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門:在穗外來工225.23萬人達歷史最高值
2009年,廣州招工市場坐了一回“過山車”。上半年受到金融危機影響,工廠普遍收縮用工,崗少人多,“揾工難”之聲不絕于耳;下半年,七八月是個重要轉折點,經濟回暖跡象明顯,隨著訂單數量的增加,工廠用工需求大量釋放,招聘市場上供求雙方兩相歡。時間到了春節前,訂單雪片般飛來,外來工候鳥般返鄉。數場招聘會上,工廠說,我們真的招不到人,生產缺口沒法填。
廣州的民工又“荒”了嗎?近日,廣州市人力資源中心市場發布數據,截至2009年底,廣州市人力資源市場的求人倍率為1∶1.11,基本“一個蘿卜一個坑”;而在真正“民工荒”的2005年,求人倍率為1∶1.54。另一個數據也反映了廣州外來工數量的總體水平:根據勞動部門權威外來工勞動備案登記數,在穗外來工在2009年底達到225.23萬人,同比增加50萬,達到歷史最高峰值。也就是說,廣州民工不荒。
外來工不少,求人倍率不高,為什么節前用工進入警戒期?民工沒“荒”,企業為什么慌了?“候鳥族”的外來工,返鄉過年之后還會回來嗎?節后招工樂觀與否,還是一個未知數。
1月20日,廣州市千人創業萬人就業招聘會現場,廣州市白云區某照明設備有限公司正在設攤招人,現場負責人張先生說,“公司訂單已經排到了今年6月,廠里人不夠用,尤其是普工,老員工部分回鄉過年去了,現在出來招人,簡直搶都搶不到”。
缺工,返鄉,兩者間有沒有必然聯系?“每年這個時候,外來工返鄉都是正常的,今年節前缺工,根本不是外來工集中返鄉造成的”,廣州市人力資源中心市場主任張寶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來自廣州火車站的現場采訪也從側面證實了這一觀點。
1月20日,臨近春運,傍晚6時的廣州火車站廣場上人流涌動。來自湖南汨羅的楊興提著大包小包正在買票,他準備回家。“早點走,票好買,跟單位請了假,回去跟女朋友把婚事辦了”。1980年生的楊興,畜牧專業畢業,3個月前,經熟人介紹到廣州天河區黃埔大道西一家公司當建筑模具工,目前日薪150元,月賺3500元以上。“感覺在廣州找工作還挺容易的呀,工資也基本滿意”,他說,打算節前就回廣州,過年不回家了。
與楊興一樣趕著回家的,還有貴州來的張春晴,她在廣州一家飯店做服務員,“把假都攢了,提前回去過年”。滿載渴望,踏上歸途,每年的這個時間節點上,這里,都充滿濃郁的思鄉情緒。從1月15日開始,火車站的旅客明顯增多了,廣場保安老黃告訴記者,“最主要的人群還不是回鄉的外來工,寒假到來,學生客流為主,還沒有進入民工返鄉高峰期”。
外來工到底去哪兒了?招工市場的供求矛盾為什么在這個時候特別凸顯出來?
