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內陸型開放經濟是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對重慶提出的新定位,重慶方面對此申請兩項政策,一是將北部新區作為內陸開放示范區,并比照上海浦東、天津濱海,賦予其相關政策及改革開放先行先試權,另一項特別申請,就是批準設立重慶內陸保稅港區。
在經濟政策上,重慶還希望國家支持重慶重大基礎項目的建設,包括批準1000萬噸煉油、80萬噸乙烯落戶重慶等等。
此外,重慶還在教育方面提出了一項申請,重慶希望國家在每年高校招生計劃調配上,向重慶適度傾斜。具體而言,就是在全國高校招生指標增長4%到5%的情況下,重慶達到10%。
重慶市政府已在積極準備,以迎接這些政策的落地。其中,如保稅港區、農村土地交易市場、第三新區建設、畜產品期貨市場、票據交易中心等等,重慶市政府方面均已展開具體的籌備及框架搭建工作。
目前12項政策的詳細進展仍不清楚,不過,根據日前來自市政府的消息,保稅港區的落地已然獲批。
重慶難題與機遇
“重慶之前已擁有三峽庫區政策、少數民族地區政策及城鄉統籌改革政策,如果此次提出的12條優惠政策獲準,幾項政策相疊加,將超過國家對天津濱海新區和上海浦東新區的優惠!敝貞c社科院城鄉研究所所長許玉明表示,由于這些政策可以極大緩解重慶的資金及政策壓力,從而使重慶獲得極大的發展空間。
重慶直轄十年,經濟建設取得長足進步。但總的來說,仍面臨幾大難題。
一是經濟總量不大。重慶2007年GDP總值超過4000億,人均下來剛剛超過2000美元,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另外,重慶是大城市帶大農村格局,全市3100萬人口,農村人口占了70%左右,且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為3.9∶1,遠高于全國水平,而在農村人口中,還有50萬絕對貧困人口。
而重慶市在向人大代表團匯報時還提及,重慶作為老工業基地,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壓力很大。同時,它的對外開放程度和民營經濟發展水平,低于全國平均,直接影響到經濟增長的活力和后勁。
這種現實,使重慶的統籌城鄉非常艱巨,并面臨資金缺口。
例如據重慶市政府估算,重慶五年內要把農村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搞上去,需要凈投入1000億元,而2007年該市全年地方財政收入才788億元。另外重慶想在農村養老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據測算,到2012年,這幾項共需近300億元財政支出,而按現行辦法,中央助補為64億元,僅占22%。
因此,重慶政府意識到,需要有更多來自高層的支持,才能克服這些困難,從而實現跨越發展。而重慶的發展,不僅關系重慶自身,還關系西部大開發的成敗及三峽工程的常治久安。
薄熙來在7月的三次全委會上表示,中央對此非常重視,在今年4月提出,西部要重點解決兩個地方的發展問題,一是新疆,另一個就是重慶,新疆關系西北的發展,而重慶問題解決了,西南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觀察人士指出,中央對重慶的“314”部署(西部新增長極,長江上游經濟中心,統籌城鄉的直轄市),也體現了國家這一戰略意圖。
目前,盡管宏觀形勢比較困難,但重慶的經濟仍取得不錯的成績。據官方公布的數據,今年1—10月,全市GDP增長了14.9%,增速位居全國第五;該市財政收入增長37%,規模以上工業銷售值增長3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進出口貿易增長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