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經常聽到中小企業融資難。我認為這種觀點不全面,夸大了資金在企業中的地位。”廣東省社科院投融資部中小企業研究中心投融資研究部主任吳瑕分析,中小企業發展得好與不好,不僅僅是資金供應問題,還存在著企業經營機制、內部管理、資本運作、公司治理、市場環境、宏觀政策等方面諸多問題因素。
中小企業面臨“內外夾擊”
通過調研發現,目前中小企業存在的問題主要來自“內外”兩個方面。
“適應能力弱,很難從容適應市場變化、新政策實施帶來的沖擊。”調研報告分析,在廣東省從事生產經營的中小工業很大一部分從事高消耗、低附加值生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
這部分產業,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產業轉移以及節能減排等多項政策的推進實施,中小企業的兩難境地凸顯出來。
“不調整、不轉移,就會面臨原有所在地土地、勞動力、用水、用電等成本的不斷增加和產業發展政策的制約。”東莞市昌榮玩具機械制造廠算是一家中型企業,老板林廣瀚正陷入艱難的選擇之中。
“調整、轉移,一方面是我們對產業調整、產業轉移政策信息掌握不充分,另一方面是企業地區轉移分散,沒能與原有行業集群、產品配套以及產業鏈條相銜接,企業搬遷成本非常高昂。”
林坦言,再加上新的《勞動合同法》和珠三角新近出臺的最低工資標準調整,“許多政策一起出臺。”
來自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新的《勞動合同法》出來以后,浙江省人工成本增長了19.5%,重慶市增長了20%;原材料成本方面,浙江省增長了12.8%,重慶市增長14%;浙江省調查顯示出來的,企業財務費用上漲了40.5%。
此番廣東調研報告分析,中小企業的“先天不足”還來自于其發展方式粗放、產業層次低、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具有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的還比較少。
來自廣東省經貿委的統計數據顯示,在IT制造集中的珠三角地區,IT領域的專利85%來自國外,高新技術對外技術依存度達70%以上。
廣東的鞋類和皮具箱包類產量分別占全國的1/2和2/3之多,占全球的1/3。“但知名企業品牌屈指可數。”上述調研人士遺憾道,“這些不用我們名字的廣東貨,大多以貼牌的形式變成了外國貨。”
此外,在調研過程中的廣州企業座談會上,廣東粵景集團有限公司、美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海大實業有限公司、國光電器股份有限公司、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反映經營生產中遇到的困難。
“現有國有商業銀行的管理體制造成了銀行普遍喜歡‘錦上添花’,不喜歡‘雪中送炭’。”上述企業中不愿透露企業身份的業主直言,“銀行看重企業的經營狀況和抵押物品的價值,且多數偏向土地、廠房、設備等實物抵押,合同抵押、信用抵押較少。”
管理困境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