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裝備制造業基地,加速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
在有著“共和國工業長子”之稱的東北老工業基地,聚集著眾多國有大型裝備制造業企業,他們擔負著振興中國裝備制造業的重任,但在這個行列里,我們也見到了不少民營企業的身影,接下來我們就到遼寧的另一個老工業城市鞍山去看看。
記者:“我身邊有一條長度超過一百米的車組,它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森遠時代列車’,不過它其實并不是真正的火車,它實際的名稱叫做‘瀝青路面熱再生就地重鋪機組’,它也是我國第一套擁有100%自主知識產權,同時也是目前國際上最為先進的瀝青路面重鋪車組。”
在102國道新民至黑山段的養護現場,記者的攝像機記錄了這趟“時代列車”的工作過程。“時代列車”的第一、二兩節“車廂”走過之后,舊瀝青路面被加熱變軟,第三節“車廂”將變軟的路面掀起、聚攏,同時加入適量的再生原料進行攪拌,最后一節“車廂”再將更新材料重新攤鋪在路上壓實,車組走過的地方,一段嶄新的路面便呈現在我們眼前。
鞍山森遠集團董事長郭松森:“它突出特點應該講,就是在路面大修的時候,進行流水化作業,一氣呵成,而且它主要特點是百分之百地利用原有的瀝青混合料,它最大特點就是,一個是經濟性,相當于傳統的維修方法的成本的三分之一,再一個是工效,工效是和原始方法向比較,提高了工效七倍。”
據測算,我國每年需要進行翻修養護的瀝青路面在十萬公里以上,傳統的維修方法會產生大量的廢舊瀝青混合料,每年造成數十億元的資源浪費,同時還產生會新的環境污染,因此,我國在上世紀末就把“瀝青路面熱再生”技術列為國家“863計劃”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而最終攻克這項任務的,正是郭松森創辦了還不到10年的森遠集團,“863”計劃為什么會垂青于一家年輕的民營企業?
郭松森:“因為作為一個創新型的企業,關鍵是擁有核心技術,我們每年科研投費基本上在7%到8%這樣,就占到我們銷售的7%到8%,換句話來講我們一年的整個這個科技開發投入都在3千萬到4千萬左右。”
掌握核心技術,成為森遠集團制勝的法寶,近幾年,通過與長安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等十幾家科研院所的合作,森遠集團取得了飛速的發展,2007年,集團實現銷售收入3.5億元,同比增長41%,就在記者采訪的當天,我國第一臺自主研發的“全深式泡沫瀝青就地冷再生機”也在森遠集團正式下線。
郭松森:“目前在整個世界范圍之內能生產,全深式泡沫瀝青路面的再生機只有德國,目前為止只有德國,但是我們生產下線之后,也標志著我們深遠,包括我們國內這個冷再生設備已經躋身到世界的前列。”
走自主研發的道路,已成為遼寧省裝備制造業企業的共識,得益于科技創新能力的增強,今年1至6月,遼寧全省裝備制造業中有6大行業的利潤增幅均在50%以上,其中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888.78億元,同比增長28.4%,高出全省工業平均水平8個百分點。
就在第七屆中國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開幕的當天,以“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裝備制造業基地,加速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為主題的東北三省“4+3”城市市長峰會也在沈陽舉行。長春、大連、哈爾濱、沈陽四城市的市長共同簽署了協議,期望打破區域障礙,共同推動東北裝備制造業基地建設的步伐。
長春市市長崔杰:“東北的產業特別是二次產業的主要內容就是裝備制造業,那么在大的框架下我們長春的特色也非常突出,說的直白點,我們是搞汽車的,用統計學的術語來說,我們叫‘行走機械裝備制造’,這是我們長春的特色,去年我們長春的工業產值2800億,其中汽車2100億,占了70%以上,那么與之相聯系的,我們在軌道客車、在農用機械方面也是我們的長項,所以說就長春而言,發展裝備制造業主要是發展行走機械。”
大連市市長夏德仁:“大連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完全可以和東北其它城市錯位發展,各取自己的優勢,形成一種優勢互補,因為大連本身它的臨港優勢非常突出;第二方面就是大家可以相互配套相互支持,你比如說我們大連在引進國外技術方面有自己的優勢,因為它是個開放城市,最近這幾年國外的一些裝備制造企業在大連投資也比較多,那么大連可以作為一個跳板,把這些國外的先進技術來向內地進行輻射。”
