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胡家源 福建平潭報道
娘宮村渡口,將近十米高的“閩四號”擺渡船一邊緩緩靠岸,一邊搖下船頭巨大的鋼制擋板,架起一座通往碼頭的臨時橋梁。
61歲的船工陳興福先跳下來,大聲指揮著二十幾輛大小汽車從擁擠的船腹里鉆出來。碼頭黃線后面等了許久的兩條車輛長龍終于停止了騷動,開始慢慢向船頭行進。
從娘宮村碼頭出發,到對岸福清市的小山東渡口,相距不過3公里多,卻是平潭縣所在的海壇島對外公路運輸的唯一通道。
陳興福現在是平潭縣交通局渡口管理所的正式職工,但過不了多久,這個擁有130多人和四五艘擺渡船的機構,或許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明年跨海大橋建起來,碼頭不會這么熱鬧了,我們都會被分流。”陳興福指了指碼頭不遠處聳立著的一排整齊的混凝土橋墩,這些橋墩最高三四十米,最矮也有二十多米,中間辟出上百米寬的航道,幾座漂浮在海面上的重型吊臂正忙碌地揮舞著。
這是未來平潭海峽大橋的骨架。
“綜合實驗區”雛形
“目前包括樁基(橋墩)在內的大橋下部結構已經完成了70%,全部390根樁基只剩下33根,預計到2010年9月可以竣工通車。”福建平潭海峽大橋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鄭海濤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這座跨海大橋的總造價達12億元,大部分投資來自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
平潭人做夢都想有一座通往大陸的橋,但眼前這座跨海大橋,或許僅僅是平潭開始進入國家戰略的起點。
2009年5月,國務院發布支持海西發展若干意見后,福建省、福州市相繼出臺實施意見,準備對陸地面積371.91平方公里,海域面積6064 平方公里的平潭島進行整體開發,并決定將平潭島定位為“兩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試”和“海峽西岸經濟區科學發展先行先試”的綜合實驗區。
開發未動,政策先行。在各地優惠政策均被嚴格管控的背景下,國家于此時為平潭開出的“籌碼”不可謂不豐厚。
據了解,平潭縣原隸屬于福清市,該市只是大福州地區的一個普通的地級市;而業已成立的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其管委會主任由福州市委常委、副市長杜源生兼任,同時整個實驗區還享有設區市管理權限及部分省級權限,級別之高,可見一斑。
“綜合實驗區的最后方案將在年內制定,目前已確定的首期基礎設施投資不少于200億元。”平潭縣縣長、綜合實驗區管委會副主任陳文波在廈洽會上表示,未來平潭縣綜合實驗區將在現有一般性財政轉移支付政策不變的基礎上,享受國家對平潭實行的10年內地方級財政收入全留的財政體制,即省、市兩級有關部門列支列收的規費全額返還給平潭。
“其中50%將返還給到平潭投資的企業,對一些具有帶動性質的重大項目,則給予全額返還。”陳文波還透露。
更重要的是,就在廈洽會召開當天,海關總署也派員抵達廈門,與福州市有關方面就境外貿易方式交換了意見。海關總署希望年內在平潭啟動海關特殊監管區建設,如此一來,未來臺商在平潭生產、存儲貨物將與在臺灣本島一樣可以自由出入了。
平潭縣委辦公室新聞科科長丁瑞武向記者透露,規劃中的平潭將包括6個主體功能區。“目前最成熟的是物流園區,馬上要在流水鎮興建一個5萬噸級碼頭,未來可能達到30萬噸級。”據了解,臺灣大榮集團旗下的嘉里大通已經有意入駐。
“海防前線”的尷尬
一直以來,福建省高層都在為整個福建發展的“南強北弱”現象而頭疼。福建南部是傳統的經濟發達地區,由泉州、廈門和漳州組成的“閩南金三角”是福建經濟頗為得意的一筆。但作為沿海省會城市的福州地區——包括福清在內,卻一直是整個福建經濟的薄弱環節,即“相對的洼地”。
如何振興“閩東北”成為福建省歷屆政府的重大課題,也是整個海西經濟區進一步發展的最大瓶頸,尤其是平潭這一棋子更是牽一發動全身。
