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其他國有銀行股改前一樣,農行賬上還存有一部分實業資產。建行股改時將實業資產剝離出去成立了建銀國際。上述農行人士表示,在建行股改之后,國有銀行改革基本不再采取這種模式。按照有關規定,銀行不能持有實業資產。在農行前幾年的股改準備工作中,已經著手處置實業資產,目前已經處置了相當一部分實業資產。目前還剩下一小部分,也計劃在IPO前處置完畢。
資產處置方案詳解
“農行不良資產的剝離方案與工行損失類貸款的剝離類似。”潘功勝介紹。
2005年,工行進行財務重組時,將1760億元損失類貸款以及700億元的非信貸風險資產,合計2460億元劃歸財政部和工行共管基金賬戶,工行獲得等值的財政部優質債權。
然后財政部將共管基金賬戶中的資產委托給華融資產管理公司進行處置。并用工行給財政部的股權分紅、工行上繳財政部的稅收及資產處置的收益來償還。
接近工行的一位人士告訴記者,這一機制運行良好,明年共管基金就會償還完畢。而工行其他約4590億元可疑類貸款則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剝離,即按賬面價值置換為金融債券(央行票據),并以競標的形式賣給資產管理公司。
而農行的方案是,與財政部建立共管基金,將所有需要剝離的不良資產劃入共管基金的賬戶。
與工行方案不同的是,財政部將委托農行來處置這部分資產。潘功勝表示,這一方案主要考慮了農行不良資產的構成特點。
農行的不良資產筆數多、單筆金額小,平均每筆金額僅7萬元,分布的區域也很廣。這樣的資產剝離到資產公司并不是好的選擇。并且由于資產管理公司在地市以下都沒有網點,“即使撥給了資產管理公司,也會回過頭來委托給農行處置。”潘功勝表示。
潘功勝介紹,共管基金的償還主要由四部分組成,包括財政部持有農行股權的分紅、農行每年上繳給財政部的稅收、不良資產處置回收的現金,如果財政部在上市后減持農行股票的話,溢價部分也將進入這一賬戶。
潘功勝介紹,農行已經建立了專門的機構、人員來負責不良資產處置,并建立起了完善的制度、體系及技術支持平臺。
一位農行人士介紹,財務重組后,農行剝離的不良資產變成了農行持有財政部等額的優質債權,實際上是用共管賬戶置換了農行的不良資產。以后每年進入共管賬戶的資金,在共管賬戶上過賬后,再用于償還財政部對農行的債權,最終等于又回到了農行。
潘功勝預計,農行將用五年時間完成不良資產的處置。由于農行剝離到共管賬戶中的資產比工行規模大,他預計需要十幾年的時間付清共管賬戶,完成共管基金的償還。
戰略投資者仍未確定
《21世紀》:匯金確定向農行注入約190億美元,這一注資額是如何確定的?
潘功勝:這一數字實際上是倒推出來的。我們根據農行重組后總資產的規模,計算了農行的加權風險資產總額,再按照資本充足率達到8%的要求進行推算,最終確定匯金公司注入等值于1300億元人民幣的外匯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