哈爾濱市市長張效廉:“希望四城市能夠在東北振興規劃的總體規劃下,特別是國家裝備制造業產業政策的導向下,應該有一個產業規劃,四個城市,長春以一汽集團為龍頭構建汽車產業鏈條體系,沈陽以數控機床為主導產品和生產要素的平臺,大連以船舶制造為主,哈爾濱我們以電站設備包括鋁鎂合金大型的新材料來支撐這些重大的裝備制造業和它的材料和產業基礎,我想我們會有一個各具特色而且分別在各地做強做大、做優做特、做新做活的一種局面。”
沈陽市副市長王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裝備制造業相當于器物、工具,實際上,裝備制造業它決定了中國工業拓展的范圍、深度和效率,但當我們自己不掌握裝備制造業,而由別人掌握的,進口就是別人掌握的,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的話,這就涉及到國民經濟的安全問題了,所以國家一直希望我們能夠快速來發展,實際快速發展裝備制造業是指的中國工業既不深化整個中國國力的提高,不斷的放寬它約束條件,讓它進一步松馳,越是約束條件松馳了,中國國力特別是工業化的升華特別是體現科學發展觀,這種升華就會變得非常有力,因為你擁有工具了。”
搜索關鍵詞:裝備制造業升級
在今天的信息社會中,裝備制造業的基礎戰略產業地位仍無法動搖。這幾年來,東北老工業基地更是把裝備制造業的升級放到優先發展的重要地位,我們來搜索一下,看看借助技術創新等手段,東北另一座傳統工業城市哈爾濱是如何加速發展裝備制造業的:
比如哈爾濱電站設備集團,它作為我國重要的發電設備制造企業,生產的100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是目前世界上功率最大、技術水平最高的火電機組,而由它獨立設計制造的三峽右岸70萬千瓦水電機組,則是目前世界上單機功率最大的水電機組,僅用了6年時間就跨越了與國外大型水電裝備30年的技術差距。
再比如哈量集團,并購了德國凱獅公司,這家公司在國際機床功能部件制造行業處于領先地位。通過并購,哈量集團新一代的測量儀器產品,成功打入了國際市場,確定了國內行業的領先地位。
哈爾濱四海數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看上了“奧運”,通過自主創新研發,參與了奧運場館、北京機場、三峽等重點工程的建設,企業市場占有率也從最初的百分之零點幾迅速攀升為50%,使企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此外,哈爾濱正努力把自己建成全國重要的汽車生產基地和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飛機制造基地。可以看出,裝備制造業的更新升級不僅是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需要,更是國民經濟未來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
半小時觀察:東北的老工業“復興之路”
如果沈陽的裝備制造業博覽會能夠給我們帶來什么新的信息的話,我的理解就是——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我們的制造業才能真正地做強做大、做優做特、做新做活;也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我們的制造業才不會淪落為跨國公司的“農民工”,我們的國民經濟才不會受制于人,經濟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然而核心技術并不能從天而降,它既需要創新觀念的支持,也需要在技術、人才、資金和政策各方面的支撐。一句話,核心技術代表的是一個系統工程,更代表了一種發展觀。
通過裝備制造業博覽會上的展示,我驚奇地發現,來自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很多企業,經過了資產重組和技術研發之后,因為掌握了核心技術,重新走上了復興之路。它們的經歷證明:我們并不缺乏能力,走出舊有的思維模式,建立良好的機制,我們的創造力會被超乎想象的激發出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