以在部門明確分工的基礎上各自發揮優勢,推出不同的債券品種,擴大規模,但在發展過程中,不應以規模來論英雄。無論是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上市公司債還是企業債券,規模的擴大還是要建立在合理的發行條件和標準之上,因為企業債券并不是沒有風險,在不斷擴大規模的同時,重點還要控制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