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尋產權市場的發展之路
——2008年中國產權市場發展論壇觀點集萃
《上海國資》記者 孫汝祥
9月9日,由新浪產權交易頻道主辦,《上海國資》雜志社等單位協辦的2008年中國產權市場發展論壇在廈門舉行。諸多產權交易領域的學者和從業人員就產權市場發展的相關問題展開討論。與會人士表示,須以開放、創新和市場化手段推進中國產權市場不斷發展。
產權市場的未來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承惠:
在挑戰中發展壯大
中國產權市場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可以歸納為4句話:在混亂中應運而生,在整頓中艱難前行,在開放中有著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在挑戰中發展壯大。
中國的產權市場還面臨著很多挑戰。其一是現有的交易所數量,多且亂,市場的優化程度還不夠。其二是市場主體發育不夠。雖然現在產權交易所作為一個交易平臺已經發展起來,但是相應配套的中介機構還是發展程度不足,缺乏專業的經紀人。其三是市場監管欠缺,缺少一個合理的法律框架。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天津濱海產權研究院特聘研究員鄧向榮:
深化功能,推進轉型
目前中國產權市場創新有兩個思路,一是追求功能深化。這個創新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能不能大范圍地推進市場證券化,這個市場證券化的發展為我們的交易品種、交易范圍奠定一個基礎,在此情況下,我們才能有股權、物權甚至債權的品種。
另外就是市場轉型,我們努力想推進的,就是依托現有產權市場,推出非上市公司股權交易。我們的想法是主市場和專業市場,要共同存在,共同構建,不僅是多層次的,而且是多元化的一個架構,通過網絡平臺,來形成多層次市場,形成以專業分工錯位來提供不同服務的一個OTC市場。
北京產權交易所總裁熊焰:
把國有企業做透
第一個方向,中國產權市場的今天,或者中國產權市場的黃金時代,是源自國有企業轉讓,所以我們要做的第一個事情,就是把國有企業做透,在這個方向上做的事情成本最低,效率最高。
第二個方向就是沿著權益的鏈條來發展,我們做了排污權和污染物排放,進行節能量的交易,我們也在探索包括林權、礦權等的交易。
第三個方向就是向非國有的、民營中小企業這個方向,中國有數以百萬計的民營中小企業,產權市場有可能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企業成長,發育道路。
西部產權交易所總裁王浩生:
產權市場應服務好中小企業
產權市場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的服務首先是產權轉讓。其次,中小企業的實物資產,產權交易機構可以幫助其包裝。還有就是為企業改制提供一攬子服務。我認為產權市場要為中小企業提供好服務,需要做好4項準備。
一是思想準備。要明確產權市場是應該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服務的,也能夠為它提供服務,需要在這個層面統一認識。二是人員準備。需要在產權市場內部培養一些熟悉情況的,了解政策的精兵強將來組成專業的服務組。三是業務準備。我們需要了解中小企業發展的特性,完善相關的業務規則。最后還要做的就是進行體系的改變。因為中小企業自上而下形成了自己的體系,現在這套財政政策對它專門有扶持,稅務總局有稅務優惠支持,最近還有銀行信貸上的支持。所以我們在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時候,需要在工作上形成一個非常好的配合協調,從而在機制上保證做好服務。
廣州產權交易所總裁李正希:
統一市場不是合并機構
由于區域性的分割,使得各地的產權交易市場,都有了政策的烙印,市場還是大部分分割,大部分的產權交易機構還是襁褓中的嬰兒,產權交易市場需要開放,需要做大做強,需要突破這種格局,走向市場的聯合。
統一市場不是合并機構,統一市場是規則、法規、政策統一的問題。在會員制和成員所的比較中,我認為更應該以成員所的模式來取代我們目前普遍使用的會員制的模式。
產權交易市場是一個社會化的市場,不是國有資產的專賣店。作為社會化的市場,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交易品種和服務對象的社會化,不斷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和完善制度。要以市場的方式來整合市場,要以開放的心態來服務社會。
產權市場與PE的合作雙贏
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總裁蔡敏勇:
產權市場與PE結合優化資源配置
伴隨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投資中國的持續熱潮,在中國資本市場建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角色的產權交易市場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目前,產權交易市場正在成為各類權益資本交易的平臺,國企改革調整的重要平臺,中小企業拓展直接融資的重要渠道,大量優質項目的匯聚場所。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作為最具有活力的資本,通過資本與人本的結合,能夠大幅提升企業價值,形成先進生產力。二者的充分結合,將促進中國資本市場新的發展,實現社會資源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寬領域的優化配置。
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總裁任斌:
中國將繼續為PE提供廣闊市場空間
通常情況下,PE 的最大優勢在于發掘企業的整體價值,或者企業的控股權價值。在發達國家的資本市場里,企業的權益流動往往是將分散的資本進行并購整合。而在中國則恰好相反,大量的中小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的產權流動,往往是將集中的資本進行分散,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這就是產權市場功能作用的集中體現,也正是 PE 的優勢所在,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加強合作。
未來的經濟周期中,中國仍然會作為全球經濟的重要增長極和引擎,繼續為PE 等國際化的投資機構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