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珊 孫琦子
9月10日下午,2014夏季達沃斯會場全會廳,來自國內外的兩千余名參會者正在聆聽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主題演講,希望能夠從中讀出中國政策的動向,尋找中國經濟走向的蛛絲馬跡。
在這些參會者中,外國面孔隨處可見,中國經濟已經成為他們關注的話題之一,無論從哪個角度,都希望能夠更了解中國。
經濟觀察報采訪了多位國內外經濟學家和企業領袖,解讀在他們眼中的中國經濟和中國改革。
經濟觀察報:李克強總理對中國經濟和政策的闡述,是否幫助你了解了中國的經濟和政策?你是否從中解讀到一些新的動向?
埃森哲高級經濟分析師馬克·珀迪(Mark Purdy):我非常鼓舞,在李克強總理的講話中有兩個新的關注點,第一,他強調服務業,中國過去一直很看重制造業;第二,還非常關注創新。開始關注創新,我想是一個拐點。在過去十年,中國經濟增長非常快,增速在10%或者11%,如果你看這些增長,一部分來自資金投入,一部分來自勞動力投入。如果你看未來十年,如果想要保持7.4%或者7.5%的增長,會需要提高勞動生產率,需要創新,這樣人們掌握更多技能,創造力更高。李克強總理講話的時候,談到怎么提高勞動生產率,怎么去提高勞動技能。
圣象集團執行總裁郭輝:我們這個行業(家居)受到宏觀經濟的波動影響不是很大,主要受到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我關注的是政策方面有什么波動。房地產業是一個與金融相關的行業,所以我也很關注金融政策的變動。李克強總理的講話,總的來講比較有信息量,還是滿積極的。我覺得這屆政府重視實體經濟,我們期望政策能夠在以下兩個方面支持企業:第一是稅收的減免,圣象現在是17%的增值稅,其中能夠抵扣一部分,實木類產品有5%的流轉稅,獲得利潤后還有25%以上的所得稅,實體經濟負擔還是很大的;第二,我們期望政府能夠按照經濟規律辦事,政策不要大起大落。
經濟觀察報:中國正處于經濟的調整期,正在實施改革,有些投資者對中國的經濟增長貌似并不樂觀,你對中國經濟有信心嗎?
馬克·珀迪:我對中國完成7.5%的經濟增長還是有信心的,這個區間是合理的,過去幾年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但中國需要重新平衡,中國試圖去把投資和外貿拉動的經濟轉向以消費拉動的經濟,去建立一個消費型社會,這需要很長時間,不會一夜之間發生,會涉及很多變化。現在很多變化已經發生了,福利制度、國企改革,所有的這些都需要時間來完善。雖然很慢,但是一定會發生。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張博偉:
這一屆政府改革力度很大,經濟的表現還是不錯的,全年完成7.5%應該沒有懸念。現在比如列負面清單,不是有一個完整的方案,而是從邊緣的地方開始,這樣省了很長時間,動作比較快;第二,改革的執行力度比以前強了。在要解決的問題上,敢于明確發展目標,把市場經濟建設作為總目標,只要強調總目標,那些細分的目標就很容易了。但我覺得要關注的不是一兩年,而是五年、十年甚至更長時期,現在處于經濟高速增長關鍵的起步階段,意味著產業結構的變化,產業組織形態的變化,都會集中的在這個階段呈現出來。
完美世界CEO蕭泓:我對中國經濟很樂觀,但我個人很難量化。經濟的收縮不一定是壞事,世界是循環的,不可能永遠是高速增長的,進入低谷的時候,可能是在蓄積力量,調整結構。很多時候一路高歌猛進,但可能是有問題的。這些問題會逐漸積累,不斷變大。我覺得長遠來看,目前的方式可能會是更加健康的。如果經濟增速一路飆升,我會擔心硬著陸,就像美國的那種情況,傷害很大。我覺得經濟增速放緩,是一個調整的過程,經濟逐漸健康的過程。
畢馬威亞太區運營總裁魏友紳(Geoff R. Wilson):中國經濟正在變得更加堅定和穩固,在政府的鼓勵之下,中國的企業成長得也很快。從外資企業的角度來看,目前的發展和外企需要的方向是一致的,就是更加市場化。
經濟觀察報:你覺得中國經濟現在面臨的挑戰是什么?中國下一步需要做什么?經濟增長的動力來自哪里?
標準普爾全球首席分析師保羅·謝爾德(Paul Sheard):中國是一個大國,也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國家。中國的主要挑戰來自如何管理經濟改革的過程,使得改革、調整經濟結構和維持經濟增長同時平穩進行。這其中當然是有一些風險,比如金融市場的不穩定。中國在金融危機后的幾年表現非常好,通過投資獲得增長,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確實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
中國經濟的增長來自投資的部分在45%或者48%,消費大概貢獻了37%。中國人習慣了經濟快速的增長,從7%到10%。所以投資必須增長,否則做不到這么高的增速。看歷史,如果投資掉下來,甚至對經濟的貢獻到負增長,這意味著,經濟得掉下來2%至3%,所以,中國怎么平衡處理這個過程,這是一個大挑戰。
中國試圖去改革,改革的自然屬性是更多依賴市場體系,這意味著政府必須處理好與市場的關系。這是一個好事情,但有風險,如果一旦投資或者風險失控將引發經濟下滑。中國的挑戰來自政策的管理,不僅是保持經濟快速增長,更重要的是建構中國經濟發展的穩定性。
世界銀行[微博]首席經濟學家考什克·巴蘇(Kaushik Basu):中國經濟會繼續增長,而增長的動力將主要來自創新。這意味著中國需要更好地分配資源、資金,在研發領域更多地投入,包括給予大學、研究機構更多的空間和資源。
張博偉:下一步還是基礎性的工作,把市場的還給市場,政府要適度放手,不是單純國企,很多民企也受到一些行政審批和干預。放手我們正在做,方向是對的,減少審批;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個市場運營的合理法規,必須要有法制系統的保障,要使企業經營者有法制意識,有法治精神。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第一,從外圍來講,全球經濟復蘇的形勢是不錯的,對外貿易也不要太悲觀;第二,國內投資者的確會有新的投資,比如高鐵等基本設施建設、公共投資。第三,就是私人消費,增長很快。
馬克·珀迪:中國改革下一步我認為,應該是加強競爭機制,讓市場扮演更多的角色。
經濟觀察報:美聯儲即將結束量化寬松下的債券購買計劃,你認為中國是否應該擔心這個問題?
馬克·珀迪:新興市場的問題需要被關注,市場有關信心,過去很多資金流入發展中國家,一部分原因是資金很便宜,利率很多。我不認為是一個大問題,對部分發展中國家來說,比如土耳其等國會比較容易受影響,但不會像1997年,現在很多發展中國家經濟穩定得多,有更多的政策來應對資金流出。最好的防范危機的辦法,是擁有一個強勁的經濟。我不認為美聯儲的停止購債會成為中國面臨的外部主要挑戰。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