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振
“廠房租不出去,投資商也沒有錢了,這些樓房已經爛尾一年多了。”2013年1月15日,在武漢市漢南區美國新都市工業城鎮(下稱“新都市城鎮”)營銷展示中心,一名工作人員指著附近一棟16層的公寓樓和5層的員工食堂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新都市城鎮本來是個旨在吸引美資企業入駐的工業園,現在這個能容納200家企業的園區一片荒蕪。
本報記者調查得知,不僅是新都市城鎮,位于武漢市郊區的卓爾生態工業園、蔡甸區天潤工業園、黃陂前川新城工業園等多個工業園區普遍存在著廠房空置、工業用地撂荒的現象。記者粗略估算,這些工業園總體占地面積超過1萬畝,規劃引進企業1500家左右,實際上目前只有入園企業50家左右,空置率高達90%以上。
武漢市漢南區政府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員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都市城鎮等已成為政府工作當中一塊難啃的“骨頭”,而且“寄望近期就能改善空置狀況不太現實”。
成荒涼“孤島”
新都市城鎮可以容納200家企業入駐,目前園內共計入駐18家企業。
新都市城鎮位于武漢市漢南區紗帽街,規劃用地面積1000畝左右,分三期開發,毗鄰著名的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與武漢光谷也隔長江相望,但如今這片土地卻成了一個荒涼的“孤島”。
1月15日,記者在新都市城鎮看到,整個園區荒草叢生,2008年就建成的一些廠房到現在還大面積空置,一棟16層的員工公寓和商務酒店,以及一棟5層的餐飲、食堂等配套設施已經成為爛尾樓,樓房蓋了一半就停下來了,施工吊塔上已經布滿了鐵銹。
但記者獲得的招商資料顯示,該項目“采用美式工業園設計理念,克隆美國工業城鎮模式,將生產、生活和生態有機融合,打造永不落幕的新型國際化工業城鎮”;項目計劃投資20億元,打造企業總部區、辦公研發區、加工生產區和配套服務區等七大功能板塊,計劃引進生物科技、高科研發、光電子通訊、文化創意等產業。
據記者了解,新都市城鎮可以容納200家企業入駐,自2008年12月一期工程完成以后,曾經簽約過9家美國企業,但這些企業已經全部撤退。目前,園內共計入駐18家企業,主要是食品、飲料類的生產企業和金融制品、精密儀器類的本土企業。
武漢鑫都精密儀器有限公司是18家入園企業之一,一名員工告訴記者,該公司入駐新都市城鎮已經1年多了,但到目前為止,還經常遭受水電供應不足的影響,很長一段時間公司的生產用水是靠園區的施工用水管道來解決的。
一位曾到新都市城鎮考察的機械加工企業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員工公寓等設施不完善,入駐工業園需要自己找地方租房解決員工的住宿問題,對于一家擁有將近百名員工的企業來說,這絕非易事”,因此這家機械加工企業最后“只能放棄入駐打算”。
武漢鑫都精密儀器有限公司員工告訴記者,該公司一部分員工直接住在辦公樓里面,還有一部分人在武漢市漢南區租房。
曾被譽為“永不落幕工業園”
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新都市城鎮三易定位,未來能否“復活”還未可知。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新都市城鎮2009年曾被評為“中國最具投資價值的工業園”,而且還被列入漢南區“百億園區”計劃重點扶持項目、武漢市重點建設項目。從“永不落幕的工業園”到一座“工業空城”,新都市城鎮何以出現如此巨大的轉變?
