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反壟斷法8月1日實施 > 正文
今年6月,利樂在給中國客戶的信中表示,“盡管有關反壟斷法的一些具體執行細節尚未公布,但過去幾個月來,我們已經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對現行的業務政策、經營行為和合同條款進行了深入分析。”并表示,“將確保利樂的經營活動符合反壟斷法的要求。”
按照反壟斷法規定,該法制定的目的是“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可在電力電信、鐵路、航空等領域,不乏侵害消費者利益的事件發生,漫游費、火車票退票費、高速公路收費、銀行通存通兌費、跨行取款費等費用屢遭質疑,為何國有企業反應淡然?反壟斷法對國內企業并購重組和產業政策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一家國有企業副總的觀點很有代表性:“美國石油石化也就幾家,反壟斷法反的是壟斷行為,不是規模,它的實施對于國有企業是有利的。”
對此,一直對“電力電信石油石化沒有一家壟斷”持批判觀點的黃勇認為,“這些都是國家實行準入管制的行業,并且實行非由企業自主定價的價格管制,沒有經過充分競爭,怎能稱不是壟斷呢?”
如果有達成壟斷協議或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一樣受規制。黃勇說,但是對于價格受管制的企業,價格方面若有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應該由價格法管,除此之外,反壟斷法可以管。
“反壟斷法是市場化進程中一部里程碑式的法律,盡管它的規定還很原則,也缺乏可操作性,但它向人們彰顯了一種趨勢:任何企業都要有公平競爭的意識。”黃勇說,預計今后會有很多主體向國有企業、外資企業挑戰。
訴訟浪潮勢不可擋
按照反壟斷法規定,“經營者實施壟斷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這意味著對于涉嫌壟斷行為,利益相關主體除了向執法機構舉報外,也可以直接提起訴訟。
黃勇說,“很多企業問怎么辦?反壟斷訴訟擋都擋不住,只能應對。這對司法機關而言也將是全新的挑戰。”
據悉,在國外,反壟斷訴訟以及執法機構對涉嫌違法行為的認定都是很謹慎的,其中涉及到大量的技術性的數據分析和經濟分析報告,而且不管是行政提起的調查還是司法訴訟,都要經過漫長的時間,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最終得出慎重的結論。
據了解,國外沒有消費者提起反壟斷訴訟,案件要么是行政機關提起,要么是競爭對手提起,因為這類訴訟非普通人能耗得起。
業內人士分析,微軟、英特爾、利樂都有很大可能成為“第一被告”。
目前,很多企業盯上了微軟。互聯網實驗室董事長方興東表示,由互聯網實驗室牽頭、聯合各領域數十名專家學者組成的項目組完成的《中國高科技領域壟斷狀況調查報告》即將推出,并希望通過與國內廠商的聯合訴訟為反壟斷法啟蒙。
專業人士分析說,反壟斷案的背后實質都是跨國公司與競爭對手在各個國家、各個市場展開的較量。
面對反壟斷法的實施,國內壟斷企業也將難以幸免。專家分析,“雖然法院是否受理還需要最高院出臺司法解釋,但畢竟將給企業帶來壓力,并讓企業重新認識競爭秩序。”
在國外被稱為“經濟憲法”的反壟斷法,實施之后到底效果如何?黃勇說:“這部法律在中國現階段還起不到‘經濟憲法’的作用。反壟斷法的實施有賴于與市場經濟的互動,市場越成熟,反壟斷法作用越大。(作者: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