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新疆建設兵團:建一座新城留給后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5日 23:53 中國經濟周刊

  (標題)“建一座新城留給后世”

  在兵團采訪的第一天,是從8師石河子市開始的。

  石河子市實行師市合一的特殊體制,即8師的師長也是石河子市的市長。這是一座典型的軍墾城市,城市人口95%以上是漢族,基本上都是兵團人。這里普遍的口音是河南話,生活習慣也幾乎同內地沒有區別。

  隨行的兵團同志告訴我們,到石河子才算正式進入兵團的氛圍,而參觀軍墾博物館才是兵團采訪的開始。

  “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這座看似普通的二層小樓同樣有著一段輝煌的歷史。這棟號稱“軍墾第一樓”的建筑是兵團歷史上的第一個高層建筑,也是石河子市的第一個建筑項目。建筑所用的磚料是戰士們自制土窯燒制的,所用6000多根圓木是戰士們從百十公里外的天山林區扛回來的。

  在歷史展廳中,陳列著各種關于兵團的歷史文物和資料,大多都是生產工具。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第一代兵團人的生產生活工具可以用遠離現代文明來概括:巨大的木質人耕犁要6個戰士才能拉動,粗糙的砍土墁比使用他的戰士還要高;因為資源匱乏,戰士的軍服沒有衣領和口袋;六十年代,我們已經可以看到鐵質的半自動化耕作機器;七十年代,黑白照片里有了一排排拖拉機......

  在當代展廳里,我們已經看不到鐮刀、鋤頭,展示在人們面前的是高規格的鋼鐵原料、暢銷世界的彩棉織物、因體形巨大而不能放入展廳的全自動采棉設備的圖片......

  50多年間,兵團人在這片土地上創造的奇跡,隨著時光的流轉和器具的變遷而迎面走來。

  1950年王震將軍“我們就從這里開始,建一座新城留給后世”的壯語,今天已經變成現實。當年風沙肆虐、人煙稀少的亂石溝,如今已經成為一座被聯合國授予“人居環境改善良好范例城市”的現代化花園城市。

  73歲的“軍墾第一連”第三任連長胡有才老人,雖然早已退休在家,但每天都一身戎裝去連隊遺址做義務講解員,用他的話說是“講解軍墾文化,宣傳軍墾精神”。老人洪亮有力的聲音,讓記者仿佛也置身于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

  “剛到新疆時,這個地方很荒涼,也沒有樹,都是紅柳,到處是鹽堿地。當地老百姓對我們說,這是烏龜不下蛋兔子不拉屎的地方,你們解放軍在這兒開荒造田,能打出糧食來么?”

  “當時開荒造田很苦的。那時候用砍土墁刨,人拉犁耕,機械化幾乎沒有。特別是開荒第一年,我們開了170多畝地種小麥。當時地里堿大,一畝地播了37斤種子,結果只收回來9斤麥子。不行啊。我們就想辦法種水稻洗堿。我們把田地打成方格,把瑪納斯河水灌進來,然后用木板攪水,把水打渾,把地打平,再把種子撒進去,水沉淀了,種子發芽了,堿都跟著水進到戈壁深層去了,就這樣年復一年把堿洗凈了。這樣堅持了七八年,后來一畝地就能達到200多斤的產量了,糧食基本可以自給了。”

  “每年四月上旬到五月下旬的播種期,瑪納斯河水是天山雪水,很冷的。站在水里面刺骨的疼啊。特別是堿大,腿被泡得紅腫紅腫的,皮膚都裂口子,出血,疼痛難忍啊。連隊衛生員就給我們發凡士林,往腿上抹,防裂還消毒,然后用布一包,照樣下田。那真是稻田里都能看到戰士的血水啊!”老人的寬邊老花鏡后面閃著淚光。

  “說句老實話,我現在很知足。為什么呢?錢這個玩意,有多多花有少少花;它是身外之物,生帶不來,死帶不走。五十年代,我們一個月才五六塊錢工資,還吃糠咽菜的,到六十年代的時候,我們一個人一個月才250克輕油,工資才十幾塊錢,不也過來了么?所以我總想,人呀,要知足。這是第一。第二呢,人不能忘本!”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 新浪財經吧 】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對話城市》直播中國 ·城市發現之旅有獎活動 ·企業郵箱換新顏 ·郵箱大獎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