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負資產方程式:購房者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6日 16:09 北京晚報
6月中旬,地產大亨潘石屹突然拋出言論稱:如果繼續實施非常從緊的貨幣政策,中國有可能會出現負資產家庭。此言一出,立即引發眾學者的強烈批駁。 究竟什么是負資產?它會給生活帶來多大程度的影響?又會引發什么樣的連鎖反應?對于那些一臉茫然的普通購房者而言,這個陌生的詞匯仿佛是方程式中一個捉摸不定的未知數,更多的恐慌僅僅是因為,我們還沒來得及學會這道算術題的破解方法。 忽然一夜“負資產” “你說,我買的房子會不會淪為負資產?”6月的最后一晚,張晶忐忑不安地給朋友發送了一條短信。去年底時,她在北京東郊以每平方米4500元的價格購買了一套新房子;但是就在半小時前,她從業主論壇中意外地看到,這套令她背負了20萬元貸款的房子,如今的價格已經降至3800元。更令她感到心涼的是,有人認為房價下跌是開發商布下的“陷阱”,號召新業主們集體談判退房。 張晶并不打算加入到退房的談判中去,但她仍然擔心房價會進一步下跌,因為按照同事們議論時的說法,一旦房價跌至比她的銀行貸款還低時,這套房子便將成為理論上的負資產!柏撡Y產意味著不但一無所有,而且比一無所有更悲慘”。網絡百科中對這一詞條的解釋以一句聳人聽聞的結語來收尾。 “香港人,哪個沒有經歷過負資產?”對于張晶的緊張反應,公司里的香港上司朱先生感到有些好笑。1994年時,朱先生曾將500萬港元投在樓市中,另外還有約200萬港元的貸款,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后,他便淪為負資產階層,直至三年前才徹底擺脫這個頭銜。香港金管局將負資產解釋為“未償還貸款額超過住房當前的市值”,按照這一定義,高峰時香港負資產個案曾超過10萬宗。 第一根“保險絲” 也許張晶的憂慮僅是杞人憂天,也許朱先生的經歷已成過往云煙,但在南方一些城市,負資產正在成為購房者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而深圳則成為一個非常具有典型性的范本城市。潘石屹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保險絲”——要出問題這里會先斷。 過去兩年中,深圳一直擔任著房價高企的領跑者。2005年,深圳新房價格陡增至每平方米7000元;2006年突破1萬元;去年10月份深圳新房價格為每平方米17350元。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只要房價回落30%,負資產情況便會出現;而根據深圳市國土和房產資源管理局披露的數據,今年5月份深圳一手房交易均價已跌至每平方米11014元,降幅達36.5%,已經超過負資產可能出現的臨界值。而按照當地媒體的說法,去年4至7月高位成交的房產,大多已淪為負資產。 但愿這只是一句笑談。此前央行在發布《2007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時已經預警,特別提出對深圳去年4至7月發放的個人住房貸款予以關注。銀行業人士目前普遍認為,負資產導致的斷供只是少數現象,整體房貸質量仍然正常;由于斷供會導致個人信用受損,除非萬不得已,購房者不會輕易采取這一舉措。但問題是,負資產范圍是否會進一步擴大?少數斷供現象會不會形成“集中爆發”?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