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作者: 連平 羅奐劼
[ 除了民營企業自身因素外,政策環境欠穩定、清晰度不夠也是客觀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對民企各項權益的保護、訴求的及時響應、安心穩定發展的扶持、金融和稅收的支持、人才引進和培養的保證以及信息技術和法律支援等后勤保障方面。 ]
近日,二十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下稱《意見》)等文件。會議強調,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是黨中央的一貫方針。會議指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要著力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破除制約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制度障礙;要充分考慮民營經濟特點,完善政策執行方式,加強政策協調性,推動各項優惠政策精準直達,切實解決企業實際困難。
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迎來歷史性機遇
此次會議是在一系列特殊背景下召開的,對于提振民企市場主體的預期和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今年是疫情管控全面放開、全力恢復經濟的重要一年。經濟恢復首先需要民營經濟恢復。民營企業在我國是數量最大、最具活力、重生能力最強的企業群體,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民營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消費方式與消費途徑,還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加的、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并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擴大了社會就業機會,對促進中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民營經濟貢獻了我國五成以上的稅收、六成以上的GDP、七成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八成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崗位和九成以上的企業數量,是社會穩定發展的“壓艙石”和經濟創新發展的“主戰場”。民營企業在穩定增長、促進經濟高質量轉型、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難以替代的作用。
然而疫情三年以來,由于多數民企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差,因而受到的沖擊遠大于國企。中、小企業PMI恢復情況不如大企業;民間投資持續走低,累計增速從2021年前兩個月的36.4%降至今年一季度的0.6%;民營工業企業的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的平均降幅也均低于國有企業。因此要想快速恢復經濟,就要先保障民企利益,改善民企環境,提升民企信心。《意見》在此背景下發布,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積極意義。
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進程加快,創新成為關鍵因素。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而民營企業已成為經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轉型升級的排頭兵和創新創業的主陣地。民營企業通過不斷創新創業創造升級來提升產品競爭力和轉變消費結構。近年來,民營企業的創新投入持續增長,創新質量顯著提升,不斷取得發明專利數量與質量的突破,成為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2021年,我國發明專利授權量達69.6萬件,排名前十位的國內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據7席。當前占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民營企業已超80%。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將成為我國經濟全面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和重要保障,而《意見》的落地必將有力地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經營環境
長期以來,民營經濟在自身發展中存在不少問題:產權結構和治理結構欠完善、創新能力參差不齊、資本擴張往往無序、人才機制短視以及企業文化塑造不力等。除了上述自身因素外,政策環境欠穩定、清晰度不夠也是客觀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對民企各項權益的保護、訴求的及時響應、安心穩定發展的扶持、金融和稅收的支持、人才引進和培養的保證以及信息技術和法律支援等后勤保障方面。從政策制定來看,往往比較原則,缺少落地細則;政策信號是紅燈還是綠燈有時不夠清晰和具體;民企融資機制不合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明顯存在;高杠桿加上再融資難,融資需求大于支付能力,往往會引發債務風險。
為持續增強民營企業發展信心和促進高質量發展,需要從戰略上考量,多措并舉為民營企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一是綜合運用現代傳媒手段,高密度宣傳相關具體措施,讓社會形成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普遍共識。切實、有效加強產權保護,推動各級法院開展產權保護案例宣傳活動,用實際行動展現政府依法保護投資者權益的決心,讓民營企業一心一意做實業、做主業。
二是通過完善立法、規范執法、公正司法,切實保護民營企業財產權益、創新權益和自主經營權,明確“紅綠燈”邊界,給民營企業以信心和方向。
三是加快研究制定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切實減輕民營企業發展壓力。在完善資金、土地等要素保障體系上發力,全面提高資金使用績效、暢通銀企對接通道、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四是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為企業家成長創造良好環境。加強對民營企業家特別是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導他們自覺把企業發展同國家繁榮、民族興盛、人民幸福緊密結合在一起,在愛國、創新、誠信、社會責任和國際視野等方面不斷提升自己。
五是更好發揮市場和行業組織作用,尤其是發揮好工商聯和商會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完善民營企業訴求響應平臺功能。
