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特約記者 賈永明
2008年12月8日,深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創意城市網絡認定為“設計之都”,成為我國首個、世界第6個獲此殊榮的城市。為此,我們邀請了深圳的幾位知名設計師,漫談深圳文化創意產業迅速發展的原因和前景,以及他們的一些個人見解。
張虹(策劃人,以下簡稱張):設計是深圳的強項,作為深圳文化產業最有代表性的一張名片,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勢頭就很猛。2003年深圳提出文化立市,在這方面又強化了不少。目前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的設計人才在深圳發展,北京、上海的不少設計師也是從深圳流動過去的。國際設計師協會(AGI)里僅有的6名中國會員,有兩名是深圳的。這次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計之都”稱號,當然又是一個發展的里程碑。那么,為什么設計產業會在深圳大發展,這里面有沒有什么特殊的原因?
韓國(室內設計師,以下簡稱韓):深圳設計產業的發展在前20年,基本上是自然形成的,是商品經濟發展推著走的。說句套話,深圳設計產業是在為深圳商品經濟服務中形成和發展的。設計這行當,你說它是文化,它的文化味確實挺濃;你說它是生意,它的商業味更濃。這不是貶低它,我的意思是如果沒有服務商業這個生存之本,它成不了現在這樣。深圳的平面設計一直在全國執牛耳,這跟深圳廣告業發展得最早不無相關;上世紀九十年代,深圳裝修打遍全國無敵手,占了半壁江山,室內設計也隨之橫掃全國;工業設計也是這樣,高新技術產業是深圳的支柱產業,也是深圳設計的大戶之一,這對深圳設計上臺階和走出去的作用非常大,好產品要有好形象,好形象要有好創意,這都是創作動力;深圳的珠寶設計也是全國最好的,這跟毗鄰香港市場關系很大?偟膩碚f,設計大都是在商業最繁榮、時尚產品最多的地方先立足的,深圳就是這么個地方。但是發展到一定階段,經濟的作用會開始減弱,文化的意味更突出了。也就是說,以前比較粗糙的商業現在越來越挑剔了,需要比較精致、比較文化的設計來襯托和體現這種品位的變化。社會經濟品質的變化、生活品質的變化很敏感地首先表現在設計上。不過嚴格說來,深圳設計才剛走到這個路口,文化的訴求在設計中有所放大,開始從商業的喧嘩中尋求突圍。
張:設計這個概念本身就跟時尚、前衛、變化、個性、超越之類的含義內在相通,也隱含著一種精英的成分在里面。消費審美的品位往往比價格更有身份感。實際上,普通人的藝術感有很大一塊是通過設計來表達的,或者說它本來就是大眾化藝術沖動的一個出口。這主要得益于設計自身的一個特點,它的文化性、藝術感涵蓋了日常生活和工商職場這兩大塊空間。設計與商業經濟的天然因緣也由此而來,一種直接為生活和職業服務的藝術表達是通過設計實現的,所以設計本身就成了一個行業、產業。要是這么看的話,我認為設計的商業化是它的題中應有之義,沒有什么錯,設計本質上就是一種商業藝術,反倒是把它純藝術化了才是可疑的。消費者會以一定的審美意向去挑選商品,這就是需要設計的主要理由。我是這么認為的,深圳的商業環境給了設計產業生存的土壤,也給了它不斷創新發展的靈感,設計的文化追求與商業化可能會有沖突,但并不對立。
毛劍凌(平面設計師,以下簡稱毛):不同的發展階段追求的目標不同。很長一段時期里,深圳設計產業主要靠的是“人海戰術”,大批學設計、學藝術、學電腦、或者想干設計的人南下深圳,經常一臺電腦一套操作軟件就能干了,從接單生產到自己設計,再到自立門戶,需求推動的力量很大,自發形成了產量和規模都很大的設計人群體,其中藏龍臥虎是肯定的,但總的來說是模仿性強于原創性。當然也出了不少人才,不少成績,不少獲大獎的作品,每年展會上總有一些才思不凡、出手不凡的作品讓人震撼。國內上百家知名企業,包括海爾、平安、紅塔、五糧液等都是深圳做的品牌設計。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在世界上漸漸立足,西方的東西不再具有天然優越性,一些中國元素被重新發現和發掘出來,分化出了一些風格迥異和價值取向多元的新追求、新風范,曾經學得很快的深圳設計人知道自己該創造點什么了。既然是“設計之都”,當然應該有它自己的獨特內涵和鮮明風格?傊,深圳設計能走到今天這個臺階,市場的作用功不可沒。但僅僅滿足于市場需求是不夠的,設計師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文化打磨上頭,培養文化創造力,設計才會有生命力和前景,生意也才能再上一個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