現象
受到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上半年珠三角制造業經歷了一個用人緊縮期,“揾工難”的聲音一時沸沸揚揚。而經濟復蘇則帶來了訂單的復蘇,也帶來了下半年職場供求的兩相歡。
曾經緊縮:成本造成的調整
“(上半年)根本不敢招工,除了節后開工例牌的招聘外都縮水大半,通常是招聘旺季的第一季度,工廠都死按住不要人”,張先生說,整個4月份,全廠一個人都沒招,訂單少了,開工不足,養不起人,“出于成本考慮,只有一些老員工被留下來,員工福利和休假時間相應減少”。番禺某五金塑料制品廠負責招工的鄒先生告訴記者,工廠最多時有800名員工,到2009年4月份,已經減到只剩500人,只能維持最低生產要求,“工人都排隊來廠里找工作,我們都不用出門招人”。
事實上,2009年第一季度,各大招聘會都是爭飯碗的多,“揾工難”的聲音不絕于耳。上半年,廣州勞動部門提供的統計數據是,飯碗減少了15萬個,大學生的工資預期降至1500元/月,比外來工還低300元。但是,第一季度,70.9%的穗企經營狀況正常,只有1.2%的企業處于“停產停工或瀕臨倒閉”狀態。
截至2009年3月底,廣州市“春風行動2009”舉行了108場招聘會,有9300多家企業進場,提供27萬多個崗位,共32萬多名求職者進場,達成就業意向的約有13萬人。由統計數據可看出,企業提供的崗位與求職者的人數依然存在距離,崗位略顯不足。據統計,2009年2月廣州的求人倍率為1∶1.04。3月求人倍率曾跌破此比例,基本是一個崗位一個人求職,但進入4月份后,比例有所上升,基本在1∶1.04左右波動。
突然釋放:回暖帶來的爆發
從2009年5月的求職趨勢就能看出一些端倪。往年并非招聘旺季的5月份,職場突然熱鬧許多,企業開始要人了。到了6月份,經濟復蘇回暖征兆更加明顯,訂單就是硬道理,持觀望態度的企業終于繃不住了,七八月,企業的用人需求開始大量釋放,這個時候,外來工來廣州找工開始增多,也就是這個時候,楊興來廣州打工,他的感覺是“工作挺好找”。
職場供求兩相歡的狀況,持續到今年1月中下旬開始有了變化。部分外來工提前返鄉,造成工廠用人吃緊。“12月底開始,公司就有外來工陸續申請返鄉,工廠年假11天,有的是回去結婚,加上婚假十幾天,還有人不準假就干脆辭職走人了,人數大約在20人左右”,張先生說,估計他們節后回廠的可能性不大。鄒先生告訴記者,通常工廠的員工流失率在5%—8%,正常水平在6%左右,每月40人左右離職,這個缺口在每月的常規招聘中都基本能填滿,但是年底就非常吃力。“有些廠就更慘一點,就我們工業區,我知道有的廠工人流失率達到10%—15%,很可怕”,他認為“就因為上半年不敢招,7月份訂單開始多了,也不敢馬上擴張,觀望一陣,搞得現在這么緊張,簡直是出來搶人”,他說,“技工缺也就罷了,屬于正常,一直都缺的,現在缺的主要是生產一線的普工,很要命”。
原因
缺工如斯,除了壓抑久了釋放帶來的矛盾,還有什么深層次原因?專家分析,結構性矛盾、薪酬吸引力下降、打工族心態變化、當地就業環境改善造成外來工戀鄉,是幾個主要原因。
結構性矛盾:長期存在
所謂結構性矛盾,簡單點說,就是缺人的崗位招不到合適的人,求職者扎堆門檻低的崗位難找到工。根據勞動部門統計,廣州技工缺口在50萬左右,所以,技工常年缺基本是常態,熟練技工的薪酬一漲再漲,現在基本在3000—4000元/月,2500元/月就得包食宿了。在千人創業萬人就業招聘會現場,來自廣州越秀區的王先生為自己的妹夫找工作,“他在電鍍五金方面做了20年,很有經驗的”,廠方開價1800元/月,他直接搖頭,“太低,以前他在上海都是3000多元一個月,要不是我妹妹在廣州,他都不會回來,這個工資他肯定不會接受的”。
“現在我感覺招聘已經進入了買方市場了”,鄒先生說,技工短缺,廠里都已經想辦法自己培訓,或者跟技校下訂單要人,有經驗的普工也不好找,“最容易招的是文員和基層管理,專科以上都能做,應聘的大把”,工作8小時,月薪1700-2000元,“說實話,還不如普工”,就這樣,往廠里湊的多了去了。
各大招聘會現場的情況基本一致,越是門檻低的職位,扎堆求職的越多,越是冷門的技術類崗位,或者需要經驗的普工,越是難招。
薪酬決定論:
為招人連調三次
鄒先生說,以他們廠為例,現在普工月薪一般1800—2500元,高的都能有3000多元,這還是工廠包食宿的,少于這個數,在這個時間點上,基本無人問津。工廠訂單排到了今年年中,生產催得緊,為了節前趕工,盡量滿崗緩解節后壓力,工廠不但將金融危機中削減的員工福利全部恢復,一年當中還罕有地調薪三次,“除了每年3月例牌調薪,去年7月之后,自從訂單加緊,在10月和12月分別調整一次,每次都是100元左右漲幅”,也就是說,工廠薪酬比2008年整體上漲了平均300元。
薪酬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廣州市最低工資標準在2007年調整到860元,兩年間沒再動過,“860元?開玩笑,這個價錢在廣州根本招不到人,誰敢在招聘會上掛出來?”
