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小井莊草根金融生死劫(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3日 13:56 經濟觀察報
而小井莊則不同,所需資金主要用于農產品收購、運輸工具購買或辦廠等,資金需求額度較大,按照合作社章程規定,貸款戶可以貸款2萬,“做大生意的規矩村民”則可以兩次貸款,共4萬元。據了解,最小的一筆貸款是1.3萬元,在村民看來,數額小的話“沒有多大用處”。 實際上,正是這一不同造成了后來的危機。 2005年12月,小井莊金融合作互助組織正式運營。以3000元為一股,第一批共有23戶村民參加,集資7.2萬元(其中一戶出了雙股),安徽大學中國三農問題研究中心則配股15萬元,資金總額22.2萬元。 按照各戶主議定章程,民主選舉了由主任、會計各一名,監督員三名組成的五人管理小組。高中畢業、辦過大米加工廠的李祖全是村里的 “能人”,在這次選舉中,他被村民委以重任,當選為合作社主任。 沒有參加合作社的村民抱著懷疑的目光,觀望著眼前發生的一切。然而合作社貸款的低利息和方便性還是讓他們中的不少人“動了心”。 在合作社內,所有貸款只需要五位管理人員一致同意,立刻就能拿到借款,7厘2的利息遠比信用社的要低,最值得稱道的是方便。“向信用社貸款很難,即使請客送禮,也不一定就能貸到。”一位村民抱怨說。 2006年,合作社在小井莊扎根,并深得人心,隨后,又有十余位村民入股合作社,一度,合作社資金規模接近40萬元。2006年底,村民每股分紅145元,在這個時候,包括村民和試驗組織者在內,誰也沒有對 “小井莊試驗”的未來產生過懷疑。 尷尬 安徽省政府參事室參事何開蔭介紹說,小井莊的合作社有別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興起的農村合作基金會,它完全采取封閉運行,所有籌集的資金只向社員發放,不向外發放,不作其他用途。而后者則是開放的,更像現在的村鎮銀行。 不吸收存款,這是小井莊社區金融合作社的底線,也是與其他金融機構的一大區別。 然而,合作社的“紅火”,讓何開蔭產生了一個想法,能不能突破這個底線,把合作社升格成一個農民自己的鄉村銀行呢?為此,他寫了一份“關于創建全國第一個農民自己辦鄉村銀行的建議”,并上報安徽省政府。 2007年1月22日,是何開蔭提交建議兩周后,銀監會出臺了放寬農村金融機構準入條件的文件,同時還頒布了關于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民資金互助社的三個暫行規定。在后來的農民資金互助社試點中,小井莊未被提及。 更為尷尬的是,包括小井莊在內的許多農民資金互助組織,均被置于“非法生存”的境地。因為按照規定,農民資金互助社“在行政村設立的,注冊資本不低于10萬元”,“有符合任職資格的理事、經理和具備從業條件的工作人員”。張德元感慨,有幾個農民具備金融業的從業資格? “小井莊試驗”終究沒有升格,但是其經驗卻得到了推廣。 張德元教授介紹說,安徽省的扶貧基金最初是分到貧困縣各個村鎮的,后來省里轉變思路,開始在金寨、霍山、太和三個縣試點,將原本分給各村的扶貧基金集中起來,在每個村創建一個基金會,具體操作正是仿效小井莊模式。據了解,這一做法已經在全省29個貧困縣中推廣。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