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經濟滑向滯脹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3日 12:08 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
全球經濟滑向滯脹 目前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已經有50個國家及正在經歷兩位數左右的通貨膨脹率,這涵蓋全球42%的人口,總數達30億人。要知道這一切的轉變就在一年之間,這是一個讓全球驚訝的現象。 這似乎在宣告全球經濟高增長低通脹時代的結束。盡管這只是由一個看似偶然的事件引發——美國次貸危機,由于危機爆發,美國大幅降息,美元走弱,進一步推高國際原油價格和國際糧食價格。 上述兩項關鍵性價格的暴漲,由此引發全球眾多國家和地區經濟狀況急劇惡化和通脹率迅速攀升。當然,通脹率攀升也包括美國在內。“美國次貸危機宣告了美國分享全球化紅利的終結。”一位資深的金融市場人士評論說。 “全球化紅利”是指這樣一種情況:在美國這個低儲蓄率的國家,過度消費者進口自中國等地的全球廉價商品,廉價商品推低了美國通脹率;中國等凈出口國又轉手將大量貿易盈余資金投放到美國國債市場,壓低了美國長期國債利率,為美國生產投資輸送廉價的資金。 前些年外部資金的大量涌入,以及住房按揭結構性金融工具的廣泛應用,造就了美國房地產市場的繁榮,成就了一個個美國家庭的房產夢想。但物極必反,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大量資金涌向商品市場,而不像以前一樣青睞美國國債,進一步推高了國際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其結果是美國能獲取的廉價資金出現了短缺,美國進口原油也不再如以前廉價。 當然,中國等提供廉價資金和廉價商品的國家,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本身也在產業結構升級和轉型——向重工業化邁進。這就需要大量原材料和石油,這也是中國煤炭價格、石油價格高漲的一個原因。這種價格高漲使中國高速增長的制造業承受著越來越大的成本壓力,而且中國廉價勞動力的逐漸消失和勞動力成本的上升進一步加重了這個問題。 因此,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都在告別全球化紅利時代,接下來的全球經濟都將可能面臨經濟增長放緩,通貨膨脹高企的滯脹局面。 美國經濟增速從去年的2.7%下滑到2008年一季度的0.9%;歐元區經濟一季度增長速度同比下滑0.7個百分點;而亞洲地區,一季度經濟增長回落高達1.4個百分點。中國在去年三季GDP增長高達12.2%(調整后),今年一季度已回落到10.6%(見圖2)——經濟放緩已彌漫了整個世界,所有主要研究機構對世界經濟和各大經濟板塊的增長速度做出大幅下調的預測。 因此,可以預見中國經濟未來所面臨的外部環境正在惡化,并且可能不是一個暫時性問題,而是一個中期問題。 未被重視的中國經濟增長下滑風險 通脹高企已經顯現。國際石油價格飆升、鐵礦石價格瘋狂漲價,這自然加大中國進口支付。期間,盡管人民幣升值,降低了原材料等商品的進口成本,但不能阻擋由于貿易順差增長率下滑帶來的中國經濟增長放緩。 來自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8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率達到10.6%。這一數據是采用生產法計算出來的,也就是國民經濟各行業在核算期內新創造的價值和固定資產的轉移價值的總和,也即國民經濟各行業增加值的總和。但如果用投資、消費和凈出口和政府支出的四部門支出法來核算中國GDP增長率,目前中國經濟增長的官方數據可能被高估。 其中的原因在于貿易順差對中國GDP增長率的貢獻放緩。2008年一季度,中國貿易順差同比下降11%,而去年同期是增長47.7%,這意味著在其他三部門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不變的情況下,2007年2.7個百分點的貿易順差貢獻率將不復存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任若恩教授對本刊稱,“貿易順差的因素顯然對于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長不再有任何貢獻,因此由于貿易順差負增長的影響,應該從11.4%的GDP增長率中扣除2.7個百分點,結果變為8.7%。” 此外,由于一季度投資的實際增長率下降,GDP增長率也將降低1.1個百分點,消費的情況與去年全年持平。由此,按照支出法粗略估算的2008年一季度GDP增長率為7.6%(見本期文章《當前需要采取刺激內需的政策》)。 任若恩教授的分析提醒我們,目前對中國經濟所面臨問題的研究,可能存在嚴重的認識不足,甚至需要政府部門改變立場,改變緊縮性的宏觀調控方向和手段。任教授擔心,如果不能充分認識到經濟增長下滑的風險,未來甚至可能會像1998年陷入保經濟增長的困境。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