記者調查發現,招商定位的幾度更改,注定了新都市城鎮走向“落幕”的命運。
新都市城鎮最開始的定位是“武漢香港工業城”。本報記者從武漢市漢南區政府、招商局等部門多方求證以后得知,2005年初,武漢市政府從城市經營角度出發,以投資主體結構多元化為目標前往香港招商,香港商人陳潔進入地方政府官員視野。經過多方洽談、協商,“香港工業城”最終立項,由陳潔旗下的香港·武漢華樂地產拓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
按照最初的定位,“武漢香港工業城”主要結合香港企業管理特征,依托武漢市漢南區優勢產業打造汽車零部件、農產品深加工和產品研發基地;不過,最終在區位上很難和與之毗鄰的“中國車都”——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相競爭,后來被迫將定位變成了主打超市小包裝食品、食品精深加工和綠色保健飲品等。
這個定位也沒有堅持下來,隨后這里又被改為“新都市城鎮”。按照當時的招商宣傳口徑,新都市城鎮的招商定位中,60%為美國客戶,10%為歐洲客戶,產業以IT和光電子產業為主。
但金融危機的持續發酵讓新都市城鎮的定位再次成為敗筆——美國人和歐洲人陷入到金融危機、歐債危機的泥潭,哪兒還有余力跑到中國的中部擴張?失策的定位導致新都市城鎮慢慢淪為“工業孤島”,目前入駐的企業主要是食品飲料等行業,與此前的定位大相徑庭。
漢南區招商局一位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坦承,新都市城鎮廠房大量空置主要還是產業園區定位出了問題,加上投資商資金短缺無力繼續完善配套,最終導致招商問題難以解決, “未來將結合實際改變工業園定位,招商的行業方向也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
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新都市城鎮三易定位,未來能否“復活”還未可知。
誰來“兜底”?
實踐證明工業園不是圈塊地、掛個牌子就能招商的。
荒廢如新都市城鎮的工業園,在武漢市郊區并非個案,還有卓爾生態工業園、蔡甸區天潤工業園、黃陂前川新城工業園、鄧南農產品生態工業園、新洲區汪集工業園等多個工業園如今都深陷“空城危機”的泥潭。
記者調查得知,蔡甸區天潤工業園處于荒廢閑置狀態,招商中心已經人去樓空,形同虛設;占地面積3000畝的漢南區生態工業園,以農產品、食品加工為產業定位,目前只有一家企業在生產。
已建成5年的新洲區汪集工業園,目前只有一家食品包裝企業入駐;黃陂前川新城工業園2010年年底正式掛牌,規劃占地5000畝,主要面向科技型無污染企業招商,如今園內大半土地處于撂荒狀態,只有3家企業入園。
這些工業園的現狀,與武漢市未來5年工業“倍增計劃”形成鮮明對比。武漢市“十二五”規劃顯示,到2015年,武漢市工業總產值將達到1.5萬億元,力爭突破1.6萬億元,“相當于再造一個武漢工業”。為了緩解武漢市區工業用地不足的情況,武漢市計劃在郊區規劃385平方公里,用于建設9個大的新型工業化示范園,解決一些招商項目難以落地的窘境。在此背景下,郊區已經在建卻處于撂荒狀態的工業園今后將何去何從令人關注。
在武漢2012年7月舉辦的治庸問責電視節目上,新都市城鎮亦被指責“有名無實”、淪為“空城”。當時,武漢市漢南區區長陳平承諾,將會妥善處理園區配套問題,確保入駐企業用水、用電需求。不過,半年過去了,新都市城鎮的情況并沒有得到改觀。
對于投資商香港·武漢華樂地產拓展有限公司而言,新都市城鎮也已經成為甩不開的包袱。由于投資人資金鏈吃緊,債務無法清償,新都市城鎮大部分廠房已被執行司法拍賣,用于清償債務。
對于武漢市漢南區政府來說,新都市城鎮同樣也是“無法承受之重”。本報記者輾轉獲得的土地出讓信息顯示,最初,新都市城鎮項目土地出讓價格僅為4.6萬元每畝,一期工程共出讓325.42畝土地,土地出讓金僅為1496.9萬元,對照目前動輒每畝百萬元的土地價格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損失。
武漢市社科院研究員黃紅云不無憂慮地表示,實踐證明工業園不是圈塊地、掛個牌子就能招商的,如果沒有科學的規劃、切實的配套和得力的協調,別說工業沒法實現倍增,“半拉子”的工業園項目也會拖累地方政府的。
漢南區政府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員也表示,寄望近期改善一些工業園空置現狀是不太現實的。
武漢
問題
1.定位不斷搖擺
從最初旨在吸引香港企業的“武漢香港工業城”,到旨在吸引美國企業的“美國新都市工業城鎮”,再到目前以食品、飲料等企業為主。
2.缺水、缺電,配套不足
企業生產用水需靠園區施工用水管道解決等。
3.區位無優勢
周邊有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武漢光谷的競爭。
后果
招商陷入困境
一個能夠容納200家企業的園區,目前只入駐了18家企業,空置嚴重,成荒涼的“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