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黃河三角洲振翅欲飛之際,一股藍色經濟旋風又吹遍山東全省。在中國最大的半島上,黃河文明與海洋文明以一種特殊的方式交匯融合。
今年4月,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視察山東時指出,要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科學開發海洋資源,培育海洋優勢產業,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
“我個人理解,總書記是希望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成為中國沿海經濟發展和沿海大開發的獨立一極,而且是新的增長極,不是從屬于其他發展規劃與布局的一部分。”8月11日,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高之國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稱。
發展藍色經濟,山東的條件可謂得天獨厚。該省海岸線長達3000多公里,占全國的1/6,港口條件優越,是長江以北深水大港最多的岸段,近海海域15萬平方公里,與陸域面積基本相當,海洋生物、石油、礦產、天然氣等資源富集,同時聚集了全國約三分之一的海洋機構和高層次科研人才。
1992年,山東提出“開發半壁江山,建設海上山東”的跨世紀發展戰略,近幾年來又實施“海洋強省”戰略,成效卓越,2008年山東海洋產業總產值5346億元,占全省GDP的17%,占全國海洋經濟總產值的18%。
但高之國認為,“海上山東”的政策有局限性,比如形成了“陸上山東”與“海上山東”之分,省內沿海與內陸之間發展差距拉大,海洋開發過程中也帶來環境和生態資源等方面的問題,說到底,還是海陸統籌做得不夠,如果藍色經濟區戰略能有效實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走出現有困局。
早在2007年8月,山東省提出了構建“一體兩翼”的經濟發展格局。“一體”是指以膠濟鐵路為軸線形成的橫貫東西的中脊隆起帶,主要包括濟南、青島、淄博、濰坊、煙臺、威海等10市;“兩翼”是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和魯南經濟帶。
高之國認為,在藍色經濟區的全新戰略思路之下,“一體兩翼”應該變成“一軸兩翼”,“一軸”是指山東半島這個陸地軸,兩翼是指渤海和南黃海、北黃海,這樣一來,山東半島的未來就不僅僅局限于陸地,還有廣闊的延伸和發展空間。
6月中旬,山東省委省政府成立了高規格的“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規劃領導小組”,目前正在編制相關的總體規劃及一系列專項規劃。
出席藍色經濟論壇的山東省省委書記姜異康披露了一些主要思路,即在布局上以沿海七市(青島、煙臺、威海、日照、濰坊、濱州、東營)為前沿,全省資源要素為依托,致力于建設我國海洋科技教育中心、海洋優勢產業基地、現代化港口集群及宜居城市群示范區。
他還說,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努力形成三個優勢產業帶,即黃河三角洲沿海高效生態產業帶、膠州半島沿海高端產業帶和以日照精品鋼基地為重點的魯南臨港產業帶。 山東省發改委主任費云良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解釋說,新的“一區三帶”戰略框架下,不同產業帶之間互有聯系,也將保持各自的特色。他還透露,山東省下一步有意將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申請上升為國家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