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健:“重造一個平魯”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韓文/山西朔州報道
2008年12月15日,在平魯區委書記郭健的辦公室,記者看到一幅幅裝裱過的效果圖幾乎把他的辦公室圍成了圈,有“龍鳳呈祥”的五龍洞、鳳凰城的旅游規劃圖,有綜合醫院、博物館等在建工程的設計圖,還有井坪甕城、水街、古城墻的效果圖。
2006年調任平魯區委書記的郭健,近3年的履任中,在教育、三農、城建等方面傾注了大量心血,與他共事多年的同事評價郭健“儒雅但不守舊”。“思維縝密、見多識廣、大塊頭大智慧”都是當地人“聽其言觀其行”后給予的總結。
郭健把他“重造一個區”的宏偉計劃向記者和盤托出。
作為平魯區“一城十鎮百村”規劃的實際“操刀者”, 郭健坦言:“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平魯找到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突破口,找到了農民脫貧致富的根本途徑,探索出一條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的路子,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他從四個方面為《中國經濟周刊》解讀了平魯“城鄉一體化”取得的成效。
第一,縮小了城鄉差別。“一城十鎮百村”建設,是平魯歷史上一次空前的區劃大變革,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革命,極大地促進了區域協調發展,縮小了城鄉差距。城里富、鄉下窮的尷尬局面正在悄然改變;城里美、鄉下靚的面貌正在逐漸顯現,農民獲得公共服務的機會正在與城市居民同步。
近年來,平魯區投資2億元,新建了晉西北一流的高級中學,改擴建了初級中學,鄉鄉建起了一所高標準的寄宿制小學,在全省率先實現了高中、初中辦在縣城,小學集中辦在鄉鎮的辦學格局,并通過多種渠道提高教師隊伍素質,使農村與城市的學生享受到同等的優質教育資源,教育公平的陽光已經灑向山莊窩鋪。
目前,全區農村的戶籍、社保、教育、醫療、就業等各項改革正在向縱深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目標正在變為現實。
第二,改變了農村面貌。“一城十鎮百村”建設,是平魯投入巨資啟動的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建設工程,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使曾經封閉的村莊筑起通衢大道,狹窄的巷道變成了寬敞的街道,低矮的土窯洞變成了整齊的平房和樓房,遍地垃圾變成了茂密的樹林和碧綠的草坪。廣大農民走出大山,進城入鎮,實現了“走平坦路、喝干凈水、住整潔房、過文明生活”的目標。
近三年中,平魯區大力投資通鄉通村道路、大型水利工程、沼氣用戶、網絡文化站等項目的建設。隨著水、電、路、校等基礎設施的日趨完善,廣大農村享受到了公共財政的陽光,極大地改善了生活環境和生存質量。
第三,拓寬了增收渠道。“一城十鎮百村”建設,為平魯貧困山區農民脫貧致富提供了新的機遇和保障。隨著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農民可直接享受到國家和本區的退耕還林還草政策性補償。退耕還林戶每戶享受補助8000多元,種草收入7000多元,牧業、農民外出務工等收入也在增加;隨著基礎條件的改善,農民充分利用區位優勢,服務業逐步形成穩定規模,經濟效益開始顯現。
第四,轉變了思想觀念。“一城十鎮百村”建設,使廣大農民生產生活環境從根本上得到改善,生活習慣、精神面貌、道德風尚、行為規范也在潛移默化中發生著深刻變化。農民從深山中搬出,看到了發展的希望,增強了自主創業的積極性,一部分存有故土難離思想的人,看到搬出來大有希望,就開始主動搬遷。
同時,平魯區依托農民培訓中心,重點著眼青年農民素質提升、農村勞動力培訓、農民遠程教育、新型農民創業四大工程,增強了農民科技意識,提升了農民科技素質,使他們逐步由體力型向技能型、專業型、知識型轉變,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正在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