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記者廖志慧、見習記者張茜、通訊員陳穎)昨日召開的全省國有資產監管會議上,39家省出資企業與省國資委簽訂經營業績目標責任書:今年力爭實現營業收入增長20%,實現利潤增長15%。
薄薄一張紙,責任重如山。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經營困難增加等不利形勢下,省屬國企如何克難攻堅布局新一輪國企改革?
去年營業收入增25.4%
產權交易額僅次于直轄市
去年,39家省出資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224.01億元,同比增長25.4%,上交稅費34.13億元,同比增長6.4%,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深化改革、攻堅克難,國企成為復雜環境下保增長的“排頭兵”。
改革改制加快推進。截至去年底,全省列入規劃目標的50戶大型國有企業和100戶國有骨干企業的改制任務全面完成。省聯發投、鄂西圈投、省交通投等5家投融資平臺公司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累計完成投資1156.67億元,融資1120.84億元,帶動社會投資3938.98億元。
調整重組頻頻出招。去年,省航道公司劃轉省交投,省糧油集團劃轉省長江投,省醫工院劃轉宏泰公司,深圳寶豐公司國有股東權利全部移交三環集團,醫藥保健進出口公司劃轉大冶有色集團……部分重組整合項目付諸實施。
央企對接項目加速“落地”。截至去年底,2011年的85個簽約項目已全部進入報批審核或開工建設階段。其中已完工項目3個,投資額10.4億元;已落地在建項目68個,到位資金324.79億元;在建項目的數量和投資額分別占簽約項目的80%和74.71%。
以武漢光谷聯交所為龍頭的產權市場整合完成,各類產權全面進場交易,全省統一,覆蓋多種經濟成分、多功能、多層次的綜合性產權交易市場基本形成。去年,全省產權交易市場成交總額710.62億元,居京、津、滬、渝之后的全國第五位。
“省級隊”實力偏弱
總資產報酬率低于銀行利率
喜中有憂。省國資委主任楊澤柱坦言,當前國企改革要克服“疲勞”、“畏懼”、“疑慮”等癥結,要憑智慧和勇氣克難攻堅。
省出資企業是湖北的“省級隊”,是“五個湖北”建設的生力軍,當前尚未起到“駕轅之馬”和“底盤支撐”的作用。去年,39家省出資企業資產總額在全國排21位,在中部六省排第四位,企業平均資產規模不到央企的4%,完成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利潤和稅金只占全省國有及控股企業的5%。
省出資企業的產權多元化改革還未全面推開。39家省出資企業中,有23家是國有獨資,全年研發經費4億元,僅占銷售收入的1%,多數企業資本運營、營銷管理、技術領軍、國際化經營等專業人才匱乏,企業盈利水平偏低。去年,省出資企業的總資產報酬率只有2.36%,不僅低于全國同級企業平均水平1.04個百分點,還比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低0.9個百分點。
省國資委分析,究其原因,既有宏觀不利因素影響,更多的是我們自身思想不夠解放,改革不夠徹底。
加速優勝劣汰
三年后省屬國企減至20家
按“十二五”規劃,二三年后,我省出資企業將由目前的39家減少至20家,使全省國有資本的80%集中在產業鏈的關鍵領域、產權鏈的核心環節、價值鏈的高端部位,集中到傳統優勢產業和戰略性、基礎性產業,集中到有競爭力的大公司、大集團,集中到企業的主業。
下一步,國企改革何去何從,突破口在哪里?
楊澤柱說,突破口就在股權多元化、資產資本化、股權激勵化,借此“把產權盤活,把資產盤活,把團隊盤活。”
他認為,在公有制實現形式上,有的企業可以整體劃轉,有的可以合并重組、股權代持,有的還可以增值擴股、整體上市等。“總之,哪條路有利于企業發展,就走哪條路。”“推進國企調整重組,還應在抓大、放小、汰劣上下功夫。”對一批資不抵債、經營虧損的企業,省國資委將實行集中托管,加快解決改制歷史遺留問題,促進其快速退出市場,為優勢企業發展騰出空間和資源。
他說,省出資企業要力爭實現“五個轉變”,即由重視國有獨資、國有控股轉到推進股權多元化;由重視資產規模擴張轉到重視質量、效益;由重視投資、重建設轉到大力融資、帶動社會投資上來;由重視經營者業績考核轉到加強對經營者激勵和同步提高職工收入水平上來;由重視發展環境轉到重視企業法制建設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