六是做好政策制度保障。要進一步完善補齊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基礎制度,讓這些制度與中小企業促進法相銜接。新出臺的《民法典》已經把保障非國有企業的財產權列入了和國有企業同等位置進行保護。這種一視同仁的政策,給民營企業吃下了定心丸。
未來可以在金融方面給予中小微民營企業更有力度的政策傾斜和措施優惠。如由央行向商業銀行提供針對性再貸款以支持對民營小微企業投放低成本信貸;由財政出資推動相關社會資金擴大對中小微民企信貸擔保基金的規模以及給予適當補貼等。在上述政策實施過程中,需要促進政策實施路徑持續優化、政策執行實效不斷提升,確保政策紅利順利轉化為民營企業發展動能。
多管齊下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政策的支持之下,未來民營企業自身可從下列四個途徑推進高質量發展。
首先,針對公司治理欠完善和資本無序擴張以及人才機制短期化等存在問題,持續推進“三優”—優化產權結構、股權結構和治理結構。
優化產權結構的重點是引導民營企業通過清產核資、界定產權、清理債務等方式,分離企業產權與企業家個人或家族財產,明確企業各股東的持股比例,明晰和理清企業產權結構。鼓勵其他形式資本通過參與收購、產權受讓、投資控股等方式參與實現民營企業產權多元化。
優化股權結構的重點是鼓勵民營企業通過入股、認購、收購等多種形式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民企與國企協同發展。增加職業經理人及技術骨干、核心員工持股比重,增強企業向心力。
優化法人治理結構的重點是引導民營企業組建和完善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在議事規則、決策程序、財務規定、工作準則等方面規范運作。支持民營企業加強黨組織和工會組織、職工代表大會等制度建設,強化企業內部監督,增強企業凝聚力。
其次,為持續有效提升創新能力和風控水平,持續增強“三力”:創新力、競爭力和風控力。
提升創新力應擺在首位。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在落實“揭榜掛帥”制度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卡脖子”技術的立項精準度,加速擴大科技企業認定受益面,增強用地、融資、保險等政策支持。引導民營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讓民營企業真正成為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項目實施的主體。
加快提升民營企業競爭力。構建企業梯度成長培育體系,引導企業做專做精、做大做強、做優做久。聚焦市場邏輯、平臺思維、生態思維,強化頂層設計,健全服務體系,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耦合互動的新型產業創新生態。
把提升抗風險能力作為堅強后盾。增強投資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避免盲目投資、跟風投資、無效投資,把有限的資金更多投向實體經濟,投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產業及新業態,避免在低端產業、過剩產業、同質化競爭嚴重的領域繼續“燒錢”,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將重心放在主業上。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多渠道籌措償債資金,實施處置不良資產,加大應收賬款清收力度等措施。全方位加強負債約束,完善投融資決策機制切實做到“舉債適度,結構合理,風險可控,留有余地”,逐步使資產負債率回歸到合理水平。
再次,為有效推動結構升級和創新轉型,持續推動“三化”:數字化、品質化和綠色化。
數字化是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引領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新引擎,品質化是追求卓越、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綠色化則是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加快發展的必然選擇。一是推動民營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通過“萬企上云”行動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全面提升民營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支持民營企業向智能制造、新消費、數字農業等方面轉型。應聚焦元宇宙、數字孿生、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賽道,沉浸式消費、體驗式消費、互動式消費等新風口,培育一批數字化“新貴”。
二是推動民營企業加快品質化轉型。積極宣傳品牌建設的重要性,提升廣大民營企業品牌意識,動員民營企業參與品牌創建,支持民營企業爭創國際知名品牌。持續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堅定不移推進能耗“雙控”,培育一批“品字標”品牌企業,進一步擦亮“中國制造”名片。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推動實施“專精特新”培育計劃,引導支持中小企業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創新型發展。
三是推動民營企業加快綠色化轉型。對標國際標準,鼓勵民營企業利用數字化技術、循環節能技術、先進技術裝備進行綠色化改造,打造一批綠色標桿企業。建立健全財政支持政策,不斷完善綠色金融評價機制,持續創新融資方式,吸引更多民營企業、民營資本參與低碳領域投資。
最后,大力踐行ESG治理體系。
ESG治理既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進行內外部治理,也有助于公司與客戶建立長期互信的合作關系。ESG治理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進行內外部管理,包括吸引人才、開拓市場、建立品牌聲譽、應對氣候變化挑戰,進而獲得可持續價值和長遠發展。踐行ESG有助于公司與客戶建立長期互信的合作關系。越來越多的投資方和評價機構將ESG因素引入公司投資決策框架。一個企業能否被稱得上“好企業”,財務指標不再是唯一的考核標準,企業在環境、社會、治理層面的表現,正越來越被看重。
普及ESG治理體系助力民企高質量發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將ESG納入企業發展戰略。可在公司內部設立ESG治理委員會,將相關發展理念寫入公司章程并融入到業務規劃、投資決策、商品生產和績效考核等各個環節等。二是加強員工和客戶的ESG教育和培訓。整合媒體資源,對外宣傳ESG理念,對內鼓勵員工綠色辦公。三是設立行業間的ESG合作組織。建議由相關部門和行業內頭部機構牽線搭橋,成立行業間的ESG合作組織。定期組織交流活動,由各成員匯報近期開展ESG的情況,并提出相關需要解決的問題。增進和海外企業的交流溝通渠道,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合作組織可對行業內開展ESG情況進行評估,對于優秀企業給予獎勵。
(連平系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羅奐劼系植信投資研究院宏觀高級研究員)
責任編輯:李桐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