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中小企業應對經濟降溫 > 正文
——中小企業如何“過冬”
全國今年上半年6.7萬家規模以上中小企業倒閉,超過2000萬工人被解聘。 融資難、成本攀升,人民幣升值,導致中小企業陷入困境的原因都有哪些?又將會對社會、經濟帶來怎樣的影響?政策調整,放松信貸規模,破解中小企業生存發展的難題,我們又該遵循怎樣的思路?《新聞1+1》正在解析。
演播室主持人(董倩):歡迎收看《新聞1+1》,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優勝劣汰是法則,而且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生存和發展應當說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根據我們的統計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在我國有6.7萬家中小企業倒閉,那么這是不是一個正常的數字?另外在我們國家出現這樣一個現象,到底是中小企業自身出現了問題,還是說外部環境出現了問題?問題有多嚴重?另外我們知道這些時間以來,樓市出現問題,紛紛要求政府要出手救樓市,股市出現問題,紛紛要出政府要手救股市,那么現在中小企業的發展遇到了問題,政府是否要出手去救中小企業,這些問題就是我們今天節目要關注的一些問題。
今天我們特別請到了財政部財科所的文宗瑜主任幫助我們解讀。首先我們還是通過一個短片了解一下最新的情況。
解說:在這篇被各大媒體紛紛轉載的報道中是這樣描述的,人民銀行已同意調增2008年度商業銀行信貸規模,鑒于小企業融資的主力銀行主要是地方金融機構,本次調整采用區別對待的方式,對全國性商業銀行在原有信貸規模基礎上調增5%,對地方性商業銀行調增10%。分析人士表示區別對待政策反映了央行緩解小企業融資難的政策意圖。
仔細看這篇報道就會發現,報道中的消息來源僅僅是本報記者從銀行權威人士處獲悉,而并沒有任何相關部門的權威發布,然而就是這則似乎連準確性都尚待考證的報告卻激起了媒體和民眾如此熱情的反映,也許在這個中小企業異常困頓的時期,人們在通過這種方式表達一種對政策的熱切期待。
的確,自從年初實施從緊縮貨幣政策以來,資金本已緊張的小企業融資瓶頸更加突出。據銀監會統計,今年第一季度各大商業銀行貸款額超過2.2萬億元,然而只有約3000億元落實到中小企業,僅占全部商業貸款的15%,比去年同期減少了300億元,而來自國家發改委的分析報告則顯示,上半年全國有6.7萬家規模以上中小型企業倒閉,其中紡織行業中小企業倒閉就超過1萬多家,三分之二的紡織中小企業面臨調整。
賀鏗(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中小企業這個范疇可能至少有一半的企業現在是遇到了大小不同的困難。
陳立楠(曼瑞德自控系統樂清公司總經理):我們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愿意承受更大成本的民間資金,另外一種就是選擇企業縮小規模、裁員,只能用這種方法。
解說: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在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嚴重影響企業生存狀態,尋求解決之策成為各方當務之急,而眾多中小企業所面臨的困境也顯然已經進入了政府高層的視野,整個炎熱的7月,中央政治局常委們密集的趕赴沿海省市,實地調研中小企業存在的問題。(文章來源:中央電視臺)
小調查 |
相關熱帖: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