從地圖上看,平潭島是除臺灣島、海南島、崇明島和舟山群島之外的中國第五大島,其最東端與臺灣新竹港僅相距126公里,是大陸距離臺灣最近的行政縣。在歷史上,平潭一直是東南沿海對臺貿易和海上通商的要地,堪稱海上貿易中轉站,早在宋嘉佑年間,平潭就開始與臺灣通商,兩地互設商行,沿岸一片繁榮。
不過,在兩岸關系趨緊的那一段漫長的時期,“距離臺灣最近”這個顯著的地理特征,卻成為平潭經濟發展的沉重負擔。
直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平潭縣作為首批福建“對臺開放”的四個點之一,在澳前鎮建立了觀音澳臺胞接待站,民間的商貿往來才得到恢復。“當時經常有兩岸的漁民在漁船上做買賣,比如幾十斤黃花魚換一塊臺灣手表。”丁瑞武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臺灣的漁業公司還在海上招收大陸漁民,在臺灣漁船上捕魚。
然而1996年的臺海危機再次打破了這短暫的平靜。受困于不明朗的兩岸關系,平潭社會經濟不僅沒有因為其區域優勢而得到發展,反而變得封閉起來,這里幾乎沒有像樣的工廠,“國家貧困縣”的帽子一戴就是20多年。
“白紙”上的經濟藍圖
如今,仿佛一夜之間,令周邊城市垂涎欲滴的諸多優惠政策就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這讓習慣了默默無聞的平潭人很有些手足無措。“上個月境內外成批的記者來采訪。現在正忙著給海關總署寫報告,馬不停蹄地忙。”丁瑞武如此形容縣政府當下的節奏。
但在船工陳興福看來,這個島縣繁忙的未來似乎已經與他無關了,為平潭服務了幾十年的他很快就要退休回到福州老家了。有時他甚至覺得,娘宮村渡口管理所這一百來號人的命運,已經被令人眩暈的節奏甩回到了上個世紀。
平潭曾以東南水產大縣而聞名全國,平潭島東南的牛山島往西和往南綿延數千平方公里的牛山漁場,曾經吸引著來自臺灣、江浙地區甚至東南亞國家的數萬漁民每年長途跋涉前來捕撈海產。
但由于過度捕撈和沿海污染,進入上世紀80年代后,牛山及附近眾多漁場的資源幾乎消耗殆盡,漁民們想有所收獲就不得不遠涉南海以西的菲律賓、印尼一帶。遠洋運輸的需求日增竟然為平潭帶來了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這個小小的縣城一度在長途海運市場上叱咤風云。
“即使現在,平潭縣每年的海運能力也能達到760萬噸,附近江浙一帶經臺灣海峽到南洋以及相反方向的貨物運輸,幾乎都讓平潭人包了。”吳金泰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一個毫不夸張的事實是,平潭可以占到全國海運市場分包業務的70%以上。
隨之而來的是,大量隱性的億萬富翁在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誕生。但大多數人賺了錢后并不想花在自己的家鄉平潭島,而是早早地在福州買房置業,再尋找機會把戶口也轉移過去。據說,福州近幾年房地產業的發展至少三分之一的業績是平潭富人貢獻的。
“去年(2008年)整個平潭縣實現財政收入僅僅3.2億元,在全國12個島縣里排名倒數第二,僅比得上廣東的南澳島。”吳金泰表示,以至于縣政府本打算在建縣80周年之際修建一座跨海大橋的提議,被整整推遲了17年。
而一灣之隔的福清市由于東南汽車城的落戶和海外僑鄉的關系,去年實現的GDP是平潭的將近10倍。在平潭有這樣一句俗語:“福清的一個工廠等于整個平潭縣,平潭是先保吃飯再保建設。”言下之意,平潭的經濟發展水平只能讓當地民眾“勉強達到溫飽線”。
“福建省選擇平潭這個經濟落后得像‘一張白紙’的地方作為綜合實驗區,意圖很明顯:要在整個海西經濟區制造出一個亮點來。畢竟白紙上好做規劃,實施起來變化也會比較明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當地政府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