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斷供將為個人信用打上污點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1日 10:52 南方日報
作者:孫君成 朱桂芳 上周,有關深圳“斷洪潮”的報道,成為國內各大媒體關注的熱點話題。經歷了去年的瘋狂炒作,今年以來,深圳房價頻頻下跌,不少高位接盤者的物業急劇縮水,有些人所欠銀行的購房貸款,其數額甚至超過了房子現在能賣出的市場價,成了負資產,一些房主選擇把房子扔給銀行,不再償還銀行的貸款,這就是所謂的“斷供”。 那么,斷供會否成為“負翁”們止損的手段呢?應該說,在一個經濟秩序日漸成熟、信用體系逐步完善的社會中,這種現象不會大規模出現。很多徘徊在斷供邊緣的“負翁”或“準負翁”,都是由于害怕失去“信用”而打消了想法。很多人已經意識到,選擇斷供不僅要考慮房價漲跌的折算,還有一個更為長遠的潛在風險,就是一旦選擇斷供,個人的信用記錄就會出現污點,這會對日后方方面面的生活造成影響,比如貸款、辦理信用卡,甚至找工作、出國都會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人民銀行征信系統建設是從企業征信開始,2006年1月1日,個人征信系統在全國范圍內聯網運行。截至去年底,全國征信系統收錄的自然人數已達5.9億人,其中廣東收錄的個人賬戶數2200多萬個。隨著經濟生活的發展,個人信用報告將成為每一個人的“經濟身份證”,將影響到個人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斷供現象”引起大家關注之時,本期《投資周刊》對個人信用進行全面解讀,使讀者更為全面立體地了解自己的“經濟身份證”。 “信用污點”或使人寸步難行 房貸、車貸、信用卡……現代社會,幾乎每一個人都與銀行有著不解之緣。“個人信用報告”一詞也開始頻繁出現在銀行征信知識宣傳語中,“信用問題”已不僅僅是以往意義上“如何做人”的問題,如今“信用”影響到大眾日常生活的質量。 “央行的個人征信系統就像一個‘信用信息倉庫’,不僅采集、保存、整理個人信用信息,而且為商業銀行和個人提供信用報告查詢服務,同時為國家的貨幣政策、金融監管,提供統計信息服務。”人行相關人士介紹,個人信用報告包括了個人基本信息、個人信用卡的信用信息、貸款信息、信用報告被查詢記錄。 隨著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逐步完善,個人信用報告還將包括電信、水、電、燃氣等交費信息,以及法院民事判決、欠稅等公共信息。由于這樣一份征信記錄包含了諸多銀行需要了解的信息,因此,在辦理個人貸款時,就不需要再花費時間去調查與核實個人提供材料的真實性,從而為借貸雙方節省了資源。 信用記錄成為每個人的“經濟身份證”后,良好的信用記錄會逐步積累成個人的信譽財富,而失信記錄將給個人各方面帶來不便。 “在現代社會,如果沒有好的信用記錄,除非你去隱居山林,過原始生活,否則很可能寸步難行。”某銀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在西方發達國家,個人的信用記錄甚至與坐公交、過紅綠燈等生活中的日常行為密切聯系。 有一個廣泛流傳的故事是在德國,一些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統售票是自助的,也就是你想到哪個地方,根據目的地自行買票。沒有檢票員,甚至連隨機性的抽查都非常少。一位中國留學生發現了這個管理上的漏洞,于是,很慶幸自己可以不用買票而坐車到處溜達,在幾年的留學生活中,他一共只因逃票被抓過3次。畢業后,他試圖在當地尋找工作。他向許多跨國公司投了自己的資料,雖然這些公司都在積極地開發亞太市場,可他都被拒絕了。“為什么要拒絕我?”“因為我們查了你的信用記錄,發現你有3次乘公車逃票被處罰的記錄。你不值得信任,而我們公司的許多工作的進行是必須依靠信任進行的,可以確切地說,在這個國家甚至整個歐盟,你可能找不到雇傭你的公司,因為沒人會冒這個險的。”
相關專題: 相關報道: 相關博客: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