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銀行孤身犯險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8日 12:49 21世紀經濟報道
商業銀行“孤身犯險”? 無論是走正規渠道,還是涉足灰色地帶,獲得外匯貸款的企業都能將匯率風險的包袱甩給了商業銀行。 而由于各行的外匯資金普遍不足,只能通過市場買入美元,并承受人民幣升值壓力。某種程度上說,銀行對匯率風險的承受能力決定了其從事外匯貸款業務的動力。 “類似2月份那樣的外匯貸款猛增是不可持續的。”前述大行國際業務專家稱,“現在國內銀行全面收緊外匯貸款,想要貸款不容易。” 銀行壓縮外匯貸款的動因是外匯頭寸緊張。上述大行國際業務專家直言,導致2月份外匯貸款猛增唯一的解釋是企業需求強勁,“否則,銀行壓縮得這么厲害,增長還能如此強勁”;但這種猛增等于透支了銀行手中的外匯頭寸,故而不能持續;雖然需要維護客戶關系,但各行手中的外匯資金確實已經捉襟見肘,外資銀行也是如此。 在壓縮外匯貸款的同時,各家銀行還寄希望于提高貸款利率,拓展中間業務收入等方式來彌補外匯貸款的匯兌損失。 “不僅僅是潛虧的概念,現在做外匯貸款是實實在在的虧損。”上述國際業務專家如是說,目前來看,匯率風險是從事外匯貸款的商業銀行所面臨的最主要的風險。 這位專家解釋道,2007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6.8%,今年預期升值7%至10%,從事美元貸款業務,僅匯率損失一項就達到7%左右,所以,只能提高利率。此前,美元貸款利率在LIBOR基礎上加200點已算比較高,但現在有的銀行已經加到500點。 但各家銀行還必須考慮到,如果貸款利率太高,客戶也談不下來。“按照目前較高的利率,對銀行而言,在境內大幅投放外匯貸款仍然是一項風險較大的經營活動。”上述國際業務專家續稱,而能夠對沖匯率風險的工具還是太少,外資銀行憑借母行優勢,可以將境內美元貸款做成金融衍生產品,在境外做風險對沖,但中資銀行還沒有這種優勢。 “一些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壓力很大,雖然在外匯貸款的資產業務上虧一點,但可以從中間業務收入上進行彌補。”前述大行國際業務人士稱。但與匯兌損失相比,中間業務的收入還是微不足道。 “尤其在當前各行外匯資產負債期限錯配的背景下,市場上美元的融資成本較高,所以,從單筆交易來看,美元貸款在利差上也可能面臨損失。”上述大行國際業務人士坦言。 (本報記者蔣云翔對本文亦有貢獻)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