近日,江蘇省將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到960元,在薪酬吸引力方面,長三角已經向珠三角發出嚴峻“挑戰”。在制造業發達的兩個三角地帶,爭奪用工資源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近年來,外來工由珠三角向長三角流動的論調反復出現。今年,廣州還要維持860元嗎?有沒有可能動一動?“該調了,不調不行了”,有關專家認為,之前出于金融危機形勢下對企業成本的考慮,廣州最低工資標準按兵不動,但現在情形發生變化,廣州必須有所動作。對此,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有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還沒有定論,廣州將按照省里的決定堅決執行”。記者從廣州市總工會獲悉,廣州的最低工資標準有望調整,“可能會超過1000元”。
最低工資標準上調,對企業直接意味著成本上升,他們能否接受?鄒先生和張先生都認為,現在工廠的薪酬水平已經明顯高于這個數,“對于200人以下的小廠,可能有點吃力,他們的利潤大部分還是出于較低的用人成本,大中型廠家抗風險能力比較強,應該不會有大問題”。
打工心態:
90后流動性更大更難管理
“工廠員工的流動性確實比以前高很多。”鄒先生說,以前的打工者多是為了賺錢養家,能吃苦、愛加班,只要能多掙錢,工作基本很安心,“現在不同了,85后甚至第一批90后開始出來打工,他們沒什么養家糊口的壓力和意識,賺錢自己花,經常覺得工作辛苦就不干走人,比較難管理,流動性很強”。打工者心態的變化,讓工廠管理者逐漸意識到這個問題,但是還沒有好的對策。
在廣州這樣的大城市,工廠包了食宿,每月2000多元的工資,“這些年輕人對存錢沒有太多概念,用起來還是比較瀟灑的”,鄒先生說,買手機、上網、談戀愛,這些都要花錢,很多廠里的小年青,整年都不往家里寄錢,愛玩,不太愿意長時間加班,即使工廠按照規定付加班費。
此外,打工者來源地就業和創業環境的改善也讓越來越多的外來工不愿意離鄉,“在哪都是一樣工作,差不了太多錢,廣州工資高一點,但是大城市消費也高,很多人更愿意與親人在一起,不想出來。”
對策
面對節前招工難,工廠雖然心焦,但是對節后招工普遍比較樂觀,“畢竟年后通常都有大量外來工涌進廣州,趁著第一季度旺季,把人招滿還是有希望的”,可以想見,這是一場硬仗,所以,工廠也拿出看家本領,能留的盡量留,能招的盡量招,最主要的目標還是一線普工。
對策一:
挑訂單,提門檻
既然工人不夠,工廠在接訂單上就要多留個心眼。鄒先生說,因為對訂單排到今年6月,開工不愁,如果訂單來者不拒,可能不能按時完成,到時候工廠損失更大,因此,“我們提高了門檻,利潤率不高的不接了”,節省工時的同時也能降低成本。
對策二:
老鄉帶熟人有獎勵
老鄉帶老鄉,帶來的工人工作穩定性最高。鄒先生說,帶來的工人,做滿3個月,帶人者可以獲得100-200元獎勵,名目是“長途車費報銷”,做滿半年,再獎勵一次,還是100-200元,視對方工作表現而定。
對策三:
工業區現場招人
“在工業區現場招人或者在廠房周圍貼滿海報,加上常規招聘會,這樣的命中率是最高的”,鄒先生多年的經驗告訴他,一線普工,基本不指望通過網絡招聘,“外來工求職,尤其是普工求職,上網的不多,有經驗的普工都是上了一點年紀的,他們沒這習慣”,在工業區招人,招到有經驗的員工的幾率很大,通常效果令人滿意。
對策四:
“利誘”
除了薪水要有吸引力,社保和福利也是留人的重要手段。“特別現在養老保險可以跨省轉移了,外來工知道這個政策的還是比較看重”,鄒先生說,技工進廠就立刻買全社保,普工做滿3個月也主動給買,以前社保率不理想,隨著工人工資上漲,很多人繳費基數上去了,每個月要200多元,“他們覺得還不如直接給錢”,現在廠里參保率達到了80%,養老保險能轉移,醫保有了外來工醫保,繳費低,外來工自己也不用給錢,有些人就比較主動要求參保了。
專題撰文南方日報記者許蕾
實習生劉云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